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增也吵 減也鬧——誰看中國軍費不順眼?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24 1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在3月中旬結束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批准的2010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5321.15億元(約合77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7.5%,增幅有所下降。此數據一出來,就引起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的紛紛置評。很多媒體都在猜測,相比以往近2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國防預算為什麼異乎尋常的首次呈現下降趨勢?難道外界對中國崛起的猜測對中國產生了影響?或者是中國為了打消外界對其「中國威脅論」的疑慮對國防政策做了適時調整?

   國防開支下調引發世界熱評

     對於中國這次出乎意料地減少軍費開支舉措,國內外媒體的評論卻大相徑庭。

     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放慢軍費開支增長速度》提到:中國宣布的年度國防預算增幅是20多年來最小的,此舉是為了減輕國際社會對其軍費迅速增長的擔心。雖然在前幾年,中國軍費一直以兩位數的速率增長,但主要是為中國龐大但裝備陳舊的軍隊實現現代化提供資金。有分析人士感到意外,認為軍費開支下降是一種象徵性的姿態,是為了減輕華盛頓和台灣對北京在過去10年向先進的軍事硬體和技術投入大量資金的擔心。

     美國《華盛頓觀察》2010年第6期提到,專家們的意見不一,有的認為中國減少軍費開支是世界經濟危機的壓力,有的認為是中國向周邊國家做出的政治姿態。中國放緩了軍費增長速度的原因是,政府試圖反駁外界對中國積極進行軍事現代化、要成為東亞軍事主導力量的指責。另外,中方希望通過此舉傳達出要在該地區和平發展的信息。中國「中止」了每年兩位數字的軍費增長,將會把更多的財政資源用於避免經濟增長出現的衰退,並幫助穩定全球經濟。

     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也刊文指出,中國政府一貫注重控制國防費規模,按照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合理安排國防費。中國政府不斷提高軍費透明度,每年國防費預算都納入國家預算草案,由全國人大審查批准,按規定程序下達各級、各部門執行,並且接受國家和軍隊審計部門監督。     香港《星島日報》引述大陸軍事專家的觀點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海峽兩岸關係改善有關,大陸方面展示出誠意和善意。前些年國防費呈現兩位數增長,很大程度是彌補歷史欠帳需要,屬於補償性增長。今年增幅出現回落,標誌中國國防建設投入由過去的補償性增長,進入到更加成熟、健康有序、平穩協調的發展階段。

     台灣《中國時報》的報道說,中國國防費用僅佔GDP的1.4%,較美國的4%(而美國的GDP是中國的3倍以上)以及英、法、俄等國平均2%的比重都輕。此外,中國2007年已加入聯合國的軍費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聯合國有關機構提交軍費開支的報告。

     以美國、日本為首的西方國家借中國軍費的增長不遺餘力地鼓吹「中國軍事威脅論」,有意貶損中國的國際形象,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以期孤立、遏制和打壓中國。「中國軍事威脅論」是「中國威脅論」的變種,是冷戰思維在今天的具體表現。特別是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失去了傳統的戰略對手的美國將敵對的目光鎖定在中國的身上,並掀起了一股股「中國威脅論」的逆流。隨著中國軍費開支的增長,「中國威脅論」將攻擊的焦點確定在軍事領域。作為美國的戰略盟友,日本和台灣當局也不停地在為「中國軍事威脅論」推波助瀾。  中國的國防開支的真實用途

    軍費開支是一個國家國防政策的經濟表現,它具體而清晰地體現著一個國家的軍事發展戰略,也體現著國家對軍隊的重視程度。在某種意義上講,軍費開支是國家軍事戰略的「風向標」。一個國家軍費的投量或投向發生變化,往往意味著該國軍事戰略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種程度上的調整或調整動機,甚至發展方向。所以,在國際安全領域,軍費是一個高度敏感的問題。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軍費開支的連年增長往往會引起世界其他國家的關注。

     正如全國政協發言人趙啟正所說,中國建設現代化的軍事力量,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對任何國家造成威脅。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其中唯一一個與鄰國有著廣泛的領土和領海爭議的國家,更嚴重的是,也是唯一一個還未實現統一的國家。中國是一個領土面積很大的國家,邊境線和海岸線特別長,有29個鄰國,中國軍隊當然有保衛國家的任務。中國的國防開支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用於提高軍官和士兵待遇,大約三分之一用於添置武器設備、補充打靶消耗,餘下的三分之一用作科研和添置新武器,而這點錢大概還不夠買一架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總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中國的國防開支實際上並不充裕,並不太能滿足國家的實際需要。

     從世界面臨的現實來看,美國在歐洲積極推動北約東擴,在亞太地區不斷鞏固美-日-台軍事聯盟,試圖從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同時推進,擠壓中國的戰略空間。進入21世紀,美國的軍事戰略重點東移,增兵關島,重返東南亞軍事基地,注重發展與印度的軍事合作,希冀從南翼圍堵中國,加緊構築對華包圍圈。在國內,「台獨」勢力日趨活躍,民族分裂分子伺機製造恐怖分裂事端,這些都嚴重威脅著中國穩定、發展的大局和主權、領土的完整。同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公共危機對國家安全也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需要中國軍隊發揮更大的「處突維穩」作用。內部安全需求與外部安全需求、傳統安全需求與非傳統安全需求共同決定了中國應該增加軍費開支,以應對危機、衝突及可能爆發的局部戰爭。

     與此同時,在新軍事革命的大潮中,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動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同時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周期縮短、成本大幅提高。這就要求我國在實現軍隊從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過程中,適度地增加軍費開支,以追趕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潮流。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300萬平方千米的領海和18000多千米長的海岸線,需要與此相適應的軍費開支和軍隊規模以保障國家安全。中國在經濟可承受的範圍內增加軍費開支以滿足上述國家安全需求,此種舉動完全是正當的,也完全是合理的。中國軍人的人均軍費為10萬元人民幣,是美國的3.7%、日本的7.07%。可見,無論從哪個指標衡量,中國軍費雖然經歷了連年的增長,但其相對規模也是有限的。

  目前,中國正處於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都在同步增長,其任何軍事動態,都會引起鄰國和世界的關注和猜測。在適度增加國防開支的過程中,逐步增加國防開支的透明度有助於各國理解中國的國防意圖。特別是通過增加一些重大國防項目的透明度,更會幫外界讀懂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圖,減少外界的誤判,一些猜疑和謠言也會因此而不攻自破。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