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魯鄭: 中國的一黨制何以優於西方的多黨制?(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0-3-9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中國一步步的成功,制度性原因也越來越成為西方研究中國的焦點。2009年年底,聖誕節前夜,法國時事周刊《視點》以八十頁的規模推出中國特刊,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西方價值觀說教,完全從客觀的角度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對於中國的成功,則通過對漢學家Cyrille J.D JAVARY先生的採訪,做如是說:「中國兩千多年來,被單一政黨領導。以前中國的領導階層是文人儒臣,現在是中國共產黨。在古代中國的國家科舉制度,選拔了當年國家的最優秀人才,並通過一系列嚴格的遴選、任命制度,為國家選備人才。今日中國,要加入共產黨並不容易,候選者要經過被深入調查表現和多年預備期考評。對「共產黨」一詞的理解也頗有新意:「共」代表「共同的,給所有人的」,「產」字,表示「產能,或者『生產方式』」,「黨」字,代表「政黨」。在1921年創立共產黨的時候,就將它定義為:「為全民謀求共同生產方式」的政黨。今天,我們甚至也可以理解為,「領導中國為全世界生產產品的」政黨。

此外,2010年1月29號《紐約時報》文章發表卡特琳·本霍爾德的文章《隨著中國崛起,與西方經濟衝突也在增多》。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人認為,中國缺乏『民主』是一個優勢,讓它可以做出不得人心但必不可少的變革。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董事長諸立力說:『民主政體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它每天都要面臨公眾的壓力,每隔一段時間要愛接受民意調查的檢驗。中國很幸運,可以作出長期的戰略決策,然後將這些決策付諸實施。』」。什麼是「不得人心但必不可少的變革?」比如計劃生育。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幾次推動計劃生育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百姓會用選票把這樣負責任的政黨選下來。

來自德國的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德國埃森高級人文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斯拉沃熱·齊澤克,也認為「中國之所以發展得如此地快,不是因為其脫離了威權主義的統治,相反,而是由於這種威權主義統治所帶來的。」

不管他們使用什麼語言,從什麼意識形態出發,都認識到了中國的一黨制才是中國成功的真正原因。當然,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民族和文化的不同,有些看法仍然是隔靴搔癢。至少在我看來,中國一黨制的成功,還在於做到保持了政治的獨立性。

其實不管什麼制度形式,從政治本身上來講就兩種。一是政治基本上處於獨立狀態。二是政治處於非獨立狀態。無論東西方,政治都是長期居有獨立性地位的。西方政治失去獨立地位的原因一是資本崛起,一是普選的產生。前者令政治受制於財團,後者受制於選民大眾。

雖然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緻,專業化程度越來越強。政治這一行業也不例外。但在民主制度中,由於必須有選舉,而選舉上受財團的影響,下受大眾的制約,從而導致政治本身失去了獨立性。其後果就是社會的完全福利化(大眾的需求)和經濟危機化(財團瘋狂追求利潤必然的後果),然後經濟危機和福利制度又相輔相呈,共同扼殺民主政治的生機。

中國傳統上政治都是處於獨立狀態的。為了避免政治自身的不受控制,發展了「民本主義」(民為貴,君為輕)、「天命」理論(西方是三權分立和制衡)。即政治的合法性建立在為民和執政的有效性,一旦違背,其合法性即喪失,被取代就是合理的。同時還發展出一套政治權力的自我制衡。

清朝的覆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也沒有改變中國政治獨立性的狀態和傳統。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資本力量開始崛起,其影響力日增。但仍受政治權力的最終制約。

正是由於中國政治的獨立性和中立性,不被某些利益集團所左右,才能充當中立的決策者和裁判者,也才能制訂國家的長遠發展規劃,而不是進行短期的財富分配。如果中國採取西方的制度,2萬多億外匯儲備將很快被各政黨競相許諾、揮霍一空。當然中國的的一黨制也與其它國家的一黨制有所不同。這既有民族傳統的「民本思想」的影響,也有歷史上,中共本身就是源自工農的政黨。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創造,最終會形成什麼模式,現在很難下定論。正如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所說的「你是無法用舊模式中的辭彙來理解一個新模式的」。中國顯然正在開創出一條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道路。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0-3-9 21:3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一黨製得成功不是其他國家可以套用的。黨的素質,經歷,以及國民的素質都不是可以套用的。中國搞一黨製成功,另一個國家搞一黨制,很可能大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