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分震驚:看看有多少國家曾倒在美國"捧殺"之下!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3-6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不少人為「奧巴馬國情咨文將中國視為榜樣」而沾沾自喜時,美國政府近日拋出的64億美元對台軍售計劃和白宮領導人準備會見達賴的消息,不啻是給國人的一盆冷水——在金融危機中剛剛喘過氣來的美國,要摘掉過去一年裡溫情脈脈的面紗了。作為現實主義的堅定擁護者,美國人從來不在乎達到目的用的是什麼手段。當有需要時,這些「上帝的選民」會毫不遲疑地向他們的對手送去世界上最動聽的「讚歌」。人們或許可以翻開歷史去看一看,有多少國家曾倒在了美國的「捧殺」之下。

政治「捧殺」 蘇聯從此消失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蘇聯國內掀起了否定蘇聯歷史的輿論狂潮。對於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內政外交上的改革,美國政府不遺餘力地大加讚揚。1988 年6月,美國總統里根訪問蘇聯時,在對莫斯科大學師生的演講中說,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給蘇聯社會帶來了自由的新風氣,這是「在蘇聯歷史上最令人激動而有希望的時代之一」。1988年10月,戈爾巴喬夫應邀訪問美國,美國政府給予其極高的禮遇。美國主流媒體對戈爾巴喬夫的訪問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連其夫人賴莎也成了天使般的美人。

老布希上台後,依然對戈爾巴喬夫傾力吹捧。1989年9月,美國國務卿貝克在莫斯科對戈爾巴喬夫充滿感情地講了這樣一番話:「我在政治界不是新手,見識過很多人。但是,從來沒有見過一位政治家像您這樣有如此的勇氣和如此的膽略。我知道您受到一定的限制,受到政治框框的約束。我知道您如此勇敢做出的那些政治決策是多麼困難地得到貫徹。我想告訴您,布希總統也持有這樣的看法。」1990年,西方把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戈爾巴喬夫。

美國《時代》周刊在1990年1月1日更把戈爾巴喬夫評為「十年風雲人物」。甚至大街上的商業廣告也開始追捧起戈爾巴喬夫: 「請選購我們的牛仔布料吧!它像戈爾巴喬夫一樣堅固可靠!」美國下的「迷魂藥」實在夠猛,它讓有些理想主義和書生氣的戈爾巴喬夫越來越堅信,「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的新思維是多麼先進和正確。只不過美國人在誤導戈爾巴喬夫的同時,自己卻並不認為「全人類利益」高於「美國國家利益」:他們繼續進行著拖垮蘇聯經濟的「星球大戰計劃」。

終於,在美國的「捧殺」策略之下,蘇聯走上了自殺性的改革之路並最終分崩離析。正如美國中央情報局披露的那樣:「談論前蘇聯崩潰而不知道美國秘密戰略的作用,就像調查一件神秘死亡案子而不考慮謀殺。」

-
經濟文化「捧殺」 日本丟失了十年

出於冷戰需求,美國人在戰後又出錢又出力,一手扶植起了他們在亞洲的「小兄弟」日本。當時間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全世界忽然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日本這個二戰的戰敗國居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外援國和外匯儲備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甚至有與美國並駕齊驅或取代美國的勢頭。而在同一時期,美國出現了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逐年增長的雙赤字危機。美日之間貿易赤字不斷擴大,貿易摩擦日益加劇。

這一切讓美國對這個「小兄弟」很不高興。但聰明的美國人不僅沒有怒髮衝冠,還深藏起心裡的不悅,把世界上最動聽的讚美送給了昔日的手下敗將。一時之間,學日語之風開始刮遍美國,許多美國人希望努力學好日文後可以到日本謀生,或者至少可以在日本駐外地公司謀個一官半職。連美國人一向覺得最噁心的生魚片也奇迹般變成了高貴精緻的桌上佳肴。美國媒體大肆炒作「以後從新澤西到紐約的人過荷蘭隧道時必須先把鞋子脫下,因為我們已經進入日本人的家裡」「日本人買走了我們的靈與肉」。

美國企業家們把日本企業管理模式稱作東方管理模式的典範,他們像閱讀《聖經》一般去研讀日本企業管理的書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推出一本名為《日本第一》的書,把「世界第一強國」的大帽子獻給了日本。美國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也在其著作《金融煉丹術》的後記中宣稱,經濟和金融大權正從美國向日本轉移。被又敬又畏的美國「太上皇」如此吹捧,在二戰中顏面掃地的日本人重新揚眉吐氣起來。

頭腦發熱的日本人不僅被美國人忽悠著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甚至還主動提出日元要升值10%,承擔起超出其能力範圍的「經濟大國的責任」。快速升值的日元讓日本人「一夜暴富」,他們一擲千金豪爽地收購了洛克菲勒大廈、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洛杉磯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

可正當日本人為在世界範圍內的瘋狂購買而洋洋得意之時,由日元升值催生的泡沫經濟破滅了,日本經濟出現大衰退。在日本經濟於泥沼之中掙扎的10年裡,美國企業和政府卻利用因日本購買行為而湧入美國的日元投資各種新興產業,使美國經濟擺脫了停滯的狀況並獲得了持續增長。

中國可能正在成為又一個「捧殺」的目標

近年來,「中美共治」的G2概念經常成為西方媒體熱炒的話題。2007年,美國學界新造出了一個叫做「中美國」(Chimerica)的詞語,這個詞把世界最大的消費國美國和世界最大的儲蓄國中國栓到了一起。後來,又有美國學者跳出來建議,要建立一個中美兩國平等協商、領導全球經濟事務議程的G2模式。在西方輿論的口中,中國忽然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經濟危機的 「救世主」。在去年兩次G20峰會上,G2概念更是被無限放大到政治範疇,中國甚至被抬到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高度。

美國人除了炒G2,還炒所謂的「北京共識」「中國模式」。「30年後中美角色將互換」「中國成為西方的最大希望」「中國只需到2027年就能取代美國的位置」「孔子思想體現著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質」「我們現在都是中國人了」……不知從何時起,美國人的溢美之詞開始排山倒海而來,這把聽慣了「唱衰」言論的中國人搞得雲里霧裡。

中國果真已經強大到讓美國人心悅誠服的地步了嗎?「如果隨意相信美國的『花言巧語』,中國可能重新走上蘇聯和日本的老路」——翻開歷史,前車之鑒赫然在目。「今天中國的情況和當年的日本極為相似。」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告訴記者,「中國現在的實力還遠比不上當年的日本。日本當時的人均GDP曾一度超過美國,而中國的人均GDP卻僅排在世界100多名。」正如資深外交家吳建民所說的那樣:「外國人講中國好並非就是一定對中國好,批評中國也不一定就是對中國壞」,「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捧殺』和『打殺』之分別,在中國取得了相當進步的時候更要警惕『捧殺』。」畢竟歷史的經驗值得吸取。對中國的文化「捧殺」更加值得警惕。

有專家認為,美國和西方極力推崇一些所謂中國「當代藝術」,實質上是一些中國製造的「西方藝術」,根本缺乏應有的「中國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扶持中國當代藝術對中國進行文化消解,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的推測。為此,我們不能不特別冷靜地對待 「中國熱」,對其背後的動機也應心中有數。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10-3-6 23:41 | 只看該作者
經濟文化「捧殺」 日本丟失了十年?
這個問題不要簡單下結論,不要用來愚弄中國人民;
我們好多人都知道日本當時有很多超美國的計劃,如「第五代計算機」,日本憑什麼超美國?靠拷貝來的政治體制還是模仿來的汽車,電器倒是日本人的獨創,但是在信息技術日本人是絕對的趕不上美國的。日本升值日元也不是上當,而是急於採購世界資源,日本近海填滿了從中國進口的優質煤炭,那就是日元升值後日本用泥土的價格從中國購買的。日本趁日元升值在海外購置了大量的優質資產,資源匱缺的日本為什麼不樂意日元升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