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揚子晚報 2010-03-03
政協委員茅永紅語出驚人。和訊供圖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需要兩條腿,政府解決一部分,市場方面也需要參與,與此同時,老百姓的住房觀念也有待改變,現在很多人買不起房,就埋怨政府和開發商,是有些不對的。」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地產500強」百步亭集團董事局主席茅永紅在接受採訪時的這一觀點,被本報微博即時「報道」后,立即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觀點一:買不起房不該只知道「埋怨」
對於城市「蝸居」的人們來說,2009年以來房價的突飛猛進,一下子阻斷了他們「買房」的夢想。正當社會各界對房價高、住房難的問題爭論不已時,茅永紅昨日也拋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作為老百姓來講,在住房的觀念上要產生一些變化。
「現在很多人買不起房,就埋怨政府和開發商,我認為有些是不對的。」自己就是搞房地產開發的茅永紅委員表示,「本身沒有買房能力,就不要來埋怨政府、社會和開發商,因為現在中國住房改革發展的投入是很大的。」
他還認為,像發達國家,日本、美國、英國、德國他們的工資水平比中國人高得多,他們一輩子就買一套房,一輩子也才能買起一套房。而我們的不少大學生一畢業就要買房子,結婚就要買房子,這種觀念要變一變。
觀點二:房價要「穩」,不能強行控制
2月27日溫總理在講到房價問題時談到了抑制房價問題,對此茅永紅的觀點是要「穩健」地來實施,「房價不能打下去,而且也打不下去,應該科學地來控制它。」控制它要從幾個方面來控制,政府要控制,金融也控制,開發商也要理智一點,要從這幾個方面來做,「現在一搞就打,打是不對的。」「強行控制我認為是不妥的。」
觀點三:保障性住房光靠公共財政還不夠
談起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茅永紅的觀點是,這是個「老問題」,每次兩會都談這個問題。他認為保障性住房建設需要兩條腿,政府和市場合力解決:「因為我是搞房地產開發的,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保障性住房,從政府政策性上面要大量進行支持,同時要靠社會支持,老靠公共財政也是改變不了的,必須要結合社會資本、市場資本來參與保障性住房。」
茅永紅分析,為什麼我國的保障住房建設進程還比較緩慢,因為地方政府「很窮」,沒有多少錢蓋經濟適用房,上面制定了廉租房計劃,但是下面還是執行弱,都是公共財力達不到的原因。
網友說——
「這是什麼謬論?」
茅永紅的觀點一亮相揚子微博就引來一片「炮轟」,有網友氣憤地質問:「這是什麼謬論?」記者發現,絕大多數網友都對茅委員的觀點表示難以接受,網友 「蝸牛不慢10」說:「這位委員言下之意就是如今的房價是正常的了?」而名為「黃曉龍新主張」的網友直言:「蝸居的日子不好過,特別是80后的人,真希望國家有關房價做個調整。」
倒是也有網友對茅永紅的「買房論」表示理解,「孫國防博客」就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沒有達到世界先進國家的程度,所以還沒法與發達國家攀比。所以買房的確要看自己有沒有實力再定。
記者注意到,「房價」、「樓市」、還有「蝸居」昨日仍然在微博上保持著熱度,不僅多位委員、代表談到,許多網友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美麗的馬蹄蓮:兩會的召開,估計最受關注的一定是政府將出台什麼政策來抑制不斷上漲的高房價,來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高房價:中國人最重之痛!現在出台的國家和地方政策很難做到!開徵物業稅?仍然是一個變數很大而且爭論很多的問題!我們將拭目以待,看看兩會房地產政策是否與溫總理控制房價的決心相匹配!
@莫豐齊:房價高企背後的原因是:1)我們沒有一個足可以替代的稅源;2)缺乏能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產業;3)對外擴張能力低下;4)政府的行為缺乏監管。
@靜婭:我們可以把房地產和實體產業比做兩條腿,本來一般齊,假如購房僅僅是為生活需要型投入,無論需求量多大漲價都會有限,不會成為問題。但現在一邊是政府抬高地價,國有壟斷企業進入,一邊是投資的機會太少,致使無數收入中等的工薪階層將之作為投資手段,才使這條腿遠遠長於另一條腿,兩條腿的長度失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