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為什麼難以變成一個安靜的國家?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10-3-3 1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鳳凰網  2010-03-03

  我曾經對這個問題有過一篇小文章來嘗試著回答過。這篇小文章叫《中國人說話的聲音為什麼特別大?》,我在這篇小文里是從美國杜威《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得到啟示的。因為杜威說,如果一個民族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缺乏分析與講理的習慣,那麼,一切的行為及權威只能靠大聲來保證,而且需要大聲才會有效果。也就是說你在這樣的群體中生存,只能靠聲音洪亮,並且氣勢洶洶來顯示自己的力量。我想,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仍然顯示的是人的原始野性的一面。也就是進入現代人類文明,特別是人類智慧的程度遠遠不夠才會有的結果。比如,非洲草原上,各種動物在爭鬥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嗓門提高,表現出極大的吼叫聲,以便壯威,嚇退對方。一個民族如果嗓門總是太大,而且嘈雜不安,是否仍然也有這種動物的原始根本特徵在這裡呢?這一切我只能作一種邏輯上的猜測,真正的結論要等到人類學家去實地考察,並且作實驗才可能會得到比較科學可靠的結論。不過,我的這種猜測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要不然杜威就不會想到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缺乏就會表現出靠大聲來壯膽取勝。想起著名學者黎鳴先生專門研究過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的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邏輯嚴重缺乏,而且分析問題的能力與習慣非常不足,以此來驗證應該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中國人喜歡熱鬧,害怕寂寞,因此,才有過年過節,鞭炮齊鳴,焰火四射的現象。連喝個酒也要把猜拳的喝令聲弄得震耳欲聾,彷彿不這樣,生活就沒有意義似的。

  我這次去日本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國家,這是一個非常安寧的民族。所以,我特別有感觸,提出中國要先變成一個安靜的國家,安靜才會理性,安靜才會想出好辦法、好對策,安靜才能蓄積力量,涵養智慧,變通改革,開出新路。但是,外表的安靜一定是有內心的靈魂的安寧與之相配才會有的。內心裡躁動不安,也肯定容易在外表上表現出來,而內心靈魂的安寧才是一個社會變成安靜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種靈魂的安寧是從哪裡來的?我以為這種安寧是來自真誠的宗教信仰。無論是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還是佛教或者伊斯蘭教,只要是真誠的信仰,無論你有多麼勞累,無論你有多麼高貴或者多麼卑賤,多麼富貴或者多麼貧窮,只要你走進一個十分安寧的教堂或者佛教寺廟或者清真寺,你立即就會變得安寧、敬畏與超脫。你就容易以一種出世的心態來做入世的一切事情。而中國文化恰恰是一個缺乏真誠信仰的文化。從孔老夫子開始,他就是一個無神論者,他敬畏的三樣東西中,有一樣是與宗教有一點關係的,這就是「天命」,其他的兩項,一是大人,另一是聖人之言,說來都完全是世俗權力的東西。大人是掌握了世俗生殺大權的人,聖人是掌握了精神話語霸權的人。但是,就是這個本應該有一點宗教色彩的「天命」,後來也被皇帝所剝奪了。這就是後來皇帝聖旨里開頭所說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及我們口口聲聲所自豪的「天人合一」,皇帝就是天子,代表天意。一下又完全世俗化了。但是皇帝的寶座又是怎樣來的?劉邦及朱元璋是最傑出的代表。當然還有許多沒有成氣候的「潛皇帝」。讓這些市井無賴來代表天意說話,豈能令人信服與安寧?所以,由此可見,中國缺乏真誠的信仰不是近幾十年的事情,而是一個幾千年來的文化。當然假道統也是有過的,但是,只要看看魯迅先生所寫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里所說到的事,就不難理解,中國其實是不要指望以儒教作為宗教,以期取得宗教的效應的。缺乏真誠宗教信仰的民族,不但容易把成功建立在與自己的同胞相比上,而且容易在這個過程中不擇手段,心態也非常容易浮躁。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都容易有一種心態,就是自己得不到的,或者沒有希望得到的,就寧願毀滅它。比如,項羽之燒阿房宮,再比如慈禧太后,在國破家亡的時候,她選擇寧願送給西洋人,也不給自己的奴才(寧贈友邦,不予家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四川的張獻忠這個殺人魔王,在得知李自成進京榮登皇帝寶座,自己不再可能做皇帝之後,就在四川大開殺戒,不納糧的要殺,納糧的也要殺,不投降的自然要殺,但投降的也要殺。不但把四川人殺得幾乎滅種,而且把幾千年來中國的奴隸規則撕得粉碎。再比如,現代的某政治人物為了捍衛自己的至高無上的權威與地位,不惜死上數千萬人,也要發動「文革」,他們這些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其實已經意識到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將來必定是要被後人詬罵甚至鞭屍的。如果這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他們會想著做這樣的事情會有上帝照看著,而且會無法進入天堂。即使死去,靈魂也不會得到安寧,因此,他們做這傷天害理的事情的時候,會有收斂,至少不會瘋狂到:「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身後之事誰管得」。這樣可怕的思想與行為一直在影響著我們這個民族。任何領域,做事都是不留後路的。比如做學問的人,按說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文字與思想能否流傳下去,所以,抄襲與做假這是最忌諱的。因為,後人如果一研究你的文字就會知道你當初做得多麼不光彩。但是,對於一個缺乏信仰的學者來說,這算什麼呢?只要現在能否弄個十幾萬,或者弄個教授、會長、院士之類的頭銜戴戴,哪管得了身後事?後人恥笑去吧,我在有生之年已經享受了我本來就不應該享受的,這就夠了。所以,一個民族的學術浮躁因此而起。

  從一個國家的安靜,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上,我們其實可以讀出它的深層次的精神內核。不要以為讓一個浮躁的、嘈雜的國家變得安靜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如果能夠在一百年之內變得安靜,我以為,這已經是巨大的成就了,那時就說明中國人已經有了強大而充實的內心世界。對比日本,我們常常感覺的首先是日本人的經濟遠遠比我們發達,科技遠遠比我們先進,甚至認為武器也可能會比我們厲害。卻沒有想到他們的心靈也是比我們安寧的。也許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要遠比那些外在的東西更為珍貴。中國與日本的差別,不是單個指標所能夠說明的。而是一種綜合性的東西在起作用。這種綜合性的東西,是一個整體,而且時時處處在以一種整體的力量出現。這種力量的教育作用是非常驚人的。它使你花很少的個人力氣就可以獲得非常驚人的效果。比如認真工作的習慣與遵守公共規則與法律的意識,在日本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只要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你自然容易獲得這樣的品質。有時這樣的品質,人家一個清潔工或者汽車司機就會自然擁有的,而我們的一個大學教授與之相比還有遙遠的差距。比如敬業精神,比如那種平等意識,再比如那樣心中有他人的潛意識。我作點自我反省,我與那個為我們開了一個星期旅遊車的司機及賓館里的清潔工相比仍然有相當的差距的。而我自己認為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算是做得還可以的。一個國家的文明是取決於其國民的文明程度的。一個國家的安靜,也是取決於其國民的安寧程度的。我們嘈雜的噪音,許多時候來自精神的空虛與內心的煩躁。因為我們害怕安靜,這樣更會暴露我們精神上的虛空。也會暴露出我們思維能力上的欠缺。同時,安靜還會更強烈地迫使我們去面對一個十分殘酷的現實。這時,我又想起了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人習慣了幾千年來的吃人文化及瞞與騙的生存方式。如果再加上嘈雜的噪音及浮躁的風氣,基本上就可以把這些因素聯繫起作出一個判斷:這是一種精神文化上的缺陷,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我常想,我們一談到日本,談到他們的先進與發達,我們就會想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就會想到先向日本學習,然後發達了再來報仇。我想其實這仍然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的思維。我不是把別的國家想像得太好,但是,我以為正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國與國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這就是要首先想到平等相待。即使富強了,發達了,也仍然要想到平等相待。當然要想得到別人的平等相待,首先要有相當的實力。學習的對象要選擇最優秀的,但是,與人相處卻要有安靜、平等的心態。至少,我在日本體會到就是這樣的。現在日本人自然不會也無需要向中國人學習,但是,作為一個中國的旅遊者,感受到日本人卻沒有因為日本比中國人富裕與發達而表露出歧視的態度,相反他們對任何人都是十分禮貌、熱情與周到的。這樣的一個民族反而是令人感覺可敬可畏的。

  一個人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外表是寧靜的、坦然而自信的,外在的嘈雜其實是內心浮躁的表現。沒有內心和諧與寧靜,就不可能會有外面世界的和諧與寧靜。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並不需要靠嘈雜的聲音向外界虛張聲勢,以顯示自己的存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8: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