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雄在華將大有用武之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6-8 0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6月7日     僑報

國出台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搶佔未來智力競爭高地

[ img[[/img]

  ▲為鼓勵海外留學生回中國工作或為國服務,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5日向19名優秀自費留學生頒發5000美元獎學金。中國於2003年設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項目,剛剛揭曉的2009年度獎項,共被497名留學生獲得。 中新社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各地政府、企業海外「抄底」人才的新聞屢見報端,實際上這只是中國正在醞釀的人才大計的個別反映。5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全國人才會議上提出「破除論資排輩觀念」,「不拘一格廣納群賢」,被外界視作吹響了國家人才戰略的總號角。
  隨後,中國官方6月6日公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正式提出了10年內擺脫「勞動力大國」帽子、打造「人才強國」的目標。其中,率先推出的一系列「去官本位」措施引人注目,而優厚的引智條件更是讓海外高層次人才動心。
  亮點一 實施更開放引才政策
  赴華技術移民不再是夢
  由於中國目前尚無成熟的「綠卡」政策,導致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在華積極創業卻難守業。對此,綱要專門提出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中國(赴華)創新創業。
  中新社報道,大陸當局將在出入境、長期居留、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方面給予保障。具體而言,政府將出台特殊政策措施,大力吸納海外將帥型人才在華擔任領導職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參與國家標準制定、參加院士評選和政府獎勵,還將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制度。
  綱要還提出,探索實行技術移民,制定海外智力資源供給、發現評價、市場准入、使用激勵、績效評估、引智成果共享等辦法;同時擴大公派出國留學和吸引國際留學生規模,完善出境培訓管理制度。
  綱要也明確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中國工作、創業或以多種方式為中國服務。中國將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提供創業資助和融資服務,同時建立統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和需求信息發布平台。
  此外,中國政府還醞釀「學術出國」——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推動中國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
  官方還表態支持和推薦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服務任職,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在國際、地區間互認;發展國際人才市場,培育一批國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並制定維護重要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亮點二  黨政人才可從社會選拔
  商而優則仕不再無門
  按照中國目前的公務員制度,凡想做官必需通過相關考試,此外只有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相關級別的管理人員才能進入這支隊伍,而且基本上只進不出,只上不下。而綱要首次提出,擴大黨政機構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跨地區、跨機構任職範圍,並拓寬黨政人才來源渠道,完善從社會選拔人才制度。
  北京《新京報》援引曾參與綱要研究的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心主任蕭鳴政的話說,這打破了現存的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之間的壁壘,這種做法可以實現企業人才到黨政機構去,黨政機構人才也可到企業去,三個通道打通了,有利於人才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現能力,也讓這三個系統能在更大範圍內選擇和配置人才,讓人才適得其所。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彭劍鋒也認為,現在人才流動面臨很多體制上的障礙,彼此間有各自封閉的系統,綱要提出的新理念使人才流動更通暢,人才體系更開放,足以實現大的人才流動局面,實現人才無障礙流動,有利於進一步激活人才。
  不過,彭劍鋒也指出,這種理念和原則雖然提出了,但需要具體的操作方案,「有些要在制度上改革,有些則需在機制上創新」。
  從人口轉向人才  中國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為中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指導性文件,綱要在其序言中就開宗明義地指出,「人才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10年內擴充6600萬人才
  中新社報道,綱要計劃到2020年將中國打造成「人才強國」,而不再是現今的「勞動力大國」。
  依照綱要的表述,到2020年,中國人才資源總量要從現在的1.14億人增加到1.8億人(擴充近6600萬人才,增長58%),而人才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重也要提高到16%。
  在人才的分佈、層次、類型、性別等方面,綱要亦提出三個數據——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比例達到20%、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
  「中國模式」核心競爭力亟待轉型
  曾參與綱要制定的中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認為,綱要是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的重大戰略選擇,「當今世界誰搶佔人才培養、吸引和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贏得未來」。
  他指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廉價又耐勞的勞動力大軍是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中國模式」的核心構成因素,為中國帶來的成就舉世矚目,但需要修正的缺陷也日漸明顯。不少研究者開始質疑,低價勞動力付出、低附加值、低端產業增長、高能消、高污染的「中國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同時,中國開始面臨「人口老齡化」、「未富先老」的囧局,「人口紅利」和「廉價勞動力」優勢遲早會失去。王輝耀認提醒,如果繼續維持低價勞動力付出的發展模式,中國呼籲了多年的「內需經濟」和「轉變發展方式」將無法實現。
  「只能是讓中國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從人口轉向人才,對現行模式進行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發展知識經濟,打造創新型國家。」王輝耀說。
  重視人才程度終於超過GDP
  綱要編製工作首席專家、中國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一說發展就是增加GDP(國內生產總值),蓋更多房子,種更多糧食,生產更多鋼鐵和汽車,但更深刻、高層次的發展是人的發展。過去交通要先行,紡織要先行,後來基礎設施又要先行,現在則應把人才放在最優先位置,以用為本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
  為此,綱要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化的重大人才政策和工程(見表)。中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解釋,綱要專門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進行規劃,為解決重點領域的人才緊缺問題制定了培養開發措施。
  楊偉民則強調,綱要不能停留於空洞的口號,既要有總體目標,也要有易檢查、可評估、能考核、具體的定量指標,「既要人才總量擴大,也要能體現人才規模、發展增長」。
  亮點三 類政府機構探索法人治理模式
  去官本位  先拿高校醫院開刀
  目前中國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醫院都存在行政級別,一方面是對傳統的沿襲,同時也是受社會上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這些機構在選拔人才時也附帶行政級別要求,阻礙了人才流動。綱要則明確提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取消科研院所、學校、醫院等機構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等形式的法人治理模式。
  北京《新京報》報道,蕭鳴政舉例說,(上述機構)要招一個局長,必須在處長位置上工作過;要選拔一個處長,必須在副處長位置上工作過。按現在綱要的要求,在選拔人才時要打破這種界限,完全看做出了什麼業績,有什麼樣的經歷和素質,而不能有一個級別要求。
  彭劍鋒直言,科研院所、學校甚至醫院的行政級別應該取消,而且對科研院所、學校和醫院的評價,應改由社會來評價其好與壞。
  此外,蕭、彭二人均指出,取消這些機構的行政級別,也不應成為這些機構的人才去黨政機構任職的障礙。如教授到政府任職,要以能力和業績為本,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以級別為本,「不是靠熬年頭熬出來的」。
  亮點四  推行股權期權激勵
  將讓國有企業更像企業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已有十餘年,但國企的行政化、壟斷化至今仍廣受詬病。此次出台的綱要對國有企業亦有大動作——建立產權激勵制度,制定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健全國有企業人才激勵機制,推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辦法,重點向創新創業人才傾斜。
  北京《新京報》報道,蕭鳴政分析,以前官方也提過產權激勵,但不像這次明確。他認為,隨著知識經濟到來,隨著中國向創新型國家轉變,這一政策的提出顯得更加迫切。
  不過,他指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要出台相對應的配套制度,要有成熟的資產評估辦法,「到底給多少股權或期權合適?這些都要考慮成熟,要有制度可循」。
  在彭劍鋒看來,這次突出產權和股權激勵,是承認了人力資本的價值和知識資本的價值,意味著員工可以持股,使國企的人力資本能參與分配,實現了知識的資本化。
  「對一些國企高層來說,做企業家不是追求,做官才是追求」他說,現在提出這一理念,就是要把企業的長期發展與人才自身發展實現同步,把人才的長期利益與企業的長期發展結合起來。
  十項重大政策
  1、實施促進財稅金融政策,優先保證人才投資
  2、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
  3、引導人才向基層農村和艱苦邊遠地區流動
  4、扶持人才創業
  5、保障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創新
  6、推進黨政、企業、專業人才流動
  7、實施更開放的人才政策
  8、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發展人才
  9、促進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
  10、保護知識產權
  十二項重大人才工程
  1、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2、青年英才開發計劃
  3、企業經管人才素質提升工程
  4、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工程
  5、文化名家工程
  6、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
  7、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8、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
  9、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
  10、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
  11、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
  12、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