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父親做好孩子的「領路人」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5 2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親拘泥於所謂教育的內容和原則,而忽視了教育的時機和方式,把與子女的關係搞得很僵。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家長向子女傳遞情感的過程。有位父親曾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他15歲的兒子卻說:「我覺得父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我,在他眼裡,我渾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沒有了快樂。」當一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種責任、怕別人說自己不盡責時,就會失去對孩子的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教育缺乏良好關係的認可。越是這樣,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產生逆反心理。

在多數家庭里,父親熱衷於扮演權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願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威會受到挑戰。心理學家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係作基礎,關係的影響力大於教育的內容。

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後。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係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誇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係帶來許多挑戰,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係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於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於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於獨生子女的關係,現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願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0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