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英科學與民族科學

[複製鏈接]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amcaibird 發表於 2010-4-18 09: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語絲(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精英科學與民族科學

  作者:土摩托
  http://www.immusoul.com/

  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在家宅了10多天,準備給《讀庫》寫一篇《氣候變化中的
科學》,我博客上的那個系列可以算是提綱。結果我寫著寫著就放下了,因為我
發現這裡面的水太深了,而我泳技不佳,如果貿然下水肯定死得很慘。

  前兩天《Nature》雜誌登了篇文章,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我在博客里曾經
寫過一個「年輕太陽悖論」,說的是太古時代太陽輻射強度比現在低30%,而地
球居然沒有結冰,很奇怪。最早試圖解答這個悖論的是《魔鬼出沒的世界》的作
者卡爾·薩根,他認為這是溫室氣體造成的。但是《Nature》那篇文章作者
Rosing測量了當時地球大氣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濃度,發現只有
900PPM,也就是只有現在的3倍,不足以讓地球保溫。於是他提出了新觀點,認
為當時的大陸面積小,生物活動水平低,大氣中缺乏足夠的「雲核心」,雲量不
足。於是,當時的地球反射太陽光的能力比現在低很多,大量的太陽輻射都被海
洋吸收了,所以才沒有結冰。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科學理論正是在不斷修正的過程中進步的。氣候變化領
域最近拿到了大量的研究經費,所以這個領域非常活躍,新理論新觀點層出不窮,
我作為一個門外漢,實在是有點應接不暇。

  但是,這並不等於媒體就可以瞎報。前段時間,央視面對面欄目做過一期關
於氣候變化的節目,我就認為很有問題。這期節目採訪了兩個專家,一個是北大
的錢維宏教授,一個是中科院的丁仲禮教授。兩人都是氣候專家,在學術上我不
是他們的對手,所以我只想從科學規律的角度對這兩位的發言做一點探討。

  先說錢維宏。錢教授提出了一個很高科技的觀點,明顯和IPCC唱反調。但錢
教授的這個觀點並沒有被任何一本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雜誌所接受,這就不
得不讓我懷疑這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很可能是有問題的。所謂「同行評議」,
是科學界施行了很多年的一個行規,它並不要求所有參加評議的專家都同意你的
觀點,它的主要目的是讓第三方監督你的分析方法是否正確、實驗設計是否存在
漏洞,以及邏輯推理過程是否存在偏差,等等。也就是說,這個過程就像是一次
審稿。未經同行評議的觀點可以報道,但是必須註明這一點,讓讀者明白你報道
的是一個未經審查的新觀點,很可能有錯誤。

  未經同行評議的觀點是否有可能是正確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是可能性
很低而已。科學界確實存在拉幫結派的現象,但像氣候變化這樣參與人數眾多的
領域,要想被所有專家所歧視,其可能性並不高。另外,越是有名的雜誌(比如
《Nature》和《Science》),就越不會拉幫結派。作為一個記者,尤其是缺乏
專業背景的記者,最可靠的辦法就是遵循這個同行評議原則,只去報道有名的主
流科學雜誌上的新發現,而不要輕易相信一家之言,否則犯錯誤的可能性要遠比
正確的可能性大。

  錢教授不會不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一家之言,那他為什麼還要到處演講呢?我
能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自認為是個精英,而且不是一般的精英。一般的精英歧
視的只是大眾的智商,但不一般的精英歧視的是同行的智商,這得精英到多大的
份上才行啊?!

  其實這種精英氣質在某些記者身上也有所體現,這樣的記者總是認為自己能
夠通過學習,掌握足夠的知識來和專家對話。恕我直言,這在科學領域幾乎是不
可能的。我以前說過很多次,如今的自然科學,已經發展到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
的程度了。一個沒有經過科學訓練的記者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裡自學成才。記者
所能做的,就是遵循科學研究的普世規律,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請專家解釋問題。
記者所要鑒別的,就是這位專家是否尊重科學界的普世價值。這樣做當然也有可
能犯錯,但可能性就低多了。至於說到具體的科學問題,記者是很難問到核心點
的,肯定會被專家牽著鼻子走。

  地震預報是另一個例子。新一期《新知客》上有篇文章,採訪了地震局一位
年近八旬的老專家強祖基。他自稱發明了一種方法,能夠把地震預報的準確性提
高到90%到100%。但凡你有點「愛心」的話,看到這篇文章肯定會大罵地震局的。
可惜的是,這篇文章同樣犯了上述毛病,這位強教授的方法也沒有發表在經過同
行審議的科學雜誌上,也就是說,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當然你可以指責主
流科學界都是吃白飯的,但是如果你這麼做,你自己反而是傻逼的可能性就會很
高。

  這期《新知客》是我朋友暴暴藍擔任執行出版人兼主編所做的第一期,她跟
我說了她的苦衷。原來,這位記者找了十幾個地震局專家,沒一個人願意出來說
話。只有強教授願意說話,所以就只能上他了。我理解這位記者的難處,但恕我
直言,雖然中國的大環境確實不好,但你居然採訪不到一個專家,說明你自己也
有很大責任。如果我是你,就會放棄這個選題。

  這篇文章如果出現在大眾媒體上還情有可原,但出現在《新知客》上是絕對
說不過去的。暴暴藍沒有理科背景,但她相信自己的商業頭腦無比正確,立志要
把這本雜誌辦成大眾熱門讀物。依我看,她如果照這個路子走下去,非把這本雜
志辦成偽科學大本營不可。一本科普雜誌如果失去了公信力,誰會去買呢?

  再來說說丁仲禮。丁教授主要對「排放空間」這個概念不滿,提出了一個技
驚四座的觀點:發達國家自願減排也是不行的!恕我直言,這句話實在是超出了
一般人的邏輯。下次如果我生病住院了,能不能用這個邏輯拒絕父母前來探視呢?
「爸你別來了,你一來,就等於說下次你生病的時候我也得去探視你,這太不公
平了!」—如果我說了這話,我爸早就大耳刮子扇過來了。

  當然丁教授的邏輯不至於這麼差,說白了他不認為氣候變化是一件壞事,所
以才會得出這麼一個可笑的結論。但是從他說話的語氣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個民
族科學家的身影。以前我們總說民族舞蹈家,民族音樂家……其實科學家也分民
族的,這位丁教授就是典型,因為他時刻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分析問題,他研究科
學的目的是為了中國的崛起。如果你看清這一點,他的那些邏輯就都一清二楚了。

  民族科學家好不好?我就不說了,你自己去判斷。說到這裡我想向大家推薦
一部好片,就是BBC剛剛播出的一個系列紀錄片,叫做《How Earth Made Us》
(地球造人)。我看這部片子,最大的感觸就是結尾出現的那個顧問名單。這樣
的片子難的不是拍攝技術或者拍攝經費,難的是大視野。BBC為什麼牛?牛就牛
在英國有一大批具有國際大視野的科學家做顧問。央視的科教頻道為什麼辦不好?
正是因為中國的科學家大都是丁教授這樣的民族科學家。

  還有一個原因:如果我告訴你這期面對面節目是應上級要求而做出來的,你
會是什麼心情?

(XYS20100417)

◇◇新語絲(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沙發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10-4-18 11:02 | 只看該作者
沙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3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19 22:55 | 只看該作者
和IPCC唱反調的氣候學家已經越來越多了。錢教授身上的精英氣質放在錢教授身上沒有什麼不好,相反我認為應該多多益善。當然,這種氣質放在記者身上就另當別論了。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4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4-20 07: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自由之靈

我不認為你看明白了土摩托定義錢教授精英的真實用意。歧視大多數同行智商的精英是什麼貨色?不僅僅是和IPCC唱反調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5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20 09: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0-4-19 21:56 編輯

回復 5# 在美一方
嘿嘿,那是我因為對土摩托說話還留有餘地,不好意思把他那所謂的精英氣質定義仔細說出來。

土摩托對錢教授的評價:「錢教授提出了一個很高科技的觀點,明顯和IPCC唱反調。但錢教授的這個觀點並沒有被任何一本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雜誌所接受。。。。。。」,「錢教授不會不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一家之言,那他為什麼還要到處演講呢?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自認為是個精英,而且不是一般的精英。一般的精英歧視的只是大眾的智商,但不一般的精英歧視的是同行的智商,這得精英到多大的份上才行啊?!」云云。

綜上所述,錢教授之所以被定義為精英教授,據說:1。與主流唱反調。2。不經過同行評議。3。到處演講自己的論點。土摩托然後給錢扣上歧視同行智商的帽子。

這簡直就是胡扯八道。錢教授是氣候專家,發表他的對氣候問題的一己之見有何不可?在雜誌上發表文章也許需要同行評議,誰聽說過給個學術報告,或者接受電視台採訪時作為某位氣候專家發言也需要同行評議?

土摩托還進一步提出了個所謂「科學界的普世價值」的概念,要記者鑒定一下專家是否尊重科學的普世價值。呵呵,本人只知道科學家要尊重事實,還從沒聽說過除此之外,還要尊重什麼科學界的普世價值。難道與主流唱反調,不經過同行評議,又到處宣講就違反了科學界的普世價值了?

土摩托對錢教授的帽子實在太大了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6
 樓主| iamcaibird 發表於 2010-4-20 14:41 | 只看該作者
之所以說全球氣候問題水深,就是由於還有分歧。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數人手裡,但衡量真理的標準從來都不是人數的多寡,而是事實證據。在錢沒有能夠在專業領域提出對IPCC的結論的否定之前,作為一個專業的氣象工作者,輕率地在非專業論壇否定IPCC,至少是不理智的。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7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4-26 0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自由之靈

科學,保護任何人胡說八道的權力,可惜,不保護胡說八道之人的學術地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