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趙紫陽口述的回憶錄, 他自己口述的, 有錄音.
從他自己的回憶錄就可以看出, 64事件也有他的責任在: 他工作能力突出, 但在中央沒有深厚根基, 於是想投機, 放縱學運, 想通過推動學運幹掉李鵬. 到後來社會混亂不受控制, 也超出了他的預計. 結果只能被老鄧拿掉.
當然李鵬也不是好鳥, 他開始的時候故意把處理學運的手段放得過於強硬, 也是想逼迫學運發酵. 因為他知道學生要的民主是和共產黨一黨專政根本矛盾的. 要實行民主, 就必須開放黨禁; 一開放黨禁, 共產黨就會下台(那時候的腐敗現象很嚴重). 只要局面一不受控制, 老鄧就沒辦法走鋼絲兩面討好, 只能開槍鎮壓, 因為老鄧作為共產黨的最高負責人, 必須維護共產黨的利益.
而64前老鄧的如意算盤是政治維持共產黨一黨獨裁, 經濟上向資本主義轉型, 並且把民間的民主運動控制在適當範圍. 簡單點說就是用經濟利益收買民眾的民主自由權利, 以維護共產黨政府的合法性..
但是這個走鋼絲太難了, 胡耀邦稍稍偏右便栽了, 趙紫陽也偏右, 也栽了.
趙紫陽是個很聰明的人, 很圓滑.
他回憶錄裡面說他其實並不想干總書記的, 因為他從胡耀邦的經歷知道總書記不過是個兒皇帝, 後面是老鄧在垂簾聽政. 而前台的總書記是有責任無權力, 出了問題得做替罪羊. 所以他本來是想只做總理, 負責做經濟改革, 而不管意識形態的. 但老人們硬要他做總書記, 他也沒辦法.
簡單的說, 64和趙紫陽的下台, 老鄧和陳雲得負上主要責任, 而且主要是老鄧. 因為改革開放是老鄧督導的, 老鄧是總指揮, 他布下一個這麼矛盾和有風險的局(政治上要更獨裁, 經濟上要更開放)讓下面的馬仔來操盤, 出現波折后又把馬仔搬出來做替罪羊, 實在不夠厚道.
也許這就是趙紫陽64后還能活命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