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北京80%以上餐館餐盒含有害物質

[複製鏈接]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3-27 1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下為中央電視台《新聞1+1》2010年3月26日完成台本:
    —— 我的餐盒誰「做主」?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在今天節目的一開始,我先來考您一道題。先來看一下,碳酸鈣、鉛、鉻等重金屬工業石蠟,還有苯,像這些物質都是對人體有很大危害的物質,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您可以一股腦地把它們都吃到肚子裡面去呢?答案是我們誰都免不了使用的不合格的一次性的餐具。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短片)
    董金獅(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負責人):
    北京市大大小小的餐館裡邊,我可以說80%以上的餐館,這個餐盒都有質量問題。
    解說:
    董金獅,北京環保組織、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負責人,日前董金獅所在的機構和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對北京市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的生產和使用進行了調查。而調查的結果顯示,雖然北京獲得一次性餐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已逾八成,但目前市面上一次性餐盒的合格率還不到一半。更令人堪憂的是,由於利益驅使,北京大多數餐館給顧客免費打包所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都屬於偽劣餐盒。
    調查表明,這些偽劣餐盒大多是沒有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違規生產。但也有的是企業雖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但產品也並未合格。
    這些塑料餐盒價格低廉,每支造價僅四分錢,主要使用了廢塑料、工業碳酸鈣、滑石粉、工業石蠟等有害於人體健康的物質。有的企業為了掩蓋廢塑料雜質,還加入熒光增白劑,以及有毒材料,而現在原材料會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傷害,甚至可以稱作是一個微型的毒品加工廠。
    董金獅:
    會對人的血液系統,比如肝臟,兒童的智力發育有很大影響。而且碳酸鈣和滑石粉,大家都知道,它是礦物質,它遇酸以後,容易溶解到菜裡邊去。人吃進去時間長了,會造成膽結石、腎結石,甚至便秘這些疾病。那麼石蠟就更可怕了,這個物質時間長了,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還有苯環,所以一個小小的餐盒,實際上成了一個微型的毒品加工廠了。
    主持人:
    王教授你看完了這段視頻,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嗎?未來的生活方式。
    王錫鋅(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其實就在今天中午,我在餐館吃飯的時候,因為怕浪費也打了幾個包,可能等一下我走出演播室之後,我就想在一聲嘆息之後。
    主持人:
    你寧願浪費掉。
    王錫鋅:
    我也不得不把這些打包的飯菜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可能是看了這個視頻之後,我要做出這個選擇,但是我們的食品的安全,應該說不能僅僅靠攝像頭來給我們作主,我們還需要靠監管部門,監管的體制來給我們作主。
    主持人:
    今天我們演播室裡面特別關注的就是,對我們人體都會有危害一次性飯盒的問題,我們接下來再看一段視頻。
    (播放短片)
    解說:
    碳酸鈣、滑石粉、石蠟,這麼多的專業工業原料名詞,你大概想不到,伴隨著你的美味一起下肚的可能就有這些工業原料。
    在調查以後,董金獅他們請律師和公證部門共同參與了一個相關的暗訪調查組,在位於北京某購物中心的老邊餃子館和東來順金源飯莊,消費打包之後分別取到了疑似劣質一次性餐盒樣品,經過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檢測,結果讓人相當震驚。
    董金獅:
    像我們這次測這產品,它的蒸發殘渣,按國家規定每升溶出來的物質,把醋倒進去溶出來不能超過30毫克,我們這次測這個達到多少呢,達到4000多毫克。然後還測過最高的達到8000多毫克,也就是達到8克多,一個餐盒才15克20克,那麼有些指標都達到8克多。那就什麼意思呢?三分之一的餐盒都溶解掉了,所以餐盒最後吃的怎麼越來越薄了,吃完飯餐盒比原來還輕了,就是一些都溶解了。
    解說:
    溶解在食物之中,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身體已經受到了傷害,事關生命安全,小小的餐盒再次觸動了公眾的神經。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最近同樣出現信任危機的還有一次性筷子。
    筷子廠工人:
    熏那個硫磺啊,熏硫磺,怕筷子發霉。

    記者:
    這是什麼?
    筷子廠工人:
    石蠟。
    記者:
    這是拋光用的是嗎?
    筷子廠工人:
    對啊。
    解說:
    這是今年的「3?15」媒體披露的一幕,工業原料加工、殘留物質超標,一次性筷子的病症似乎和一次性餐盒如出一轍。
    接連曝光的這兩起餐具危機讓公眾顯然充滿了恐懼,也充滿了早日破解的期待。人們在尋找著媒體監督之外的路徑。
    最近董金獅將兩家有名的飯店,北京東來順涮羊肉和老邊餃子告上法庭,3月15號,消費者日當天,法院正式立案,4月份案件會進入審理階段。董金獅在談及為何選取法律訴訟的時候表示,就是為了嘗試一下。
    主持人:
    我們接下來就連線董金獅先生,董先生是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董先生您好。
    董金獅:
    您好。
    主持人:
    您先告訴我們一個數字,根據您的調查,現在在市場上這些不合格的,對我們人體有損害、有危害的這些餐盒到底有多少?根據您的數字。
    董金獅:
    跟全國多年來餐盒使用情況,一般的餐盒使用了在150億支左右,而市場目前實際的合格率我認為只有50%左右。
    主持人:
    您剛才說您認為,您的調查能不能保證它的準確性?
    董金獅:
    我們調查一個方面來自於官方的從抽查結果。第二個方面,我已經從事這個行業將近二十年了,多年來一直在收集這方面的數據和資料,也根據行業、企業的開會,報上來的數字,每年使用量在150億支左右,而不合格的產品佔到一半以上。
    主持人:
    第二個問題,剛才通過短片我們已經看到不合格的餐盒對我們人體危害了。對於一個人來說,他吃到幾個用不合格餐盒裝的飯的時候,就會有問題了。用幾個就會有問題?
    董金獅:
    實際上餐盒是一個慢性的,隱性的包裝,它的危害不是在一次,吃一次飯,用一次餐盒就出現問題,它是個慢性中毒。我們已經有的案例,有些人吃了十年才出現問題,也有一些學校的學生,吃了幾個星期以後,就出現不舒服現象。還有上海那邊有一些女工,當時使用不合格餐盒就中毒了,而且到醫院檢查以後不是食物中毒,也不是煤氣中毒,而是餐盒裡邊有毒有害的氣體,加熱以後有毒有害氣體把職工熏暈了。
    主持人:
    也就是說餐盒表現出來毒性是不定的。
    董金獅:
    不定的,有些是慢性的,有些濃度高的是快的,馬上就產生效果。
    主持人:
    董先生我們有更多的問題稍後再跟您連線,謝謝您。
    董金獅:
    好的。
    主持人:
    王教授您看我們有《食品安全法》是去年就開始頒布實施了,《食品安全法》管得了管不了一次性餐盒的問題?
    王錫鋅:
    應該說從道理上來說,食品的安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當然與食品本身有關,但是也跟它的容器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各種各樣的餐盒,其實應該說直接涉及到了食品的安全,但是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尷尬就是,《食品安全法》,經過很長時間來食品事故頻發,甚至是食品安全災難,這種教訓之後,我們現在對食品這一塊兒比較重視了。但是《食品安全法》首先考慮是管食品的安全,而我們的餐盒,好像如果僅僅從概念上來說,它不屬於食品。
    主持人:
    但餐盒,你說跟食品沒關係,可是它又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如果沒有餐盒盛食品的話,我們又怎麼吃?
    王錫鋅:
    所以的確從道理上來講,這一塊兒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在整個監管的體制流程上,我們恰好在這一塊兒應該說存在一個被疏忽,甚至是被遺忘的一個角落。
    主持人:
    這是空白嗎?
    王錫鋅:
    應該說它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比如說我們可以看PPT,我們《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五款專門講到了,有餐具、飲具,但是餐具、飲具也說,使用前應當是要洗凈、消毒,使用以後也要洗凈,保持清潔。
    主持人:
    那就說明這是可重複使用的。
    王錫鋅:
    沒錯,所以你看從《食品安全法》來說,它好像注意到容器,但是這個容器沒有把一次性包裝用品餐具真正納入它監管鏈條之中。
    主持人:
    我還有問題,比如說您剛才給我們介紹了,《食品安全法》對這個問題相對有一個盲區。但是即便法律有盲區的話,在生產過程中總是還有生產標準,還有一個準入門檻,這個標準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東西?
    王錫鋅:
    應該說這個標準,其實每一個有常識的人,每一個有商業良知的人,其實都可以清楚,那些有毒的物質,不能夠吃進人們的肚子裡面,這誰都知道,但是假如人們僅僅知道這些常識,也沒有有效地監管,就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第一,准入的門檻很低,甚至沒有,誰都可以干。第二,你這些標準雖然定了,但是模糊不清楚,最要命的是,可能沒有人,沒有這麼多的資源來真正落實監管的責任,最後就導致一個結果,無序地生產,無序地經營,無序地競爭。在市場上,我們知道一旦出現三個無序,最後劣質的產品,因為它更便宜,所以它最後肯定會佔領這個市場,我們今天可能就是因為監管出現這樣一個漏洞,所以導致市場完全是無序的。
    主持人:
    就在前兩天的節目裡面我們關注了地溝油,今天的節目我們又關注有毒的一次性飯盒。作為消費者我們就要問,我們不是專家,我們也沒有一雙火眼金睛,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用什麼辦法來保護我們自己?
    (播放短片)
    解說:
    一次性餐盒危害如吸毒,今天當這樣有些聳人聽聞的標題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隱藏在新聞背後的卻是一個被各方關注了十年的老話題。
    董金獅,這個長久與劣質餐盒鬥爭的環境化學碩士,也因為狀告兩家北京的著名餐館,再次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記者:
    為什麼您挑這兩家北京特別著名的餐館,而且是用這樣一種法律的方式來維權?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沙發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3-27 12:59 | 只看該作者
董金獅:

    當時想選一些知名度高的,老字號的,我想對他企業知名度,還是行業的規範,我覺得都是很大的一個影響。

    記者:

    和黑餐盒鬥爭算下來也有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十年當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董金獅:

    打假太難了,真是太難了,又讓人無奈。

    解說:

    如今董金獅的起訴已經被正式立案,估計4月就會進入審理階段,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每一個消費者或許都希

    望能夠有所突破。

    字幕提示:

    2001 年6月26日《東方時空》

    主持人(張羽):

    從1995年首次打響白色污染消滅戰,到1999年國家正式發出封殺令,我們與白色餐盒做了多年的鬥爭。這期間國家不斷地三令五申,可是白色的發泡餐具還是以頑強的生命力和我們一起走過了新世紀。

    解說:

    這是2001年《東方時空》的報道,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白色污染,當時的國家經貿委下令要求各地的餐飲業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

    當時的董金獅開始投入全部精力研發推廣環保餐盒,但結果是,直到今天,他還是不得不面對假冒品的泛濫。

    董金獅:

    像這樣的一個盒,大概要七八分錢,而一個這樣的合格的,就這樣的打包盒大概需要兩毛錢,你想想這個比這個要貴一倍,那麼好多的經營者在利益面前,可能法律就變得很脆弱了,甚至道德和良心都變得很不值錢了。

    解說:

    十年來,董金獅的技術推廣成了泡影,為了自己的發展,也為了這個讓他觸目驚心的餐盒市場局面,他想到聯合政府和媒體一起進行偽劣餐盒的打架。他自己偷偷做暗訪,向媒體舉報,找政府反映。

    董金獅:

    當時我掉著眼淚跟大家說,我說大家相信我,兩三年肯定我把這濫餐盒給打沒了。我想有政府,有媒體,我在這個行業幹了這麼多年,我想畢竟有這麼多資源可以利用的,結果沒想到,打的過程中,越打情況越複雜,品種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複雜。

    解說:

    兩三年解決的雄心並沒有變成現實,就在暗訪的同時,董金獅發現,在劣質餐盒之中,發泡餐盒依然身在其中。

    字幕提示:2005年12月6日《東方時空》

    解說:

    一進車間就聞見一股刺鼻的石灰味,昏暗的燈光下,只見車間里兩條一次性快餐盒生產線正在忙碌的生產。
    董金獅:

    你看這盒特別軟,你看這盒,你看,這盒,看這蠟,一折有白印,輕輕一撕就裂,聞一股味道。

    解說:

    一次由舉報而進行的檢查,讓人看到的是觸目驚心的現場。當時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調查顯示,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國家監督抽查,抽樣合格率2002年為 52%,2003年對河北省抽查合格率為43%,2004年對北京市場抽查,合格率僅為40%。

    與此同時,董金獅也在進行著自己的打擊劣質餐盒的行動,但是結果卻讓他失望。

    董金獅:

    比如說工商局、質監局也進行過多次的配合,也就是說我們反映、舉報,他們去查,但是往往是前腳走,後腳就生產了,或者是罰款罰一點款,起不到震懾作用。

    解說:

    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億個,合格率還不到一半。這是作為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身份的董金獅向媒體提供的最新數字。

    面對今天的狀況,媒體在2005年報道中使用的標題今天仍然是現實,這是一個無奈的現實。

    主持人:

    我們再繼續連線董金獅先生,董先生,我們看到您正在跟這兩家餐館打公司,據您最樂觀的估計,判決以後,會對於一次性有毒餐盒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董金獅:

    我認為首先老百姓可能知道,餐盒並不像我們想像那麼安全,特別是打著環保餐盒,降解餐盒,可能不是我們想像的真正的環保和降解。

    第二個,連鎖飯店,包括各大餐飲企業,可能會引起重視,他們在採購餐盒的時候,可能就會小心,要索取票證。但是從根本上我認為可能還解決不了問題。

    主持人:

    您覺得會不會影響到生產有毒一次性餐盒那一端?

    董金獅:

    我覺得肯定會有影響,有些企業可能從白天生產變為晚上生產,從公開生產變為隱蔽生產,他的包裝箱,或者各種標識可能會變得更加隱蔽。但是要杜絕這種現象,我覺得可能還需要很漫長的一個過程。

    主持人:

    另外我想了解一下,您是否可以給我們提供這個數字,生產不合格一次性餐盒這些企業,佔到全部這類生產企業的多少比例?

    董金獅:

    從企業數目上來講,目前已經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已經有一千多家了,但是這些企業生產餐盒的塑料加在一起有一百多億支,可是他們的餐盒大部分賣不動,而在市場上真正生產劣質餐盒,包括發泡餐盒企業數目前有三百多家,三百多家裡邊,他的產品數量大,因為他便宜,市場佔有率高。也就是說,少數的合格餐盒掌握在多數企業的手頭,而不合格餐盒掌握在少數企業的手裡。所以這樣從市場上來看,真正的不合格餐盒佔了主體。

    主持人:

    好的,謝謝董先生您給我們提供這麼些數字。王教授我聽完了董先生打官司,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是不是可行,如果我們每一個消費者都像董先生那樣,我在一家飯館裡邊吃飯,我看到不合格的餐盒,我就把這家飯館告上去。您覺得這個解決不解決問題?
    王錫鋅:

    我覺得這個成本太高,而且你知道董先生在打這個官司的時候他也說了,他這裡面可能還帶有某種公益性的這樣一個性質,他想有一種信息的釋放,讓大家來關注。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訴訟的成本,取證的困難,其實都讓大家覺得這個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主持人:

    剛才董先生說了,有少數的企業在生產大量的,而且不合格的餐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去監管這個源頭?

    王錫鋅:

    我覺得其實首先就出在一個監管體制。應該說是一個整體,首先從監管體制來說,如果說是無序的進入,這個無序就造成大量的數量,數量本身帶來了監管的高成本。所以首先應該是門檻准入,必須比如說通過要有規模,要有一定的生產的資質,特別是衛生方面的資質,所以在源頭上就要卡住他。另外源頭一旦卡住以後,集中監管,可能就變得更加容易一點。第三個我認為,最重要的,其實公眾的舉報比訴訟更有效。

    衛生部在去年就發布一個通知,它說我們要建立起各種各樣的包裝餐盒舉報電話,但是我到現在為止,至少我還不知道,這個舉報電話到底是多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舉報電話,那很顯然比打官司要經濟得多,要有效得多。

    主持人:

    剛才看那個短片裡面我注意一個數字,一個是《東方時空》2001年在關注這個問題,在2001年時候就說我們已經關注多年了,到今天我們似乎說的還是同一個問題。您覺得靠舉報電話能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王錫鋅:

    我覺得這裡面首先是一個長效的監管體制。其實過去不是沒有關注,但關注了以後為什麼沒用,因為都是運動式的,媒體曝一下光,然後監管的部門,大家來做一次臨時性的清理,但清理了以後怎麼樣,沒有長效的監管機制,顯然你這次清理了,就像董先生說的,白天我不做了,晚上我繼續做,今天我不做了,明天我繼續做,這其實表明了我們在這個領域監管的,真正有效性是缺失的。

    主持人:

    王教授您看準入,怎麼應該去准入?對一個一次性飯盒准入怎麼應該弄?

    王錫鋅:

    假如我們把餐盒和食品放到同樣監管的重要性的程度來考慮,那我們知道,食品這一塊兒國家是實行食品衛生安全的許可證制度的。但是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的一次性餐盒,還有一次性筷子有沒有同樣的食品衛生的安全許可證,如果有的話,這個標準到底是什麼,有多高,這就是准入這一塊兒。如果說沒有這種准入的標準,那我在家裡,一個小作坊,搞一台機器,可能我就可以生產餐具,我就可以生產筷子。這樣一來,首先源頭太亂了,你想要監管……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