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家小酒吧目睹的日本20年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3-17 0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東方早報
東方早報記者 王國培

  晚上9點,東京六本木的一個酒吧。
  當山本君走進酒吧時,除了看店的媽媽桑,空無一人。

  「當年可不是這樣。我每天下了班都會到酒館喝酒喝到很晚,才不管地鐵末班車是幾點,反正有錢。我那時候,每天早上從家到單位,花30分鐘。晚上,從單位出來到進家門,5個小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這家酒館喝酒的山本君說道,在那個下班後幾乎人人消費尋歡的年代,酒吧前的計程車簡直一車難求。

  這位如今一家著名網路銷售公司的副董事,曾有30年的銀行工作經歷——從上世紀60年代末直到90年代末。一直供職於日本某大銀行的山本君親歷了銀行的非正常繁榮以及隨後大規模的倒閉和合併。
  油漆木吧台在昏暗的燈光下微微閃著幽光。一口啤酒下肚后,山本君開始了對那個人人狂熱的年代的回憶。

  計程車的秘密號碼
  那一個很特別的年代,即使到凌晨四五點,都能看到一大堆醉醺醺的穿著西裝的白領從酒館里歪歪斜斜走出來。
  晚上你攔不到計程車,沒辦法。當然,可以打電話預約,說「我在哪個哪個店,請來這邊接我」。然後計程車公司會讓最近的司機開過來。泡沫經濟的時候,打叫車電話幾乎都是忙音,接不上,因為打電話叫車的人太多了。所以計程車公司就很苦惱,想辦法解決它。於是「秘密號碼」誕生了。

  計程車公司會對一些老顧客說:「我告訴你另一個呼叫號碼,你打這個秘密號碼的話,能夠一下子就打通,我們就可以迅速給你安排計程車了。」秘密號碼一般只會告訴那些每次打2萬元以上的老顧客。

  但是,這些被告知了號碼的老顧客也會經常來酒館喝酒不是么?那時候還沒有手機,他們就會讓媽媽桑打那個秘密號碼幫忙叫車,這樣一來,鄰座的朋友就會問:「誒,能打得通嗎?」這個時候,老顧客當然就會告訴朋友這個秘密號碼,這樣,這個秘密號碼一瞬間就成了公開號碼。再打這個號碼,就也打不通了。

  那時候,只要來喝酒的人,都會提前訂好計程車。訂到了,才開始盡興喝,計程車就在外面等,等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打表計費了,等兩個小時,一米也沒開,就2萬日元了。再開到自己家裡要15000日元,總共35000日元。但即使那樣,大家還是覺得沒什麼,反正公司賺錢很多,會報銷。那個時代,對於晚上喝酒的人來說,預約好計程車是最重要的。

  現在日本已經完全不行了,因為計程車太貴了,大家都會趕著12點多的末班電車回家,所以,你看末班車總是擠滿了人。街上一眼望去,全是空計程車。

  有意思的是,到今天,還有些人有時候還會丟不掉以前的習慣,進了店以後就跟媽媽桑說:「媽媽桑,給我約輛計程車。」但實際上,出了店走到街上,滿眼都是空車,壓根兒就不用約。

  IBM與泡沫經濟
  我那時候的感覺就是,迄今為止日元被低估了,而現在終於得到了公正的評價。在此之前,日本人一直沒有錢,現在千辛萬苦拼搏到今天,終於變得有錢了。土地也變貴了,有土地的人立馬成了富翁,大家都很高興。一切都很好,前景很光明,我當時就一門心思這麼想。大家過著很富足甚至奢侈的生活,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覺得日本終於揚眉吐氣了。
  但是後來才知道,實際上不是這樣,而是泡沫。
  關於泡沫產生的原因,我有個段子。

  當時,IBM亞洲總部從新加坡搬到了東京。IBM的職員,包括美國人、歐洲人,大概有500人就也搬到了東京。來到東京了,不是要找住的地方嗎?但是,當時能夠給這些IBM的歐美職員們住的公寓幾乎沒有。日本人都住在非常狹窄的房子里,那些歐美人住不慣。
  於是,一個租售外國人高級住宅的不動產公司就誕生了。
  當時IBM在六本木一町目,他們就判斷在從六本木一町目能夠步行的距離內必須要建許多給這些IBM的外國人職員住的公寓,於是就瘋狂購買這個範圍內的土地。他一開始買,其他的公司也就跟著買。這樣,IBM周圍的土地價格便開始上漲。大家都在那裡建給外國人住的高級公寓。六本木周邊的土地價格上漲后,接下來就發生什麼呢?鄰近的中央區、千代田區、澀谷區的土地價格也跟著漲起來。這些區也漲起來后,周邊的區也跟著漲起來,這樣漲價的地區漸漸擴展開來,整個東京的地價就漸漸漲了起來。

  所以我就經常這麼說,日本的泡沫經濟是IBM製造的。正因為IBM的500人一下子來到了東京,而那時候日本經濟的狀況又實在是好,於是,土地價格一下子就漲了起來。

  我不是在開玩笑,是很認真的,確實就是這麼回事。我曾經和一個以前在IBM做專務董事的人一起喝酒時就跟他說,是你們製造了日本的泡沫經濟。他這麼回答我:經常被這麼說呀!這個不動產公司也沒倒閉,現在還在。這個公司聰明的地方在於,它雖然買地,但自己不建房子。它是帶某個不動產公司過來,讓別人來建公寓,然後自己來營銷,把建的公寓租出去。所以,即使後來泡沫破滅了,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當然,IBM的事情只能說是一個契機。是這樣一個契機又碰上當時絕好的經濟環境,使得不動產一下子發酵。

  (應被採訪對象要求,本文中山本君為化名)
日知而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