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薄熙來看望劉文學母親: 學習少年英雄劉文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平安10 發表於 2010-4-9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1月04日08:36  來源:《重慶日報》

   2日上午,正在合川調研的薄熙來一行,專程趕到合川光榮院,看望了少年英雄劉文學的母親余太珍。

  薄熙來說:「您的好兒子劉文學,是新中國第一個少年英雄,我們都是讀著他的故事長大的。文學是您唯一的兒子,雖然他光榮犧牲了,但我們都是您的兒女。」

  薄熙來特意囑咐市教委的同志,要在全市學校掛劉文學的照片,講劉文學的故事,讓孩子們學習他的精神。(記者 張雪峰)

讀後感舊(文章提交者:滄海蘭舟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新年伊始,從當年的白色陪都而今的紅色根據地重慶,又傳來了紅色的革命新聞,在當代「和諧」綠色中國高舉紅色革命大旗的又紅又薄的書記又發出了革命號召:學習少年英雄劉文學!

    「渠江水呀彎又長,
    有顆紅星放光芒。
    少年英雄劉文學,
    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劉文學,一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名字,現在對大多數黃髮垂髫的「新人類」很陌生。然而,我們這一代甚至兩代人,都是唱著這樣一支歌過來的。正如書記先生所說:我們都是讀著他的故事長大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959年11月18日晚,四川合川雲門鎮雙江村小學四年級學生劉文學,幫助隊里幹活回來,發現地里有一個黑影晃動。仔細一瞧,原來是地主分子王榮學偷摘人民公社地里的海椒,他當即大喊一聲:「老地主偷海椒啦!」說著就拉他去見生產隊長。王見事情敗露,馬上拿出一塊錢想收買他,可金錢並沒有動搖劉文學保護集體財產的決心,他高聲叫道: 「誰要你的臭錢!」隨即與王展開英勇搏鬥,終因年幼力薄,被王用紅領巾活活勒死。

    於是「新中國第一個少年英雄」誕生了:劉的葬禮備極哀榮,由縣政府出資,人民公社的全體社員出力,一座巨大的花崗岩陵寢很快在家鄉矗立,陵前的銅雕上大書「學習劉文學,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同時,文藝工作者向風而動,為他量身定製了讚美的歌曲,以便人民日夜吟唱:「渠江水呀彎又長……」劉文學成為了全國青少年學習的好榜樣。

    這樣一個在三面紅旗招展、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特殊年代產生的特殊故事,想不到在這和平發展科學發展的新時代又被唱紅書記唱起來。

    「三面紅旗」、「階級鬥爭」是解讀這個故事的前提:我們知道,1959年正是「三面紅旗」迎風招展,舉國上下,砸鍋賣鐵,如醉如痴地進入共產主義的前夜。而在這癲狂的背後,成千上萬的農民,在風調雨順的季節,挨家挨戶地餓死,整村整村地浮腫。原來的上等人「地主」,早已在一次次運動中淪為賤民,他們的生活之悲慘,勞動之苛繁,更有甚於貧下中農。

    「萬惡的階級敵人」老地主王榮學是發家致富為富不仁嗎?不是,相關的資料顯示他偷辣椒的動機不過是養家糊口:作為一名淘糞的賤民,他想利用到城裡淘糞的機會——注意,這在當時的農村是最為低賤的活路——將偷來的辣椒拿到糞船上去賣。一斤辣椒或許能夠賣上一兩角錢。

    這個判處死刑的殺人犯王榮學是天生的殺人狂嗎?也不是,從開頭的介紹中我們看到,當「少年英雄」劉文學大喊一聲,「老地主偷海椒啦!」並要拉他去見人民公社的當權者時,在紅色風暴里生活了整整10年的「政治賤民」不可能不知道這其後的後果。即便如此,求生的願望仍然戰勝了一個男人「攻擊的本能」,他拿出一元錢想求比他小30多歲的同村孩子「放過一馬」,但「誰要你的臭錢!」劉文學的一聲斷喝,打破了王榮學脫禍的僥倖。他知道,這幾把辣椒的後果是沒完沒了的批鬥、遊街,無數憤怒的拳頭、口號將對準他和他的家人,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而與劉文學搏鬥,則說不準會嚇倒他,從而避免一場災難的降臨,而最終是劉的不依不饒,導致了王狠下殺心。其結果是:王榮學成為了殺人犯,劉文學成為了犧牲品,幾把辣椒要了兩個人的生命。

    新中國第一個少年英雄在一場莫名其妙的悲劇中產生了!

    這位少年英雄是在什麼樣的土壤里生長的呢?

    「老地主偷海椒」,這就是英雄產生的階級鬥爭意識,如果是「老貧農偷海椒」(要知道,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老貧農偷海椒」)呢?這個英雄還會產生嗎?即使劉文學被殺,也就會是一件普通的刑事案。

    其實這個階級敵人老地主王榮學,我們且不說土改前他是否為富不仁或橫行鄉里(其實也有地主勤巴苦掙慈善鄉里的),然而到1959年時,他的階級早在10年前就已經消滅,現在他不僅和貧下中農一樣,要自食其力,而且還必須接受來自政治上的歧視和體力上的超負荷支出。他這時和其他人一樣,只是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為生活的重擔壓垮了肩膀的男人。

    但沒有人告訴劉文學,地主也是人,更沒有人告訴他,在階級的標準之上還有一個人道的標準。他打小聽慣的就是,「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打翻在地,再踩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於是,在1959年11月18 日那個悲傷的午夜,在這片用階級仇恨澆灌的土地上,新中國第一個少年英雄被精心打造出來了。

    三十二年前,中國的執政黨放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宣布改變地主富農的成份,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入21世紀,更明確地確立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理念,實現了革命時期的革命黨向和平時期的執政黨的轉變。從那以後,少年英雄劉文學淡出了中小學生的學習行列,淡出了主流媒體的宣傳典型。劉文學的名字,在過來者心中,似己有隔世之感。

    然而,就在這和平發展科學發展的當今,從唱紅打黑的重慶,又傳來向階級鬥爭小英雄劉文學學習的「偉大號召」,少年英雄劉文學的圖像又要在「紅色根椐地」的全部學校重新張掛起來……

    階級敵人又在偷海椒了么?

    我的孫子輩們,該向劉文學學些什麼?

    救救孩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