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樣礦難 兩樣解讀:在中國是人禍 在美國是天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4-10 2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酸酸話梅    2010-4-9 07:29  

2010 年3月28日13時40分,我國山西王家嶺煤礦在施工過程中發生透水事故,153名施工人員被困井下。經過大力救援,目前有115人成功獲救,還剩38人被困井下,據信已有6人死亡,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餘的32人生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

115 人獲救當然可喜可賀,有報道更稱之為救援奇迹。不過,在欣喜之餘,我們不禁要問,造成如此重大事故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可避免的天災嗎?據初步調查,其實此次事故的原因還是人禍:在事發前一天,有工人就發現巷道內有霧,甚至還出現了兩邊的煤板脫落現象,這就預兆可能有水;發現這一預兆的工人便向礦方進行了報告,但並沒有引起重視。「調度人員把電話直接掛了。假如當時就發出預警,井下所有人都能成功升井。」此外,該公司將2010年奮鬥目標定為產值6億元,利潤3000萬,成巷進尺39000米。在這個目標下,公司對於各個施工單位實行「進尺考核制」,掘進多了受獎,少了則會受罰,要『勇爭第一』,大幹快上,大趕進度,安全責任不落實,蘿蔔快了不洗泥,致有今日之大禍。

無獨有偶。在一周之後的4月5日,在萬里之外地球另一面的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一個煤礦,因為瓦斯爆炸,25個井下工人身亡,剩下4人生死不明,是1984年以來美國單次死亡人數最多的礦難。按照某些人一貫的邏輯或由此造成的思維定勢,一件事情發生在中國就是人為的災難,發生在美國就是不可避免的天災,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看了關於美國礦難的一些報道后,筆者發現,美國此次礦難的原因其實也是人禍。該礦所屬的梅西能源公司的安全記錄一向不佳。在2009年,該公司被查出的違反安全事件有495次之多,被課以 911802美元的罰款。單單在2010年的3月份,發生此次礦難的煤礦就有至少三次違反通氣方面的規定,最近的一次在 3月30日,就在事故發生前的幾天。如果這些違規能得到該公司足夠重視並進而糾正的話,也許礦難也就不會發生了。那麼究竟又是什麼原因讓該公司對違規聽之任之置若罔聞的呢?

原因在於,上繳的罰款遠遠比不上違規繼續操作省下的錢。據報道,梅西能源公司儘管在 2009年有近百萬美元的罰款,但最後真正交上去的不過是一小部分,至於剩下的金額,該公司會向法院上訴要求不交,據測算,美國煤礦違規罰款的75%最後一般會在上訴后不了了之。梅西能源公司在這方面是一個大贏家,按照CBS的報道,梅西能源公司在2010年的前幾個月已有近20萬美元的罰款,但它剛剛僅上繳了2676美元,也就是總罰款額的百分之一多一些,而如果它嚴格遵守安全規定,對違規處大加整治所耗的成本無疑會遠遠高於這個數字,在利潤最大化的宗旨之下,梅西的老闆做出何種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逐利乃人之天性,無論是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老闆,還是金髮碧眼的白皮膚老美,概莫能外。不過,這些老闆們如果能在逐利之外花一些心思和金錢保障下屬工人們的安全,從長期來講也是划算的,用句時髦的話講,就是要採取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否則,一旦發生死人事故,他們即使不用直面屈死的冤魂,也要面對未亡人們的指責和怨恨,以及輿論道德上的長期譴責,良心上何安之有?當然,如果這些人已經利欲熏心,良知喪盡,那就另當別論了。

發生死亡事故后硬說是天災,無非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給那些老闆們找一個漂亮的借口。其實,每一個名為天災的背後都免不了人禍的影子。筆者只是善良地希望,這些中美老闆們能夠從不幸屈死的冤魂上得到一點教訓,為富不仁者,當心日後禍及自身,甚至殃及子孫。


(北美新浪)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沙發
belayashma 發表於 2010-4-10 22:28 | 只看該作者
歐美政府和中國政府對於生產事故的處罰力度差異非常大。
在芬蘭、立陶宛、波蘭和捷克等國家,都有建築公司因為工人施工時摔落受傷,建築公司被罰款倒閉的經常記錄,而且有一些還是當地比較大的建築公司(當然了,跟國內包工頭的隊伍沒法比,國內的包工頭都說人家是農民蓋小屋)。
但是中國就不是這樣,並且中國企業到國外施工出事故照樣是依照國內法則來處理,就像中建集團在聖彼得堡承接的項目,工人從屋頂摔落致死,因為沒有佩戴安防衣物和索具,但是中建不過是上下打點搞定。
當然,老毛子也干過這種缺德事,7年前,一個工人從13米高的屋頂上摔下來,倒是沒有死,但是建築公司老闆趕到醫院前已經炮製了一份個人事故原因說明,說是偷偷在懷裡藏了一瓶伏特加,拒絕搜身,酒醉導致事故,全屬個人原因。法人以此逃脫懲罰。
心懷華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37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3
暴發戶 發表於 2010-4-10 22:4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礦難是人禍,有可能,搞不好是因為李師傅打坐的時候不小心放了個屁所致
但美國是天災就比較難解釋了,難道是所謂的遭天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4-11 00:25 | 只看該作者
美國這樣的自由國家. 不可能有人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2804

帖子

130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2
5
snortbsd 發表於 2010-4-11 11:32 | 只看該作者
well, within 50 years, the death tolls of mining industry dropped from over 1000/year to now less than 30 a year. china definitely can learn someth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6
jedi_xie 發表於 2010-4-11 11:46 | 只看該作者
well, within 50 years, the death tolls of mining industry dropped from over 1000/year to now less th ...
snortbsd 發表於 2010-4-11 11:32

當一個國家的百姓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些事情就會發生。象中國國內那麼多窮人,你不做這份工,自然有別人去做。資源太少,人口太多。人人都想賺錢。有沒有看過一篇花兒街對此次美國的礦難如何評價的?
原文在這裡:
http://www.benzinga.com/markets/ ... -energy-recover-mee

此次美國礦難,就是因為近期煤價上升,Massey Enery為了多賺錢,拚命深挖,
「One former miner called the Upper Big Branch Mine an "accident waiting to happen" because miners were forced to mine "unminable coal" that opened cracks in the ceiling. These cracks increased the chances of a roof collapse.

Retired miners told stories of working 18-20 hour days and management frowning upon workers taking lunch breaks. 」

當政府安全人員來檢查是:
」Another retired miner said management cut corners with safety and only used to hang the curtain when they knew an inspector was coming. A "curtain" is a barrier used to prevent fresh air in a mine from becoming filled with coal dust。「

很容易想象得到,連這麼有錢的美國公司都這樣干。在國內會是怎麼的狀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5: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