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有所終就「差錢」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3-29 2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瞭望》文章:養老善行

  「老有所終」不是新詞。根據可查的文獻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孔子便在《禮記·禮運篇》提出這一概念。禮者,非今時常謂之禮儀、禮貌;古代,其實質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與其直接相關的是統治秩序。故而,「老有所終」亦可視為孔子心目中理想社會的應有之義。

  理想終究是理想。在物質匱乏、硝煙迭起的封建社會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能成為理想家們紙上的一行清墨。

  世易時移。今日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三,擁有全球第一的外匯儲備。而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中國在2008年已從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不過,孔子斷難想到的是,今日之中國,仍然存在著相當嚴重的養老問題。

  孰曰不然?且看,在大城市的中心,人床矛盾日益突出,為找一個養老院床位常常需要等待數月;同樣在城市,有些豪華養老院動輒每月收取數千元,個別養老院還收取高達百萬元的會員費……「住不上」和「住不起」並存。

  不少老人樂於過含飴弄孫的生活,但是,「421」的家庭結構,養老護理服務和老年醫療等「短缺」,已讓相當數量的中青年人不堪養老重負。

  再看農村,曾經盛行了數千年的土地養老模式,再也無法滿足龐大的人口需求。根據有關統計,全國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有600多個縣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半畝。

  這就是中國許多城鄉養老現狀「速描」。在本該含飴弄孫的年歲里,如果還要為求一個理想的棲身之所而奔波,人們難免由此懼老、怕老、恐老。

  這種現象就不該出現,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尊敬老人的國度。大到「老有所養」的社會大義,小至「親在未敢言老」的為子小節,中國的尊老文化,已如烙印,隨著每個中國人的心跳而鮮活。

  但是,當下服務養老的種種善行,更多的仍是在期待之中。有人說,在這個地價奇高的年代,沒有人願意買地建養老院;也有人說,養老院門檻設置太高,小額資金無法進入養老行業;還有人說,有關部門對養老事業的扶持還很不夠……

  事實上,養老絕非哪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事。養老事業涉及醫療,涉及經濟,更涉及特殊政策乃至法規等一整套制度設計。

  不能再拖延了。在養老事業上,政府、社會、社區、家庭均應釋放最大的誠意和人情溫暖。

  當然,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任何一個問題上,我們都可能存在著「差錢」的制約。但是,我們要說的是,在養老的問題上,絕對不能只認錢。

  更多的人希望的是,在養老問題上,所有的善意盡情綻放,成為一個一個真正的善行,讓我們的老人們安享晚年。

  每個人都有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而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以什麼的制度、設施、人文關懷對待退出歷史舞台的長者,反映這個社會和國家對待歷史的態度。□(文/張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