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的接班布局揭密:誰是下一個馬英九(上)

[複製鏈接]

410

主題

1293

帖子

819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rcj 發表於 2010-3-17 1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黨內誰是馬屬意的接班人選?就現有浮出檯面的人選,依序是閣揆吳敦義、王金平、副閣揆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嘉義市長兼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台中市長鬍志強。
國民黨內誰是馬屬意的接班人選?就現有檯面的人選,依序是吳敦義、王金平、副閣揆朱立倫、嘉義市長黃敏惠、台中市長鬍志強

馬英九自接大位以來,於外,歷經全球金融風暴、陳水扁貪腐案件偵辦進度緩慢、「八八水災」台灣南部發生滅村慘禍、美國牛肉進口等重大事件衝擊,使他民調聲望從高峰期的72%,降至谷底的16%;再從谷底的16%,回升至目前的36%。

於內,國民黨內竟有4位執政縣長對馬反戈一擊,不支持馬所提名的年底縣市長人選,加上國民黨中常委因賄選疑雲,32位中常委全數請辭造成全面改選,使馬面臨同室操戈的危機。

在內外交相夾擊下,馬英九脆弱執政的布局,還能維持多久?顯然已成為國民黨必須解決的難題。

「19487」——「英九是白痴」

這則難題,馬英九身邊幕僚認為,這是馬力行改革國民黨內部權力結構一定要付出的政治代價。然而兩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馬接大位僅有一年6個月,民調起伏如坐雲霄飛車,國民黨理應檢討,難道馬不需要閉門思過?類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突顯出馬的從政風格與決策模式很難適應台灣人民對馬的期許。

具體事證如馬執政初期,只要有人抨擊馬英九,必然會遭到民眾「森林式」的反擊,連馬的同學兼好友、知名政論家南方朔都曾受到如此的「關切」,說明民眾對馬的期許,連李登輝、陳水扁都為之眼紅,不敢對馬指東道西地批評。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馬為「美國牛肉進口」作政策性辯護時,網路突現一組「19487」的數字,暗諷「英九是白痴」,其點閱率竟高達5萬多人次。令人驚訝的是,國民黨內部及馬身邊幕僚,居然沒一個人為這組數字進行反擊,反而當做笑話看待,還大肆宣揚「19487」是很有創意的說法。短短一年半時間,馬從「沉默魄力的英九」,到被人嘲諷「英九是白痴」,道盡民眾對馬的無情,值得馬為之深思。

其實馬執政陷入危機,禍起於蕭牆之內。如馬執政初期,民進黨身陷扁案風暴,無法凝聚抗擊馬的力量。少了民進黨制衡,馬應從容布局改造國民黨,但他並未顧及到黨內權力結構的改變,使黨內暗伏的反馬潛流勢力集結待動。以年底台灣縣市長提名程序而言,當時黨內早就提醒馬,花蓮、台東等縣市會出問題。但馬身邊幕僚還樂觀評估,認為以馬聲望非但能解決地方派系的問題,甚至國民黨都可能「光復」雲林、嘉義、屏東等綠色執政的縣市。這種樂觀估計,造成馬英九、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之間的矛盾,結局是地方派系人物集結對馬領導權威提出挑戰,互不讓步,終成馬不得不處理的燙手山芋。

依國民黨慣例,以往處理地方派系人物違紀參選問題,一是誘之以利,二是動之以情,三是由黨主席指派親信幕僚下鄉參選,以解決派系互不相讓的僵局。過去連戰、吳伯雄等人均采類似手法紓解黨中央與派系之間的矛盾。然而馬上台以來,將地方派系人物視為改革障礙,要求派系人物接受其「道德勸說」,不要為地方利益挑戰黨中央權威。雙方過招的結果,派系人物挾地方民意強勢參選,馬指派親信幕僚下鄉參選之路完全被阻截於派系利益之外,導致馬的領導威信受到挑戰。

當馬權威受到挑戰時,國民黨高層袖手旁觀,「立委」個個冷眼凝對,地方縣市長參選人士取下與馬的合照,奉命輔選的縣市黨部主委陽奉陰違不配合,使馬感受到政治冷暖和無情,與一年半前馬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相比,可謂天差地別,令馬頗為感慨!

問題出在哪裡?

馬英九執政僅有短短的一年6個月,在此期間馬的清廉勤政,民眾均感受於心,但為什麼他的政治危機卻突然出現?問題是出自於國民黨?還是馬的領導風格有問題?

對此問題,國民黨高層研究認為,絕對與馬的領導風格有關。由於馬英九是技術官僚出身,做事注重細節,重用的幕僚也是技術官僚。誠如馬英九父親馬鶴凌先生所言:「我兒子最適合擔任的職位,就是出任閣揆,做一黨主席或大位,你們就必須多多擔待,多體諒他的力不從心。」馬鶴凌生前反對馬英九競逐黨主席,進而接大位。所謂「知子莫若父」,馬鶴凌的確看到馬英九的缺點。

具體事證如馬英九赴海基會或下屬單位視察,聽演示文稿,當他講評時,往往挑演示文稿文字的錯誤,或圖形的標示不清。再如「美國牛肉進口」,台美簽訂的英文協議,馬指示部屬詳查「英文用語」的錯誤,至於協議內容是否合理?馬完全委由蘇起(台灣「國安會」秘書長)處理,因而折起台灣政壇軒然大波。

從美國牛肉進口事件的處理,可看出馬的領導風格,就是同構型高的少數人決策。在談判過程中,馬放手讓蘇起處理,事先並未知會黨、政、軍、情系統高層。待起爭議,馬指示低階官員對外說明,內容完全圍著技術性問題打轉,至於高層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馬又噤聲不語,導致事件如野火燎原,成為年底縣市長選戰議題。及至馬親上火線說明決策過程,反被民眾嗆聲下台。

類似這種難堪場景,從「八八水災」到「牛肉進口」不斷地被複制,折損一位閣揆劉兆玄風波還未平息,來了一位吳敦義情況依舊,暗示馬的政治危機仍在萌芽階段,何時止停,連國民黨都不敢「背書」,尤其年底還有兩場硬戰要打,馬能否通過考驗?

這兩場選戰之所以重要,與馬爭取2012年連任之路及未來國民黨接班布局有關。此因2009年底縣市長選戰是馬英九期中考,而2010年「新五都」(指所謂台北、高雄、台中等5個直轄市)市長選戰,則是馬的期末考。這兩場硬戰,馬若贏,就大局砥定,可從容安排2012年接班布局;若輸,僅有2012年補考機會,為求補考勝選,馬必然要與黨內派系妥協,將權力下放給接班人選。

誰是馬屬意的接班人選?

至於黨內誰是馬屬意的接班人選?就現有浮出檯面的人選,依序是閣揆吳敦義、王金平、副閣揆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嘉義市長兼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台中市長鬍志強。

其中郝龍斌、胡志強與馬同為外省人,出線幾率不大;而王金平輩分高過馬英九,目前雖為國民黨本土派領袖,但王與馬素性不合,彼此又互有心結,雙方若想合作,除非政局有變,否則馬不會考慮王;而王也不見得樂於與馬攜手共平危局。是以馬所選擇接班人選,僅有吳敦義、朱立倫、黃敏惠等3人。

以吳敦義而言,出道較馬早10年,與馬同為國民黨直轄市長,這次劉兆玄內閣倉促下台,馬指派吳敦義組閣,除吳的高雄市長資歷外,他位居國民黨秘書長,了解選戰亦是原因之一。故而馬重用吳,完全著眼於未來兩場選戰。這兩場選戰若吳通過考驗,吳將成為馬選戰操盤手。若輸,吳極有可能成為替罪羊,由其他新秀取代他的職位。

而取代吳的接替人選,一是台中市長鬍志強,一是副閣揆朱立倫。說到胡志強,老胡倒有自知之明,認為他將終老於台中都市長職位,馬能給他的位子至多是「國安會」秘書長、府秘書長、黨秘書長;何況類似職位馬要給早就給了,何必等到吳下台再請胡接。是以胡認為,以他較馬英九年長兩歲,馬絕無可能促胡接閣揆,或選胡擔任副手。

相對於胡志強,朱立倫倒的確是馬倚重的對象。從朱擔任桃園縣長開始,朱馬往來密切,何況他們二人於政壇與企業界都有共同朋友。與胡志強的好為人師作風相比,二人交往朱從不逾越分寸,馬倚重朱格外引人注目。兼以馬為磨練朱的資歷,指派朱任副閣揆,將北部選戰交付於朱,暗示朱是馬英九的「救火隊長」,朱政治行情看漲已可預期。

與朱立倫情境類似的是嘉義市長黃敏惠,黃出身政治世家,於市長任內政聲不錯,被馬拔擢為國民黨副主席,若無意外,黃倒是一位值得外界注意的女性政治人物。當年馬考量副手人選,一度促黃出馬競逐,但為黃婉拒。

縱是如此,有關馬的接班布局,必須通過兩場選戰考驗,人選才會浮出檯面,吳敦義、朱立倫、黃敏惠究竟誰才是馬英九口袋人選,在這兩場硬戰之後,謎底自會揭開,非吳朱黃所能置喙。

朱立倫

1961年生於台灣桃園縣,祖籍浙江。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后赴美留學,獲得紐約大學會計學博士。回台後在台大教書,為台大最年輕教授。

1998年當選立法委員,2001年當選桃園縣長,2005年連任。2008年獲委任為國民黨副主席。2009年9月出任「行政院副院長」。



朱立倫在他的國民黨副主席辦公室 圖 本刊記者 大食

朱立倫下一個馬英九?

本刊記者 張歡 萬靜波 發自台北

「外省第二代」、畢業於建國中學、台灣大學、紐約大學、海歸博士,當過大學教授,擔任過台灣的地方首長、部會首長,政見清新,外表英俊……

當這些關鍵詞聚合在一起時,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馬英九,但在台灣還有一個人也具備了這些特質——朱立倫,新一任的「行政院副院長」,被認為是馬英九之後國民黨最被看好的接班人。

當問及和馬英九的對比時,年輕馬11歲的朱立倫指著自己:「唉,我太太就說你們最大的差別是馬英九帥,你不帥。」

於是賓主哈哈一笑,他可以用玩笑回答記者的問題,但無法否認的是他已經是最被看好的國民黨接班人——馬英九指定他為海峽論壇團長,連老牌政治明星胡志強都只能是團員。大陸方面相當看重,賈慶林、王毅均以高規格接待。

「八八風災」讓劉兆玄內閣下台,朱立倫在馬英九的懇請下,出任「行政院」副院長。

如無意外,朱立倫極有可能在2012年被馬英九挑選為「總統」競選搭檔。

他會是下一個馬英九么?他會把台灣帶向何處?

一路最年輕

朱立倫的一生,始終和「最年輕」掛鉤,最年輕的名校博士、最年輕的台大教授、最年輕的立法委員、最年輕的地方首長……

在朱立倫自己看來,人生最大的轉折點是1999年當選「立法委員」。此前兩年,35歲的朱已經拿到台大教授一職,是當時最年輕的台大教授。

從小就受到的政治氛圍熏陶成為他進軍政壇的重要因素:父親朱樟興曾任桃園縣議員及「國大代表」;母親家族中出過不少民意代表和地方首長;岳父高育仁曾任省議會議長、「立委」、台南縣長。

在朱立倫看來,這都不算什麼,他曾經說:「媽媽家族算是政治世家,但我是外孫,不是內孫;爸爸當過三屆縣議員,但我是次子,不是長子;岳父當過省議員、台南縣長與『立委』,但我是女婿,不是兒子。我的從政,是多重偶然組成的。」

台灣知名政治評論員陳文茜評價朱立倫所謂的「政治世家」並不是多麼名副其實——家族長輩的職位大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