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泡沫經濟破滅20年祭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7 0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3-17 03:04 編輯

[提要] 在強大貨幣政策和巨額經濟刺激方案的支持下,中國較其他國家更迅速地從蕭條中恢復。並有媒體稱日本經濟第二經濟大國地位今年被中國取代。也有一些言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前景很類似上世紀8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前的日本,靠出口拉動消費、本股價、房價暴漲等。中國是否真的會步日本經濟盛極而衰的後塵並陷入長期蕭條呢?[看看大家觀點]

  對任何國家和民族來說,這都是一個殘忍的故事。
  1980年代,日本製造的汽車和電器在全世界通行無阻;東京225指數達到了驚人的38915點;東京地價達到頂峰;銀行開始追著企業放貸;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購買了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但泡沫,在1990年3月開始破滅。

  20年後,一位日本高層官員坐在位於東京的辦公室里,指著一本最近出版的《日本崛起》對《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說道:「我會時不時看看那本書,給自己打氣。」人們不難理解他為何這樣說。中國即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債務與GDP的比例已達到令人生畏的180%——輕鬆拔得全球富國中的頭籌;曾作為日本質量象徵的豐田汽車,如今陷入了一場安全與公關夢魘;去年日本經濟萎縮了5%以上;而民眾曾對鳩山由紀夫領導下的改革主義政府寄予的厚望已很快消散……

  而當前的中國和當初的日本是如此相像:人民幣面臨同樣的升值壓力;全世界最偏僻地方的礦山都會傳來普通話的聲音;納斯達克大屏幕會主動在春節打上祝福虎年的標語;中國早已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4萬億元的龐大投資讓這個國度迅速領先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包括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同樣瘋狂上漲;所謂「中國模式」正在一批由西方人撰寫的諸如《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大趨勢》之類的暢銷書中被貼上金箔;天安門廣場盛大的閱兵式讓每一個國民都當然地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因為每個人都認為這個國家正處在一個上升通道中……當然,你也可以認為當前的中國和當初的日本卻又如此不同:我們有一個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我們的城市化尚如火如荼進行;我們有自己的防衛力和糧食自給力,我們不用像日本一樣看美國臉色行事……

  但,每一段歷史,都是值得借鑒的。 東方早報記者 王國培
    經濟學家看經濟:日本經濟盛極而衰對中國的啟示
    觀點博弈:《經濟學家》:中國不會重演日本經濟崩潰

  日本當年經濟崩潰的原因並非允許日元升值,而是其長期嚴重壓低日元匯率。其次,日本在推行強勢日元的同時,實行過度寬鬆貨幣政策,這才釀成了金融領域的嚴重泡沫問題。

  由此可見,中國應該從日本身上學到兩點。一是儘快允許人民幣升值,且應該逐步升值,而非驟然大幅升值;二是貨幣政策不應該太過寬鬆。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中國經濟崩潰就不會近在眼前,也不會無可避免。[詳細]

  松本健一
  1964年,東京舉辦了奧運會,四年後的1968年,通過1960年代的高速經濟增長,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然而,42年後的今天,雖然日本依然勉強維持著這一地位,但即將在今年被中國取代。這十幾年來,零利率的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而同時,人口是日本10倍的中國以北京奧運為契機,一直保持高速經濟增長。

  那麼,實現了1960-1970年代高速經濟增長的日本淪落到眼前如此地步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個契機又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在我看來,這個答案很清晰。那就是發生於1980年代後半期的泡沫經濟及1990年3月開始的破滅。

  Japan As No.1
  1980年代的日本,實現了豐裕的社會,幾乎與深陷越戰後遺症的美國看齊。這得益於戰後日本實行的財富競爭戰略,而非二戰前的領土競爭戰略。所謂領土競爭戰略,即儘可能奪取更廣域的領土、獲得更豐富的資源來發展國家的帝國主義戰略,這導致了日本二戰戰敗。而財富競爭戰略,並非以軍事力量為背景獲取大量領土和資源,而是使經濟實力更加立體的戰略,即只要擁有堅實的產業,再加上繁榮的貿易,就能夠使國家發展。在這一戰略中,資源從更便宜的地方買來,用於自己的國內產業,而資金則從利率更低的地方借來。即使沒有寬廣的領土,沒有豐富的資源,只要通過進口和加工,再把工業產品積極出口的話,就能夠獲取財富。
  1980年代,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也正是奉行這一戰略,在狹窄的土地上,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實現了高速發展。
  日本在同亞洲四小龍競爭的同時,通過販賣資金和技術,變得更加富裕。這樣,在198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外匯儲備一躍成為世界第一。

  這時,美國學者傅高義創造了「日本世界第一」這一名詞。它實際上並不意在表明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而僅僅是在說日本企業的物品製造由於其一貫的經營戰略,其生產性已達到了世界第一。作為經濟大國的NO.1則依然是美國。

  但是,這一名詞卻使美國的勞動者和日本的國民都產生了錯覺。美國的汽車業、電器製造商的失業的勞動者們,認為是日本奪走了他們的工作。他們把東芝的晶體管電視機放在豐田汽車上,再用鐵鎚敲碎它們,進行了激烈的抗議行動。而在日本國內,政論家、經濟學家們諸如「日本將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下一個霸權國家」、「21世紀將是日本的世紀」的發言層出不窮。在這種錯覺之上,大家開始迷惘:通過產業和貿易獲得的大量財富除了花在私人興趣之外,還能使用在哪兒呢?

  當時,日本的竹下登內閣施行了「家鄉創生一億」的政策,直接分錢給各個市町村。然而,雖然分到了一億,町村卻依然不知道花在哪兒。於是,只有打造純金偶人、純金獸頭瓦,裝飾在辦公室里。但是,這又導致了大家的爭搶,以及對失竊的擔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些町村甚至把打造好的純金物品直接扔到了海里。

  1980年代後半期,錢多餘到那種程度的日本,至今講起來如謊言一般。如今的日本,人均國民收入已經下降到世界第19位,而且是一個存在巨大貧富差距的社會,相對貧苦率僅次於美國,列世界第二位。無論如何拚命工作都無法成為正式員工、薪水一生都不會漲的現象正不斷增加。日本成為這樣一種格差社會的契機,正是1980年代末發生的泡沫經濟。

  日本則是土地泡沫。日本人一直「定居」於「島國」,原本是以種植大米為生的農耕民族。因此,在日本人的價值觀里,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值錢的。近代日本的第一價值觀是「努力」,而我們經常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努力」,叫「一所懸命」。這裡的「一所懸命」,指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一塊土地。這體現了農耕民族最根本的精神。

  正因為對於日本人來說土地是價值的源頭,因此,當日本人手頭的錢變得寬裕時,土地自然成為投機的對象。當時,「光東京23區的地價就能買下美國的國土,還能有找零」、「賣掉皇居的話能買下加利福尼亞一個州」、「日本國土的地價能買兩個美國國土」等這樣的說法層出不窮。在北海道空無一人的原野上,一塊毫無用處的原本一坪(一坪= 3.30378 平方米)5日元的荒地漲到了一坪5萬日元。漲了一萬倍。

  這就是日本史無前例的泡沫經濟。它的核心,是土地泡沫。

  1985年5月,日本國土廳發布的「首都改造計劃」被認為是這一切的發端。這份計劃寫道,將來東京的寫字樓將大幅緊缺。於是,針對東京都中心土地的投資一下子活躍起來,這導致了東京地價的飛速上漲,並迅速波及全國。五年後的1989年,即使當時股價已經開始回落,但地價的上漲仍然持續到1990 年3月。

  日本的泡沫經濟由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刺激經濟即是國際貢獻」這一說辭以及「東京才是世界金融中心」這一神話而支撐。在此之上,「Japan As No.1」這一口號的餘光也照耀過來。

  能代表戰後日本的作家司馬遼太郎在這一泡沫破滅不久后就死去了,他在絕筆——《為了給日本創造明天》(1996年2月12日)中如此描述在泡沫經濟中舞蹈的日本人的狂熱姿態。「銀座的『三愛』附近的地價……在昭和40年(1965年)的時候還只有450萬日元一坪,而22年後的昭和62年(1987年),卻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1.5億日元。」 在當時的日本,誰都認為明天的價格會比今天高,沒有人預測到這一切終有一天會停止。

  新文明理念:共生
  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始於1990年3月地價的突然下跌,這繼而導致了日本經濟整體的滑坡,因為地價的下跌會導致金融危機。

  日本的金融都是以土地作為擔保的。一旦土地價格急轉直落,那麼以土地作為擔保的債權便全部變為不良債權——這些債權的價值接近於零。1990年代「失去的十年」,正是銀行受制於巨大規模的不良債權導致資金不足——即深陷金融危機的結果。從那時候起到2003年,日本經濟僅停留於每年1%的低增長率。不,可以說直到今天,2010年,這一低成長狀況依然在持續。

  不過,除日本之外,歐洲各國和美國也一樣停留在低成長狀態,這並不能歸罪於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是因為這些國家已經完成了「近代的最終過程」。擁有增長餘地的則是中國、印度這些尚沒有完成「近代的最終過程」的國家。

  有預測稱,到2025年,中國、印度的GDP將分別佔到世界總GDP的15%和10%。而屆時,日本的這一比率只有5%。實際上,這一數值和 1820年西洋的近代化尚未波及到亞洲諸國之時的數值一樣。1820年,以英國為中心的西洋列強尚未進入亞洲,彼時中國的清朝、印度的莫卧兒帝國、日本的德川幕府尚無覆滅的徵兆。從那時起,經過200年的近現代化,到2025年,中國、印度、日本佔世界GDP的比重恰好和200年前一樣。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問題是,到那時,中國、印度、日本的GDP之和將佔世界的30%,再加上韓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的話,東亞諸國的GDP之和將佔到世界的40%,那時候,東亞應當為世界構建怎樣的文明呢?

  20年前經歷了泡沫經濟破滅的日本,在結束「近代的最終過程」后,不應當再意欲描繪增長的神話。我認為日本應當有抱負地提出21世紀新的文明形態和其理念——共生。相對於作為西洋近代文明成長神話的支柱——「民主」來說,「共生」的內涵為通過「以和為貴」超越貧富不均之社會。

  這,或許是泡沫經濟留給日本不多的遺產吧。
  (本文為日本歷史學家松本健一為東方早報撰寫,由早報記者王國培翻譯)
日知而智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沙發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3-17 16:33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這與泡沫沒有多大的關係,這完全是此消彼長的關係,一旦中國、印度崛起,日本、台灣、香港基本上是沒戲唱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1205

帖子

44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6
3
分_享 發表於 2010-3-18 02:0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是應該警惕這樣的可能性。

「As I see it, it is the greatest bubble in history with the most massive misallocation of wealth,」 Rickards said at the Asset Allocation Summit Asia 2010 organized by Terrapinn Pte in Hong Kong yesterday. China 「is a bubble waiting to burst.」

Rickards joins hedge fund manager Jim Chanos, Gloom, Boom & Doom publisher Marc Faber 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 Kenneth Rogoff in warning of a potential crash in China』s economy. The government has raised banks』 reserve requirements twice this year after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ed and property prices rallied.

March 17 (Bloomber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8 04:29 | 只看該作者
1000萬億日元瞬間消失

  村上誠一郎告訴記者,粗略估計,日本在泡沫經濟頂峰到國外購買房地產,又在崩盤后低價拋出導致的損失有兩三百萬億日元。而在日本國內,光土地的價值就消失了800萬億日元。

  「現在國民的總資產是1450萬億日元,但在股價最高的時候,總資產有2400萬億左右。也就是說,泡沫破滅后,1000萬億瞬間消失了。而這些,都只有靠財政來彌補,因此日本財政出現了大量赤字。」村上說。

  日本銀行也被迫開始大規模的兼并。「如今走在東京的街道上,會看到許多名字複雜的銀行。比如東京三菱UFJ銀行,便是由東京銀行、UFJ銀行和三菱銀行合併的。三井住友銀行則是由三井銀行和住友銀行合併。而瑞穗銀行是由原來的富士銀行、大和銀行和櫻花銀行合併。它們這才成為日本現在的三大銀行。 」徐靜波說。而更多的銀行則沒能擺脫破產的命運。

  多年以後,研究日本泡沫問題最知名的權威學者野口悠紀雄教授這樣概括這段歷史:「日本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陷入曾經有過的那種拒絕相信的狀態。泡沫期間,人們不相信價格會下跌。歷史已多次證明,這是錯誤的。」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8 04:33 | 只看該作者
重創日本,饜足美歐
  2001年4月,小泉純一郎就任日本新一任首相。「當時小泉政權宣布,到2004年財年為止,集中處理不良債權。所謂集中處理,就是在兩年時間內,必須把不良債權減半!」宮本孝說。

  於是,以歐美基金為背景的債權回收公司出現了。

  「到2000年以後,銀行的債權基本上已經沒有收回的可能,而債權回收公司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宮本說,「於是他們跑來用匪夷所思的價格購買這些債權。一個億的債權100萬日元就買下來。到後來,銀行甚至把債權捆綁銷售。不值錢的債權直接標價1日元。」

  債權回收公司在之後就開始攬金過程。「他們跑到貸款人那裡表示,只要500萬,你那一個億的貸款就一筆勾銷了。老百姓也不懂什麼政策,只想,原來一個億到死都還不了,現在只要還500萬,於是就傾盡積蓄或者從親戚那裡借。」債權公司便通過賺取差價。

  「這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銀行不直接把債權以500萬的價格賣給貸款人呢?一點沒有經濟常識的人也會覺得奇怪。」宮本接著說道,「但沒有辦法,日本法律行不通,債權只能出售給第三方。」大量的外資基金便是在這時候一下子湧進日本的。「正因為如此,竹中平藏到今天仍然背負著罵名。」宮本說。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8 04:36 | 只看該作者
  日本原經濟企劃廳長官野田毅:
  「日本沒法學中國動用 國家財政力量挽救經濟」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第二年,野田毅就任經濟企劃廳長官,他極力提議用國家財政的力量來處理不良債權,然而卻並不能被國民所理解。直到多年之後,這一提議才最終得以執行。

  但一切為時已晚,日本政府不得不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去處理不良債權。如今擔任眾議院議員、日中協會會長的野田毅至今依然耿耿於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多次強調,在經濟運行中,僅通過民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得動用國家財政的力量。

  東方早報:1991年您為了挽救日本經濟,制定和實施了哪些政策?

  野田毅:真的很巧,我正好是在那時候就任經濟企劃廳廳長,當時日本泡沫經濟已經開始破滅。但現在回想起來,我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成功。

  我那時最堅持的一個提案便是,運用公共資金,運用稅金,即國家財政來處理銀行大量的不良債權。然而,雖然我竭力推薦這一政策,但是由於我並不是最終決策者,這一政策沒能實行。那時,日本民眾對於運用自己的稅金來拯救私有商業銀行還不能夠認同,而作為民主國家,日本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以民意為基礎。

  東方早報:但幾年後,這一提議最終還是施行了。

  野田毅:但已經遲了,那時泡沫的破滅已經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極大損害。

  如果政府能夠在泡沫破滅初期就採取這種方法,可能只需要相對更少的錢和精力去處理問題。然而,錯過最佳時機的拯救,雖然花了好幾倍的資金和精力,卻還沒有換來好的處理結果。這也是日本到今天都沒有恢復元氣的原因之一吧。

  東方早報:如今再反思,有什麼教訓?

  野田毅: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政策的執行,僅通過民間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動用國家財政的力量。在某一個陷入困境的領域,投入公共資金進行拯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次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動用大量財政資金來進行經濟刺激計劃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及思考。
  回顧當時日本政府遇到的來自民眾的阻力,說到底,這是一個有關政治制度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從這一經歷來看,中國的政治體制有其優越性,中央具有強大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時候可以擺脫一時的干擾,而去做宏觀上、長期來看正確的事情。這方面美國也做不到,「資本主義萬能說」在這種場合變得沒有說服力。
  從金融世界也可以透視政治制度。我個人認為,政治制度沒有絕對的標準,應當適合自己的國情。中國共產黨曾經很認真地研究了日本的政治體制,希望能夠實現像自民黨一樣既有民主又能實現長期的執政。但是,最終還是得選擇一條自己的道路,在不斷變化的形勢面前進行及時的調整。適合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8 04: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3-18 04:41 編輯

「日本政治力太軟」

  徐靜波  旅日媒體人

  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為什麼不能迅速復甦?最大問題在於日本政治混亂。

  美國在泡沫經濟崩潰以後五年就開始復甦,因為它實行的是總統制。總統有很大的許可權。日本呢?鳩山躺在床上說,明天我在這裡修一條道路,沒用。因為他這個方案得拿去給執政黨討論,執政黨討論后還得拿到國會去討論。國會會問,你為什麼要修這麼個道路,你得給我講清楚。這個理由得講得通,還得告訴國民,讓國民也覺得有道理,這個路才能修。

  日本是國會內閣制,也就是說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只有提案權,沒有決定權,最後提案要國會通過,所以日本為什麼講究在國會佔多數議席還是少數議席,因為只有多數才能夠保證執政黨的任何決議都能夠獲得通過。
  泡沫經濟崩潰以後,日本的政界也隨之崩潰。1992年,東京佐川急便事件導致金丸信議員辭職,小澤一郎帶著一幫人從自民黨離開,成立新生黨,舉起了政界整編的大旗。細川政權誕生宣布日本55年體制崩潰,此後細川首相又閃電辭職,羽田孜政權也沒擺脫短命的命運,在此之後,日本換首相跟走馬燈一樣。所以這20年當中日本政局一直處於動蕩之中。政局一動蕩,老百姓心就散了。政府也無法來實行一整套的經濟復甦計劃來指導日本企業、日本經濟。
  小泉純一郎在任五年半屬於戰後比較長的,他也實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為什麼一些改革改不下去?因為日本每一個政治家在國內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切身利益,所以改革就會遇到很大阻力。而且日本議員是民選的,一個日本地方的市長敢於和首相吵架,而首相沒有權利把他免掉。
  這與中國形成了明顯對比。我去年在日本出版了一本書叫《株式會社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執政黨為什麼能夠通過30年改革開放取得很大成就,這是日本必須反思的。這是中國的優勢,日本沒有這個優勢。所以,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以後,國家不能快速復甦,就是因為它的政治太「軟」。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8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3-18 17:06 | 只看該作者
我實在想不出來,如今中國掌握了大部分先進的家用電器的製造技術,日本還有什麼可以玩的?美國還有先進的軍事工業產品供出口,日本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8 22:17 | 只看該作者
我實在想不出來,如今中國掌握了大部分先進的家用電器的製造技術,日本還有什麼可以玩的?美國還有先進的軍 ...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3-18 17:06

日本電子,機械製造,製藥都有一套。
中國絕大部分廠家使用的先進設備不是歐洲的,就是日本的。基本沒有自己的。特別是紡織行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