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時報: 中國泡沫與長線投資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3-23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投資編輯 約翰•奧瑟茲 2010-03-23

我們都知道,中國和美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兩國關係是世界經濟的中央斷層線。雙方相互依存,卻被互不理解所支配。

直到上周,我才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英國《金融時報》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舉辦了一系列有關中國未來國際角色的辯論,決定派我像旋風一樣轉戰各地。這樣走馬觀花的遊歷,根本不足以讓我就中國那些宏大的問題發表預測。

但這段體驗讓我充分領會到,當前全球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在觀感上的分歧有多麼深。無論是對全球經濟,還是對投資者來說,這都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

就在《金融時報》的記者們舉辦高雅的辯論會之際,中國領導層與美國國會議員隔著太平洋,展開了一場更為激烈的對話。中方事實上警告美國,在人民幣問題上莫管閑事。而美國議員的回應則是加大對奧巴馬政府施壓,要求其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此舉將有可能為美方實施貿易制裁鋪平道路。與此同時,西方投資者越來越確信,中國目前存在泡沫。但在中國眼裡,所有這些問題都有著不同的解讀。

首先,無論西方持何看法,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並非摧毀美國經濟。相反,其中心不過是不受外界干預,以及極其敏感的台灣問題。美國方面極少提及自己仍向台灣出售武器,但這種軍售在中國被視為一種蓄意且不必要的挑釁。這影響了中國在人民幣問題上的辯論。

此外,與我們多數人一樣,中國領導層不喜歡被人指手劃腳。美國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就美國國內政治而言是有效的,但實際上降低了升值的可能性。若沒有這種壓力,升值也許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所有這些都成問題的原因在於,儘管中國只求管好本國的利益,但它的規模過於龐大,無法不對其它地區產生重大影響。棘手的匯率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中國存在泡沫嗎?一般說來,這個問題會招來一陣鬨笑——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投資者。答案分成兩部分。首先,他們會說,中國當然存在泡沫。其次,這無關緊要。

由散戶投資者拉動的上海股市效率低下,那些最大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都是中國政府。關鍵要點在於,投入上海股市的資金一般不是借來的錢,在經濟中所佔比重也不大。中國能夠繼續沿著自己的盛衰周期前進,不會對其它地區造成太大的連帶損害。

至於房價,沒人否認中國的大城市目前存在泡沫。但同樣,人們會擺出理由稱,這些泡沫不見得會對整體經濟帶來嚴重的漣漪效應。相當大部分的市場由現金推動,而抵押貸款尚未在資本市場上轉售。因此,房價下跌不會像2006年以後的美國那樣,對經濟造成災難性的破壞。

許多人相信,中國的銀行會遭受沉重打擊。這對銀行股東(包括政府)而言是個問題。但對整體經濟來說,卻不一定如此。

至於去年銀行放貸的瘋狂擴張,西方人擔心,這將是中國國內爆發信貸危機的徵兆,但實際上,許多資金只是在不同的政府機構之間轉賬。似乎沒人否認當時的擴張有些過頭。但中國方面的看法是,政府有辦法應付這個問題,同時保持經濟的良好增長。

對於那些有意看好中國長期增長前景的人而言,中國股市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選擇,至少如果你感興趣的是對某個股指進行消極投資的話。上海股市的效率實在太低了,與實體經濟的聯繫太過勉強,使消極投資算不上一個好策略。

反過來,對於那些尋求好買賣、並能親歷親為做一些真正研究的積極投資者而言,低效率的市場應該能創造機遇。

看好中國的投資者不妨採取這樣的策略:投資於中國必須從海外進口的大宗商品。或者,從長遠來看,在相對更穩定的股市尋找對中國出口的企業,或許也行得通。

但各色看漲者都應注意到,至關重要的中美經濟關係正受到誤解的影響。而且,人們普遍對中國充滿信心,當然也有可能證明是錯誤的。但不管怎樣,中國方面的觀點是信心滿滿的。

譯者/陳雲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