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於中國軍力不要過於樂觀也不要過於悲觀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13 1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在網上看到有關中國軍力的樂觀判斷日漸增多,甚至有軍方人士發表「中國應爭當世界軍力第一」的論述。茲以為前不久戴上校的「中國軍力悲觀論」似的妄自菲薄固然不可取,但過於樂觀的無視客觀條件,力圖陷入爭奪「軍力世界第一」的妄自尊大也十分有害。以下本人就從軍力構成重要因素之一的地緣環境試分析之。
       很多人在比較各國軍力的時候只是直接比較武裝力量規模,武器裝備先進程度,作戰經驗,工業實力等顯性指標,而忽視了地緣環境不同帶來的巨大戰略優勢和劣勢的差異。地緣環境作為影響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戰略和發展戰略的制定,直接影響到國家軍事部署和武裝力量建設規模和側重點。二戰時期的德國,冷戰時期的蘇聯,國力軍力在當時不可謂不強大,但終因在地緣環境上一個受困於東西兩面夾擊,一個被封閉在第一島鏈內始終無法突圍,從一開始他們的結局都已註定。
       美國軍力之所以強大,其陸海空天核的武裝力量只算是可以發力的肌肉,真正作為骨骼的是其通過長期戰略運作和作為大小戰爭紅利而獲得的對全球關鍵戰略通道的控制力和基地網。大家打開世界地圖,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對歐亞大陸的進攻性壓迫型的軍事部署。自東向西,從阿留申群島開始,經過日本,韓國,台灣(現在是菲律賓、新加坡),到印度洋上的前英國基地迭戈加西亞群島,再到中東的基地群,再到地中海,到德國的陸軍空軍基地,到英國,冰島,格林蘭,加拿大,到北歐波羅的海沿岸的准同盟國,這一道鎖鏈,把亞歐大陸主要潛在威脅國家牢牢地封閉其中。這些基地群,在和平時期作為前沿關口,嚴密監視亞歐大陸上的動向;在戰時就成為軍事打擊力量的出發所和補給地。它們的作用甚至遠比現在耀武揚威的航母編隊更重要。因為航母花點錢可以造出來,但那些作為戰略支撐點的島嶼和基地如果沒有一定的特殊機遇幾乎沒有可能得到,除非訴諸戰爭。。但現在誰會主動和美國為這個而言戰?
       對於美國來說,這些遍布全球的基地網及其配套的空天海洋偵查、預警、通信系統使之嚴密掌握著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一舉一動,對他國武裝力量的機動能力形成嚴重製約。我國在沒有獲得台灣之前,即使造十艘航母,也會因為機動範圍受到極大局限而發揮不出航母最大的作戰效率。美國還沿第一島鏈在海底部署了長距離高靈敏度的對潛聲納探測系統,為我國潛艇自由出入太平洋紮上了一道籬笆。。
       可以說,中美之間地緣環境上的懸殊差距構成了兩國軍力對比上的基本面,即使我國軍力建設達到美軍同樣的水平,因為地緣環境的制約和劣勢,在與美國的對抗中我們依然會處於全面的下風。
       所以,在我國軍力定位上,我認為即使最樂觀的判斷也只是第二。至於戴上校所宣揚的禦敵於4000公裡外的設想,我們確實是有心無力,不大現實。
       寫到這裡,忽然想到前幾天也是一位軍方人士發表聲明稱中國不會尋求海外軍事基地。竊以為他如果是代表國家的話,發表這樣一個聲明是不合適的。決定國家行為的只能是國家利益,在國家利益需要而形勢又有利的前提下,設立海外軍事基地也應該是應有之義。起碼能夠開始改善我國長期惡劣的地緣環境!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