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家寶反擊中國傲慢論美媒仍偏激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10-3-16 0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3月16日 轉載    來源:法制晚報   

      在昨天進行的溫家寶總理記者招待會上,美國《新聞周刊》記者稱,在去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代表團表現「傲慢」,溫總理甚至拒絕參加一個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若干國家元首參加的重要會議。
   
      溫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以一句中國古語「人或加訕,心無疵兮」來反對此類對中國的指責,並澄清當時是因為「沒有接到通知」。
   
      今晨,雖不乏有媒體誠實報道,中國確實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已盡責」,但仍有個別西方媒體抓住這個論調把髒水潑向中國。
   
      對於中國「傲慢論」的說法,福克斯新聞顯然對哥本哈根會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了解比較全面,所以給出了少見的客觀的報道。
   
      其14日發表了題為《中國清楚自己的角色》的文章稱,溫家寶在答記者問時詳細解釋了外界對中國哥本哈根會議上的誤解。
   
      報道稱,溫家寶表明自己在去年末的哥本哈根會議上完全清楚中國在氣候變化上所扮演的角色,並稱中國在力推產生很好的結果上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已經盡責。
   
      英國《衛報》也透徹理解了總理的做法,其報道稱,溫總理為自己的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進行了有力的維護,而且他指出,外國領導人強迫他在歡迎晚宴后參加那個本不在日程中的會議是嚴重違規的做法。
   
      在提到「傲慢論」這一問題時,《洛杉磯時報》認為,這場新聞發布會為溫總理提供了一個機會,來詳細闡述中國是如何看待自己作為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的角色。
   
      同時,對於溫總理在接受「傲慢論」中所使用的古語,美國彭博社對此解釋道,中國對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的表現進行了澄清,溫家寶「問心無愧」。
   
      彭博社也認同溫家寶未參加那個領導人會議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沒有收到任何正式的通知。
   
      此外,《華爾街日報》則從另外一個角度——隨著自信的增強,中國注重外界評價的角度來報道此事。
   
      文章說,有人認為,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去年年底的氣候變化談判中冷落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此,溫家寶周日引用了中國一句古話來反駁:「人或加訕,心無疵兮。」
   
      文章評論說,從溫家寶的言論可以看出,中國領導人對世界如何看待中國極為敏感。溫家寶少見地揭開中國外交的幕後運作,對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期間的事件給出了中國方面的敘述。
   
      報道稱,溫總理在談論這件事情所花的時間,接近於他在談論人民幣匯足見中國對此的重視程度率問題上所用的時間。
   
      文章還提到,新華社去年12月25日曾在一篇長篇報道中首次披露了這一事件。但今日溫家寶還是第一次在媒體面前直接提及此事,這同時印證了中國外交政策調門隨著經濟及自信的增強而有所提高。
   
      《印度時報》則推測溫總理提到的「新興大國」可能是印度或者巴西,因為兩國都曾同意在會上和中國協調行動。報道認為,儘管溫總理並沒有直接表示他感到了冒犯,但中國缺席會議很可能是因為與發達國家的立場相左。
   
      媒體  標題  篇幅
      彭博社 溫家寶:中國在氣候峰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問心無愧 130字
      美國  《華爾街日報》 中國反擊氣候峰會的指控 500字
      美國  《華盛頓郵報》 中國宣稱在哥本哈根峰會中受到外交怠慢 300字
      法國  《觀點》周刊 中國拒絕哥本哈根會議上受到的傲慢論的批評  500字
      《印度時報》 中國總理稱西方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給他背後一刀 600字
      新加坡 《海峽時報》 中國總理「揭秘」哥本哈根 400字
      英國  《衛報》 溫家寶反駁「傲慢論」批評 700字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報》 中國在哥本哈根冷遇「至今是個謎」 400字
      丹麥《政治報》 中國:我們沒有傲慢 400字
   
      雖然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非常耐心地講述了沒有參加會議的經過,但個別美國媒體表現得似乎不夠「通情達理」,依然固執地認為,溫總理的說法是「辯解」,更不能消除他們心目中中國的「傲慢」形象。
   
      美聯社非常直接地發表題為《中國為哥本哈根的外交怠慢而辯解》的文章。報道指出,在14日的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回擊指責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非常傲慢的說法,溫家寶稱,中國當時受到了怠慢。
   
      報道依然援引之前媒體的報道說,在去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有不少說法指責中國破壞了本該達成的協議。
   
      雖然溫總理對哥本哈根會議上所發生的一切做出了全面的澄清,但似乎並沒有消除美聯社對中國「傲慢論」的界定。
   
      報道稱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前就承諾過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稱缺席會議是在逃避責任。
   
      報道稱,因為中國在經濟危機的處理中比其他國家更加有成效,所以中國就在世界國家中尋求自己的影響力,且拒絕改變。
   
      與美聯社的偏執和路透社的消極不同,《紐約時報》的做法則極不厚道。
      該報的一篇報道稱,溫總理在回答:「為什麼不通知中國?至今沒有人向我們做任何解釋,至今在我的腦子裡還是一個謎團」的問題時,後面幾分鐘電視畫面在轉播中被突然剪掉了,並稱有人解釋其原因是「電視信號丟失」。
   
      但實際上,所有觀看電視轉播的人都清晰地看到了這段回答及後面的內容。如果不是《紐約時報》傲慢的思維定勢作怪,那就是搞了一個大烏龍。
   
      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張國慶在今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及溫總理是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付出最多的,是溫總理60小時不休息的斡旋及努力,才最終使哥本哈根會議達成了一致。如果哥本哈根會議最終按照美歐秘密達成的方案進行,那必定是一無所獲的。
   
      他認為,相對於溫總理的積極,美國總統奧巴馬當時的表現則要消極很多。因為奧巴馬的遲到導致當時的領導人會議推遲兩小時開幕,這在當時就引起很多國家不滿。除奧巴馬外,很多歐洲國家的領袖,如英國首相布朗、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等人也未按時抵達會場。
   
      張國慶說,從美歐國家領導人的如此表現來看,說中國「傲慢」根本站不住腳。「這是一個陰謀論。」張國慶說,有國家不滿意中國代表第三世界國家利益,他們密謀的意圖也難以得到滿足,所以就對中國倒打一耙。
   
      「說好聽點,中國傲慢論是一個政治八卦,說不好聽就是一個大陰謀。」張國慶說,這樣的伎倆在西方非常常見,美國有著醜化中國的傳統。前些年的中國「威脅論」和對中國多方面的妖魔化就是鐵證。
   
      張國慶分析說,這一新的中國「傲慢論」的出現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美國希望保持其慣有的優勢地位,所以近兩年來中國的不斷強大和崛起使美國感到不平衡。美國認為這危害了其國家戰略,所以會把矛頭指向中國,包括近期的「對台軍售」等問題都是相關體現。
   
      其次,在美國,在很多問題上尋找「替罪羊」已經形成體系,尤其是尋找中國當「替罪羊」。比如,美國會把其國內的失業問題歸結到我人民幣的匯率問題上來。
   
      同時,這也跟奧巴馬近來對華政策的改變有關係。從早前的「輪胎案」開始,奧巴馬就不再熱衷中國,對華政策變得很消極,甚至不介意損害雙方關係。
   
      這跟美國的利益取向有關,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美國曾希望中國能讓步,但中國力保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就讓美國感到失望。於是,哥本哈根成了一個轉折點,美國對華不再客氣,使中國「傲慢論」甚囂塵上。

238

主題

6129

帖子

25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73
沙發
fred_yu_job 發表於 2010-3-16 07:30 | 只看該作者
我看過《紐約時報》「後面幾分鐘電視畫面在轉播中被突然剪掉了,並稱有人解釋其原因是電視信號丟失」。這個報道,當時真的哭笑不得。

這才真的是「傲慢與偏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