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同時指出,轉基因糧食缺乏未來消費市場。即使我國的轉基因糧食作物生產在技術上得到解決,其成功也要最終取決於其市場前景。主張推廣和生產轉基因糧食作物的觀點認為,利用轉基因糧食作物可以提高農業競爭力,這一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農產品的競爭,除了價格方面,還有質量,更重要的則是需要消費者的認可。
自1998年以來,歐盟便沒有批准過任何一種新的轉基因食品上市,從而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禁令」。歐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歐洲人不想吃轉基因食品,94%的歐洲人希望能自己選擇是否購買含轉基因物質的產品。據俄羅斯輿情研究中心調查,95%以上的俄羅斯人同意拒絕使用轉基因產品。總的來看,全球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普遍並不放心,轉基因食品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轉基因糧食的種植和食用存風險
轉基因糧食作物及食品的安全性一直爭議不斷。程恩富認為,由於轉基因食品目前還處於消費的初期階段,其對消費者的健康究竟有何直接的負面影響,暫時難以下結論,還需要較長時間的估量。但國內外不少動物實驗都表明,轉基因食物存在潛在危險。 2009年12月10日 法國科研人員指出,經過足夠樣本和多方面比較的實驗,發現轉基因玉米對老鼠內髒髮生毒性副作用,作用程度同食用數量時間和對象性別等因素相關。
同時,轉基因作物的綠色優勢存在不確定性。轉基因產品對生態與環境安全具有不可預測的影響。一方面,轉基因作物會擾亂原有的生態系統,基因的轉移、污染、增殖和擴散,可能會造成一些生物瀕臨滅絕與生物鏈的斷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另一方面,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生產後的不可逆性。轉基因作物大規模生產勢必帶來種子污染,一旦人們發現轉基因作物的缺陷,將無法挽救。
鑒於種植轉基因糧食和食品存在的諸多風險,程恩富建議,清理現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科研生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對現有轉基因糧食種子的科研、試驗、生產種植和交換銷售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並加強對轉基因食品進口、銷售和生產的監管,對現有進出口轉基因糧食和工業原料等領域進行風險評估,使轉基因技術商業化的決策遵循民主化、法制化的軌道,切實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提按九;全國人大常委方新對轉基因食品問題要正面引導,讓公眾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中國人大網訊 2月25日上午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會議分組會上,方新委員認為,對轉基因食品問題要正面引導,讓公眾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方新委員說,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寫得很好。報告對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主要舉措和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做了實事求是的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方新委員說,從執法檢查情況來看,當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突出的問題,首先是監管體制的問題,既有越位也有缺位,綜合協調機制不健全。當時檢查的時候,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按法律來說應該成立,但尚未成立。最近成立了,希望能真正發揮作用。與監管機制相關的問題是標準,由於政出多門,食品安全標準既有重疊,又有缺失,存在不銜接、不統一的問題。
方新委員說,在傳統的食品安全問題之外,最近網上討論得比較多的是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最近農業部批准了水稻和玉米等主要農產品作物轉基因的生產許可證,在國際上,對這種大宗的主要食用的轉基因農作物批准生產許可也是第一次。此前,批准轉基因棉花沒有大問題,因為棉花是人不食用的。轉基因糧食可能會帶來三方面的安全問題:一是對靶標生物的安全到底有什麼影響?因為這兩個轉基因品種主要是轉入抗蟲基因,人也是生物,這種轉基因對人到底有什麼潛在的影響?現在沒有證明一定有害,但是不是就一定無害?二是對生物多樣性有什麼影響?美國轉基因大豆的引進,對我們本國的大豆生產有什麼影響,對相關的生物多樣性有什麼影響?如何評估?三是對國家糧食供應安全的影響程度。當高度依賴某些轉基因品種的時候,會不會對長期糧食供應安全產生影響?當然,另一方面,中國有13億人口,要解決吃飯和發展問題,採用轉基因技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方新委員建議,對轉基因的研究無論如何要積極推進,但是對轉基因作物的推廣是不是可以採取更審慎的態度,既要更詳細地論證,也要把轉基因作物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原原本本地告訴公眾,正面地進行引導,讓公眾有知情權、選擇權。總之,希望政府對切實關係到人民健康和安全問題的決定,要更嚴格、審慎。
來源:中國人大網 2010年02月26日 方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全國人大常委
提按十;全國人大常委庄先 隱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庄先:隱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庄先,全國人大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中國人大網訊 2月25日上午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會議分組會上,庄先委員發言認為,隱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庄先委員說,現在顯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但是隱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要加以足夠的重視。比如說:農藥殘留的問題。大家剛才講到了轉基因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屬於隱性食品安全問題,它在短時間內表現不出來,要相當時間后才會表現的。他還建議,要加快制定食品標準。 中國人大網
提按十一;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呼籲重視農業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日報網:3月6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李玉光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採訪時呼籲重視農業知識產權,特別是新品種種子的知識產權保護。
李玉光憂心忡忡地表示,現在中國農產品生產對國外種子的依賴已經非常嚴重。50%以上的高端蔬菜種子來自外國,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對外國種子也嚴重依賴。
他表示,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農業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如荷蘭把花卉花種作為國家戰略來運行,不遺餘力地保護本國開發的新花種。歐盟曾經抵制美國轉基因大豆長達十幾年,直到今年,在本土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才對美國轉基因大豆開放市場。而我國現在對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還遠不成熟,出現過本國稻種在出口后,被外國搶先註冊專利的案例。因此,他呼籲國家要高度重視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知識產權局局長何志敏,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陶凱元和李玉光還共同提議,要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改善中小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同時,建議對重大經濟活動進行知識產權特別審查,以避免研發出的成果被其他國家註冊,避免損失。
提按十二;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趙進東轉基因技術大量使用,現在,迫切需要對轉基因農產品特別是轉基因糧食作物加強管理
「一個小孩如果從6個月大吃糧食開始,他就一直吃轉基因水稻,等到他吃到20歲時,會有什麼結果?」致公組的討論中,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科院院士趙進東委員拋出的這個問題,讓委員們都陷入了思考。
「轉基因技術大量使用,現在,迫切需要對轉基因農產品特別是轉基因糧食作物加強管理。」趙進東委員坦言,過去,轉基因都是農業部轉基因安全委員會來管理,但是像轉基因水稻問題,都幾乎沒有人來做出明確表態。現在成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轉基因安全問題應該有更高層的管理機構來管理,再不加強管理,就會出現問題了。
提案十三:全國人大代表岳國君認為加快制定基因法保障我國基因安全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 電(記者徐宜軍)基因技術早已成為一項眾所周知且應用廣泛的現代科技,我國還是世界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遺傳資源十分豐富。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岳國君認為,與基因技術實踐相比,我國基因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明顯滯后,建議加快制定基因法,建立系統的基因領域法律體系,保障我國基因安全。
岳國君代表說,目前,我國已經出台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並加入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多邊協議,但這些規定大多以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形式存在,而且權責劃分不明確,存在交叉或真空現象。
「基因領域立法缺失給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岳國君代表說,「比如大量寶貴基因資源的流失,國外轉基因大豆大量低價湧入中國,基因檢測等涉及倫理道德和公民隱私技術的濫用等等,都需要儘快給予解決。」
岳國君代表還認為,當前我國對基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熱情很高,法律的缺失將直接影響基因技術領域的有序、規範和科學發展。
岳國君代表建議,加快制定基因法,對基因相關領域進行全面規範,同時針對某些章節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建立完整的基因領域法律體系,防止基因資源流失,防止基因信息不當使用,促進基因生物技術研究,保障我國基因安全。
提按十四;全國政協委員姚克建議轉基因作物慎行產業化
浙江日報 記者金毅 朱海兵。內容摘要: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兩會」上表示,至今農業部從未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對此,姚克委員說,轉基因技術自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食品危害的不確定性一直在世界範圍內爭論不休,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兩會」上表示,至今農業部從未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對此,姚克委員說,轉基因技術自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食品危害的不確定性一直在世界範圍內爭論不休,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姚克委員在「推進『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有待商榷的建議」中分析指出,目前,長期使用轉基因農產品還不能保證對人體無害,轉基因農作物可能會對我國傳統作物造成侵害。另外,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可能會影響我國的經濟利益。「在安全和管理問題解決之前,沒有必要急於商業化生產,我國不能成為世界最大的『轉基因作物試驗場』和最大的『轉基因食品消費市場』。」
姚克委員建議,加強轉基因植物安全評估體系建設,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地區要做應有隔離,以免污染傳統農作物的基因和造成其他生態災難。加大轉基因食品強制性標識管理工作,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在轉基因食品包裝顯著位置進行醒目標註,以提醒消費者。我國的很多轉基因食品都不標註,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提按十五:全國人大常委會蔡昉:將轉基因技術調研納入今年人大調研範疇
中國江蘇網北京報道: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 3月5日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要實施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一系列政策傳導了這樣的信號: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3月10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全國人大江蘇團發言時建議:把轉基因生物技術的調研納入2010年人大的工作。
轉基因技術是否安全,社會上有不同的意見。蔡昉表示:對多方面的意見應該持開放和慎重的態度。他說,搞科學的人都知道不存在「證實」這個說法的,沒有東西是可以被證實的,但是有可以被「證偽」的。蔡昉用以下的話來表述自己對轉基因不同意見的開放態度:如果說某個東西是真實的,不是因為它被「證實」的,而是因為它尚未被「證偽」。
蔡昉表示中央一號文件中對轉基因食品的指導精神還是比較嚴謹的,具有指導性的,「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蔡昉對此指出,由於社會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各種爭論,特別是食品安全對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人大常委會或者委託農業農業專業委員會介入並進行調研,廣泛徵求各界專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必要時候聽取有關部門的報告。
提案十六;全國政協委員蔡繼明:貿然推動轉基因糧食的商業化是沒有道理的
2009年11月,農業部向華中農業大學研製的兩種轉基因水稻頒發了安全許可證書。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轉基因大米將成為我國老百姓的主糧,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實現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的國家。包括在生物技術上比我國更先進的歐美國家在內,還沒有一個國家敢於推動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生產,農業部做出頒發安全證書的決策,所根據的都是作為當事人的從事轉基因研究專家的意見,這樣的閉門決策體系,無法保證結論的客觀性。而糧食是民生之本,我國的非轉基因農業技術已經實現了大面積農業高產,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還要冒巨大的人種退化風險去貿然推動轉基因糧食的商業化,是沒有道理的。只有在科學上徹底排除轉基因糧食對人類的危害、風險降低到零之後,才能推動它的商業化,而這個結論,並不能由農業部來做出。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北京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BBC World Service Radio)記者Geoff Watts的採訪,並就部分重大科學研究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談到轉基因產品、幹細胞研究和可再生能源問題時,路甬祥說,鑒於目前尚不知道大規模種植轉基因農作物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何種影響,也不知道轉基因產品對人體健康是否會產生跨代的負面影響,因此,對於轉基因產品問題,我們的態度是積極支持有關的研究工作,審慎支持大田推廣應用,消費者在選用轉基因產品時一定要有知情權。
關鍵字: 轉基因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文章錄入:heji 責任編輯:hxautum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