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針灸傳愛滋 中醫:幾率低

[複製鏈接]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3-19 2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19日綜合電)專家周五警告,針灸有可能通過使用受污染的扎針、棉簽和熱敷傳播B型和C型肝炎,甚至是愛滋病。
港教授:50宗針灸感染細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在《英國醫學雜誌》發表醫學文章表示,全球至今有超過50宗因為針灸感染細菌的病例紀錄,但相信只是冰山一角,當局亦應加強規管。
以胡釗逸教授為首的微生物學家在醫學文章中指出:「為了避免針灸傳播傳染病,當局應實施規管,諸如使用即棄的針,以及在施針前加強消毒皮膚的步驟,從而減低傳播機會。」
他們補充說:「此外,還需要加強嚴格管理和鑒定的要求。」
針灸是替代醫學實行最廣泛的組成部份之一,根據扎入的理論和在人體內的特定部位操作細針,有助於促進「氣」或能量。
它在古代中國史上頗有淵源,而且最近數十年在西方被廣泛接受,尤其是在疼痛治療上。此外,它也用於其他癥狀如肥胖、便秘和關節炎,儘管在這方面並沒有完整的科學根據。
胡釗逸指出,上述逾50宗個案中的大部份病人自動痊癒,但有5%至10%的患者出現嚴重問題,包括關節受損,多個器官衰竭,肌肉腐爛,甚至癱瘓。至少5名病人感染B型肝炎。
胡釗逸和其同僚們表示,針灸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針頭扎入到皮下幾厘米,而他們警告可能在21世紀出現一個新的綜合症──針灸分枝桿菌病。
他們說: 「這是由於污染了的棉花棉簽、毛巾和熱敷所引起的分枝桿菌病,距離發病之前還有很長的潛伏期,但這種病通常會導致大膿腫和潰瘍。」
他們指出:「至今,逾50宗個案中,大部份是通過患者的皮膚菌群或在施針前的皮膚消毒不夠而傳播。」
他們說,這些病例大多數涉及受污染的扎針,傳播源頭大多是另一位受感染的病人。但也有1 宗個案,傳播源頭是針灸師。
該篇醫學文章說:「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支持針灸和愛滋病毒感染掛鉤,但已有一些報告顯示,患者除了針灸外,並沒有其他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因素。」中醫師:使用即棄管針 傳染幾率低
(檳城李秋緣19日訊)檳城中醫師學院院長賴開檢說,國內中醫師是使用一次性使用的管針來進行針灸,所以引致傳染B型肝炎或愛滋病的幾率很低!
他也反問,若針灸是B型肝炎和愛滋病是傳染管道之一,那麼西醫所使用的針筒也一樣會成為傳染管道,所以不要隨意質疑針灸而散播危言。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在日前發表一篇醫學文章,指針灸可傳播B 型肝炎及愛滋病,引人注目。
多層消毒 確保安全
賴開檢告訴《光華日報》說,國內中醫師是使用一次性使用的管針及漢針,而且這些管針及漢針都是真空包裝。「當我們要使用管針時,並不會因為是真空包裝而省略消毒過程。反而,我們不僅會在管針上消毒,也會在病人皮膚上消毒。同時,凡是進行針灸前,中醫師都會事先進行自我手部消毒,以確保針灸過程安全。」
須找合格中醫師
換言之,在多重消毒過程之下,國內接受針灸者並不會因為針灸而染上B型肝炎或愛滋病。無論如何,賴開檢勸勉,要接受針灸者必須確認有關中醫師是合格醫師。「其實,在國內要確認對方是否是合格中醫師是件易事,因為每位合格中醫師都擁有一份註冊中醫師證書。」
他指出,若欲接受針灸者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他人,而接受非合格中醫師的治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同時,針對胡釗逸醫學文章內指出,針灸或引起關節受損、器官衰竭等問題,賴開檢說,這一切都是要看中醫師是如何進行針灸,或許對方對器官所能接受針灸的深度不深,而導致器官無法承擔針灸所帶來的衝擊。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10-3-20 02:58 | 只看該作者
我是非常相信針灸的,但是已經至少10年沒敢去扎針了,怕的就是艾滋。唐人街的中醫們嘴裡總說「我們現在都用一次性的針,不會傳染」,但是我從來沒見他們給人扎針的時候戴過手套,也沒見他們在兩個病人之間給自己的手消毒(愛滋是病毒,不是細菌,用酒精之類的玩意兒消毒管多大用?)。這真扎進拔出的,誰敢保證這些中醫永遠不會碰到針頭不該碰到的地方?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3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3-20 12:26 | 只看該作者
謹慎小心總是好的。。期待中醫文化更上一層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