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最喜歡的父母類型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29 2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學校流行這樣的話:「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學生只有在喜歡老師的前提下,然後才相信老師傳授的知識和老師講的道理。我認為這句話用在進行家庭教育的父母身上也同樣合適。在家庭中,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只要家長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對孩子的教育也就變得簡單、容易了。

那麼究竟怎樣的家長最受孩子喜歡呢?我在家庭教育問卷調查中設置了相應的問題。調查結果表明以下類型的家長最受孩子喜歡:

① 理解尊重子女,不擺家長架子;

② 賞識子女,真正關心子女;

③ 保持家庭和睦,以身作則;

④ 對子女的期望合乎實際。

概括來講關心體貼、和藹可親、愛護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長最受中學生喜歡。

1. 為什麼理解尊重子女,不擺家長架子的父母最受中學生喜歡

這是因為它滿足了孩子自尊的需要。

自尊是人重要的社會屬性,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孩子也一樣。而中學生正處於人格形成期,他們的自尊心就顯得更強一些。一方面,他們渴望父母能真正走進自己心裡,了解自己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另一方面,他們渴望獨立、平等,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可惜許多家長並不懂得這一點。他們只關心孩子的生活、成績,卻不去了解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不理解、尊重孩子,家長制嚴重,對孩子頤指氣使。

很多學生抱怨說:「父母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們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始指責、訓斥,從不問你為什麼考不好。」不少學生抱怨說:「父母偷看日記、偷拆信件、偷聽電話,像特務一樣在後面盯梢。」諸如此類事情造成了孩子對父母的反感。所以孩子們喜歡那些理解尊重子女,不擺家長架子的父母就顯得很正常了。

我的一個學生曾經非常自豪地對我說:「我特別愛我的父母,他們和我的關係不像家長,更像是鐵哥們兒。從小到大,家裡有什麼事都擺在桌面上,一家三口商量著來,他們從不強迫我,對我很尊重。」另一個學生說:「我家特*,而媽媽更理解我。有時,我的日記本忘在書桌上,媽媽絕對不偷看。同學來電話時,媽媽也不問對方是誰。一次,我在假期活動中認識了一個女孩子,不知為什麼怎麼也忘不掉。媽媽知道后沒有批評我,而是跟我講青春期心理、生理髮育的特點,並且講了她年輕時的經歷。媽媽的理解、幫助和信任,使我順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運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有這樣好的父母。」

看,理解、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的效果多麼好、多麼重要啊!

現在,有許多父母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成敗。但我卻認為,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中國有「人前教子」的說法和傳統,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愚昧和糟糕的教育方法。它是封建、落後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它所傷害的正是孩子可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的朋友曾經非常沉痛地告訴我:一次因為孩子頑皮,他喊了半天才將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兒子叫到跟前。他很生氣就當著小朋友的面動手打了孩子。沒想到,當天下午孩子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就被別的小朋友打了。他當時很氣憤,但是仔細想想:連你自己都不尊重孩子,別人又怎麼能夠尊重你的孩子呢?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在人前教育孩子了……

所以我覺得,家長應該既是孩子的保護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這樣的家長才是好家長,這樣的家長才能受孩子的喜歡。

2.為什麼賞識子女,真正關心子女的家長受孩子喜歡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同,孩子也不例外。遺憾的是,現在有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讚美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放大鏡去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

我的一個學生這樣講:「我媽老說我不好,動不動就說,我們家庭條件這麼好,你為什麼就不考個第一給我爭氣呢?有你這樣的兒子真叫我丟臉。有時候我都想為了不給她丟臉,乾脆離家出走……」

孩子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父母用一些話刺激孩子,目的在於「激將」,而事實上卻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和崩潰,產生自卑心理。

現在有很多父母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及能否考上重點高中或者大學,只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個性關心不夠,而孩子需要父母關心的恰恰是後者。

我的學生經常這樣抱怨說:「我父母哪是關心我呀!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分!回家就知道問兩句話:考試了嗎?得了第幾名?除此之外你說什麼他們都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了解僅限於表面的東西,他們並沒有從孩子的內心深處,真正關心孩子。而他們了解、掌握(孩子)的情況往往又是片面的和虛假的。

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早戀了父母卻不知道。因為父母對其經濟管得很嚴,為了給女朋友買生日禮物,自己沒有錢,他就偷班裡同學的。當我就此事進行家訪的時候,他的母親還驕傲地對我說:「我管得特嚴,他從不亂花錢,也不和女孩子打交道……」由此可見,我們對孩子的關心、關懷不能僅停留在表面,不能只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身體狀況,而應該更加關心孩子的心理、思想、個性。這樣的關心才是真正的關心,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當你真正做到的時候,孩子自然會非常喜歡你,為你感到驕傲。

3.為什麼保持家庭和睦,以身作則的家長受孩子喜歡

每個孩子都嚮往和睦、安寧的家庭環境。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孩子就會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被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家庭不和、父母經常打打鬧鬧,則會嚴重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甚至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的一個學生曾經因為父母經常打鬧,而且還常常把他也牽扯進去,所以為了擺脫父母、教育父母,一個假期他沒給家裡打招呼,就住在同學家兩個星期,嚇得父母以為孩子失蹤而四處找人……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充滿愛和溫馨的家庭中長大,他才會平和、通達。

4.為什麼對子女的期望值合乎實際的家長受孩子喜歡

每個孩子都希望成功,都希望自己是父母的驕傲,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父母對自己不報希望,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要合乎實際,太高了不但達不到目標,反而使孩子受傷、自己失望。

我們中國的父母有一個通病:功利思想特別嚴重,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高。面對孩子,不是著手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踏實勤奮、堅忍不拔的好品質、好習慣,而是整天給孩子灌輸好好學習,上重點、讀碩士、讀博士、發大財、當大官的思想。他們的眼睛只盯著孩子的作業本和成績單,而看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和困惑。這樣教育的結果,造就了許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新書獃子」「新孔已己」。而且因為父母不合實際的期望,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使得孩子偏離了正常的成長軌道,最終不但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值,孩子也成了功利教育的殉葬者和犧牲品。

今年高考前,我校一位高三的女生找到她的班主任老師泣不成聲地說:「老師,我媽說我考不上大學她就跳樓!」這位糊塗的母親也不想想,孩子帶著這麼大的壓力、背負著這麼重的包袱去參加考試,她可能考好嗎?

說到這裡,我就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事情。我教過的班級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前十名。他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北大,做出了一個決定:媽媽辭去工作,專門陪兒子讀書。孩子緊張得不得了,怕自己考不上北大,辜負了父母的期望。還好,這個學生及時地找了自己的舅舅和老師給父母做工作,才阻止了媽媽的辭職。所以,對孩子而言,能夠遇到對自己期望合乎實際的家長,也真是一件幸事,有了這樣的家長他們怎能不喜歡呢?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通過前面的事例和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孩子最喜歡怎樣的父母,也一定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吧?願我們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成為孩子喜歡的家長!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