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中國為岸對艦導彈提供強大衛星偵察網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4-6 2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軍事觀察家說,中國研製的岸對艦彈道導彈,加上中國的衛星偵察和目標鎖定系統,可能改變美軍在東亞地區的戰略。

  美方重視中方的岸對艦導彈

  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太平洋地區總司令、海軍上將羅伯特·威拉德最近在美國國會作證時特別談到中國岸對艦導彈的情況。他說,中國正在以東風·21/CSS·5中程彈道導彈技術為基礎,製造一種專門打擊航空母艦的導彈。這是中國「反進入」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反進入是指嚇阻敵人進入被認為對本方有威脅的地區。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中國海事研究所」的研究員安德魯·埃利克森說,中國的岸對艦導彈可能改變東亞的戰略平衡,大幅度減少美軍的活動範圍。埃利克森說,中國希望能阻止美國的航母艦隊介入未來的台海衝突。

  偵察網和岸對艦導彈同等重要

  同樣重要的是,美國軍事觀察家說,中國在謀求改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華盛頓的「2049項目研究所」的伊恩·伊斯頓說,中國宣布試驗岸對艦導彈的同時,在迅速提高衛星情報能力。這決不是巧合。

  岸對艦導彈需要很多幫助,才能找到在數百公里之外的軍艦。這包括一個龐大的衛星系統和遠程陸基雷達系統。今年3月5號,中國發射了遙感-九號海軍監測衛星。這種衛星跟岸對艦導彈密切相關。這是一種戰術系統。主要針對敵方的軍艦。美國有一種類似的白雲衛星系統,由三枚在軌道上以固定間隔距離飛行的小型衛星組成。

  遙感-九號是第一代中國偵察衛星。它配有雷達,幫助在軌道上飛行,還有紅外線感測器發現敵人的軍艦。衛星上的天線能發現電子信號。伊斯頓說,這些裝備對美軍的航母有嚴重的含義。因為它們能指引中國的岸對艦導彈打擊美軍。去年12月,中國又發射了兩枚偵察衛星。12月9號發射了遙感七型光電衛星,五天後又發射了遙感八型雷達偵測衛星。這些衛星都是用來幫助岸對艦導彈尋找目標的。

美軍面臨兩種選擇

  伊斯頓說,中國獲得等同於美國的白雲偵測衛星系統的偵察能力,將能夠精確的及時鎖定美國的軍艦。他說,這種技術成熟以後,美國海軍將面臨兩種選擇。或者冒遭受中國軍隊第一次打擊的危險,或者先發制人,先打掉中方的衛星和岸對艦武器而冒衝突進一步升級的危險。

  伊斯頓說,中方的岸對艦導彈得到衛星偵察的幫助以後,可能會改變美軍的戰略。中方也獲得了更大的威懾力量。美國的戰機和前沿基地也受到同樣的威脅。從廣義上講,中方的新武器能力還會影響軍備控制、太空軍事化和許多其他領域。對美國來說,航母艦隊已經不再是世界海洋上不受挑戰的主宰力量。

  香港專家低調處理岸對艦導彈威力

  香港獨立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認為,中國的岸對艦導彈沒有美國軍事專家說的那樣厲害。他說,用衛星、遠程雷達和紅外線系統發現在茫茫大海上的活動的軍艦,然後把導彈的目標鎖定敵人的軍艦,最後向高速飛行的彈道導彈提供引導,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馬鼎盛說:「用彈道導彈打活動目標,在全世界還沒有。美國和俄國這樣的武器超強都沒有。這主要是導彈導航非常困難。中程導彈要打擊幾千公里以外的目標,飛行速度最起碼要達到每秒五公里。彈道導彈抵達航母的上空后需要重返大氣層。高速飛行的導彈需要在十秒以內從太空下降到海平面,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活動的軍艦,是非常困難的。究竟由什麼來提供導航,令人費解。」

  馬鼎盛說,一個辦法是讓彈道導彈減速,從每秒五公里降到每秒不到一公里。減速后導彈尋找目標是容易了,可是低速的導彈卻很容易被航母上的防空武器攔截。馬鼎盛認為,美國軍事觀察家可能是誇大了中國岸對艦導彈的威脅。

  美國專家觀點不同

  但是美國軍事資訊機構「國際武器評估和戰略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的看法不同。費舍爾認為,美國軍事研究人員的觀點是準確的。這些觀察是以多年的潛心研究為基礎的。費舍爾說:「我個人認為,中國軍方從20年前就開始研究岸對艦導彈能力了。我和許多西方軍事研究人員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就是,中國已經在彈道導彈打擊海上活動目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費舍爾說,早在1996年,他在參加第一次珠海航空展的時候,就有中國軍事工程人員說,中方在研究中程彈道導彈精確制導打擊活動目標的技術。當時不少西方人士都感到吃驚。14年後的今天,中國取得這方面的成功,不足為奇。

有消息人士還推測,遙感衛星九號可能構成了一個情報、監視與偵察網路的一部分,該網路將包括岸基超視距雷達、被動監視系統、空中預警與控制飛機 和未來遠程無人飛機,以便為預期的反艦艇彈道導彈提供瞄準數據。
目前,各國衛星監視偵察系統的實時監視性能仍然不很理想,戰時環境下還要通過海洋監測衛星和陸基超視距雷達以及遠程偵察機等聯合進行目標精確定位。從上圖可以看到,首先通過海洋監視衛星獲得初步信息,通過中繼衛星將其轉交給超視距雷達進行全天候監測,在進行打擊前再通過監視衛星或是偵察機為反航母作戰獲取目標精確信息。如果某國能夠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海洋監視系統,能及時可靠地對航母編隊進行監視,相當於抵消了航母戰鬥群的機動優勢。沒有機動優勢的航空母艦作戰群在和陸基戰鬥機的直接對抗中效率很低,這實際上化解了航母戰鬥群的巨大威脅。
美國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打擊能力和快速的機動能力,對某國沿海軍事和經濟目標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由於某國海洋監視能力都不足以有效定位海岸線幾百公裡外航母編隊的位置,面對航母編隊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所以某國的反航母作戰,必須先解決探測定位航母的問題。只有提高海洋監視能力,建立一個完善的天基海洋監視系統,才能有效監控美國航空母艦的動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1: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