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寶寶學會謙讓又不吃虧的建議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11 2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謙讓,的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個人修養的升華,是我們的心靈努力達到的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寶貝還沒有任何是非標準的時候,就告訴他,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就是謙讓,這也未免顯得有些簡單。這樣,不但沒給寶貝充足的時間去理解和感受為什麼要謙讓,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寶貝日後對事物的全面理解和判斷。

生活情景:

楚楚小的時候,我常常把謙讓當做一種美德來傳授給他。比如,他和比他小的孩子玩時,我會要求他讓著人家,我對他說,你比他大;他和去我家玩的小朋友搶東西時,我會告訴他,他是小客人,你是小主人,你要讓著他;他和女孩子玩時,我也會告訴他,你要讓著她,你是男孩子……

漸漸的,我卻發現,寶貝現在不去和任何孩子爭搶任何東西了。有時,我帶他去麥當勞的遊樂區玩,他不論是玩什麼,只要有人玩,他就讓著。同是上樓梯,他已經先上去了,只要有人在後面也上,他就會坐在一邊,先讓別人上。同時,過通道、打滑梯,一有人在後面,他就坐在一邊,等人過去后再過,或是客氣地告訴人家,你等我先過好嗎?這讓我也有些猶豫了,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年代,我的寶貝是不是太謙讓了。謙讓到底是美德還是懦弱?

專家解析:

楚楚媽的疑惑,其實這也是現實中許多父母心中的疑惑。大家既想把寶貝培養成一個有修養,有氣度的人,又不想讓寶貝吃虧,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就有些舉棋不定。

謙讓,的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個人修養的升華,是我們的心靈努力達到的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寶貝還沒有任何是非標準的時候,就告訴他,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就是謙讓,這也未免顯得有些簡單。這樣,不但沒給寶貝充足的時間去理解和感受為什麼要謙讓,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寶貝日後對事物的全面理解和判斷。

要把謙讓這種美德傳遞給寶貝,還是要講究方法的。因為,寶貝道德觀念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會一蹴而就。讓寶貝真正理解並懂得謙讓,還要一步一步慢慢地來。

給媽咪的貼心建議:

1.讓寶貝自然流露和表達他內心的感受

當寶貝還是一個心智和感覺系統都不成熟的小傢伙的時候,沒有什麼比讓他體會自身的內在感受和真實的情感流露更可貴的經驗了。

這時,你所要做的,就是多讓他和外界環境接觸,讓他在與外界的人和事互動的過程中盡情地流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也是他心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間發生爭搶時,別告訴他該做什麼,看看他自己會怎麼做。在他自己做的過程中,他的個性,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會簡單地傾瀉出來。此時,玩具本身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內心的表達。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11 21:32 | 只看該作者
2.事情過去之後,與寶貝分享感受

當一件事情過去之後,可別讓它就這樣過去了。這時,你可以和寶貝分享一下對這件事的感受。「你很想要那個球是嗎?果果也想要,有什麼好辦法呢?可不可以一起玩呢?可不可以果果先玩寶寶再玩,或寶寶先玩果果后玩。」

即使寶貝還不會說話也沒關係,通過和寶貝這樣的聊天,可以幫助寶貝建立更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讓他明白謙讓也是其中的一種辦法。

3.通過經典故事,讓寶貝理解謙讓的含意

隨著寶貝漸漸長大,可以讓他誦讀經典,並給他講講故事中的含義, 當「融4歲能讓梨」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記憶里的時候,這個故事所蘊藏的內涵,也就會慢慢深入到他的心裡了。這個正面的例子,在會不知不覺中成為寶貝願意學習和效仿的行為規範。

4.和寶貝做角色遊戲,幫他體會謙讓的樂趣

當寶貝大到可以玩角色遊戲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情景和他一起來玩。比如,讓他扮演小貓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貓是有禮貌的孩子,小狗是沒禮貌的孩子,小貓主動把座位讓給大熊爺爺受到了表揚;小狗不讓,惹得大熊爺爺很傷心;也要讓寶貝扮演大熊,體會別人讓給他座位和不讓給他座位,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5.啟發寶貝思考和判斷,自己該不該謙讓

當和寶貝一起在遊樂場或其他環境玩耍時,如果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寶貝討論,是否該謙讓,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啟發寶貝就事論事,幫助寶貝建立是非標準。

網友給父母的建議:

引導+尊重寶貝的個人意見

小小媽

當寶貝和小朋友發生爭執時,我從不告訴他該怎麼做,有時他會選擇讓給別人,有時他會擺出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我尊重他的意見,覺得這本身也是他豐富個人感受的過程。相信他會慢慢長大,越來越懂事。

還有比氣球更重要的

小可媽

有一次,小可和他的好朋友小然,每人手裡拿了一個氣球在外面玩。突然,小然非想要小可的氣球不行,小可怎麼也不給他,他們就這樣僵持很久。後來我對小可說,你知道嗎?還有一種東西比氣球更珍貴。「那是什麼?」小可天真地問我,我說:「那是友誼呀。」小可說:「友誼是什麼?」我告訴他:「友誼是因為你為好朋友做了一件事情,他就露出了笑模樣。」不知小可是否懂了我的意思,但他很痛快地把氣球給了小然。看到小然笑了,他也會心地笑了,也許這就是他心目中友誼的樣子。

鼓勵寶貝在環境中尋找規則

古麗媽

孩子們之間是平等的,應該鼓勵他們在遊戲和環境中尋找規則。比如,在麥當勞遊戲區玩時,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可以鼓勵他們排隊,輪到自己玩時就沒有必要謙讓。

引導寶貝就事論事

成成媽

如果遇到講道理的孩子還可以,但遇到不講道理的孩子就不應該盲目謙讓。要讓寶貝明白,謙讓不是無條件的,要根據情況而定。

父母不要無條件謙讓寶貝

小雨爸

對於比較小的寶貝,教他謙讓,寶貝執行的時候往往變成無條件地讓。同時,獨生子女在家裡,家庭成員也完全是謙讓孩子的,這強化了無條件的效果。所以,父母在家裡的做法也需要修正:不要一味讓著寶貝,而應該是在規則之下的一種有序的活動。培養寶貝在一定規則下處理問題的本領,做到既不隨便犧牲別人的利益,也不會輕易吃虧。

不制止寶貝的爭搶行為

小奇媽

我認為,寶貝如果從實際情況中發現了門道,也去和其他孩子一樣爭搶,這也許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做父母的要根據具體情況處理,不要一味簡單制止寶貝。要讓寶貝先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才能從此基礎上學習分享。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10-3-15 07:59
重要的原則是,在孩子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再去謙讓。
尊重自然規律。
明確「先」與「后」的概念。我先得到的就是我的。我不玩了,你才可以拿去玩。
還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並與對方商洽溝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