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中貨幣戰如同跳探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3-2 2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0-03-01

     美國收緊貨幣政策,意在逼與美元指數掛鉤的人民幣同時升值

     中國人歡度春節時,美聯儲18日宣布將貼現率提高0.25個百分點。這讓市場驚心動魄,以為是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先聲。

     貼現率又稱為懲罰性貼現率(penaltyrate),是中央銀行為商業銀行貼現票據、融通資金時所收取的貸款息率,說白了,就是商業銀行缺錢時向中央銀行借取資金的借貸成本。在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前,貼現率一般較聯邦基金利率高出1個百分點。在本輪危機期間,為鼓勵商業銀行從央行貸款,美聯儲大幅下調了貼現率,並隨著危機的深入將貼現率不斷下調,直至0.5%。此次上調貼現率,兩者間恢復1個百分點利差正常水平。

     美國是在收緊,只不過這是與金融危機之後最寬鬆的時候相比,而不是與正常狀態相比。相對於美國的借款與赤字,如此回收流動性是杯水車薪。對於四處漫溢的水,最好的辦法是關上水龍頭,而不是拿個小杯子一本正經地從水池子里向外舀水。美聯儲所做的正是後者,顯現出可笑的嚴肅。

     如美聯儲計劃在 2010 年 3 月份終結總額 1.25 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債券收購計劃,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推動抵押貸款利率上升,並導致住房銷售量和價格下滑。這些市場人士忘了,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一倍以上,到達2萬億美元。現在美聯儲只不過承諾不再像危機時期一樣直接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卻沒有承諾不再借更多的國債,美國財政要恢復平衡,必然繼續大量借債。本周,美國財政部將標售創紀錄的1260億美元的新債。

     就是這樣小的貨幣微調,克魯格曼在內的美國經濟學家已經表示深切的憂慮,擔心美國經濟因此再次失衡,憤怒之餘,將矛頭向外直指人民幣,要求中國擔負自己的責任,允許人民幣升值,不要再「剝削」美國消費者了。中國國內譴責血汗工廠、美國譴責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依靠固定匯率發展出口經濟是吸血的牛虻,一出消費與借錢的喜劇,最終演變成了心不甘情不願的罵罵咧咧,雙方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虧待。

     美國收緊貨幣政策,意在逼與美元指數掛鉤的人民幣同時升值。

     奇怪的是,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曖昧地發出未來加息的信號后,美元指數不跌反漲。從2月18號到22號,美元指數上漲0.2%,而歐元等繼續疲軟。原因是美國國內經濟數據十分美妙,如美國1月份CPI為 1.6%,而此前的預測則為1.8%。不僅如此,1月份美國工業產值為0.9%,而預測為0.7%,如此一來,市場熱捧美元,導致美債發行之時美元前景反而看漲。

     現在歐元像只死老虎,傳出的壞消息層出不窮,一會兒是希臘債務危機,一會兒是27國中20國財務危機,而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光動嘴皮子援助。希臘罷工才消停,德國漢莎航空的飛行員又開始大罷工。這讓人們對於歐元區失望至極。歐元區本就是一盤散沙,他們擁有統一的貨幣,卻沒有統一的財政制度,除非歐洲人更進一步團結為統一的歐洲帝國,否則歐元區就等著沒落吧。

     美中貨幣之戰陷入膠著,人民幣牢牢粘住美元:美元略有收緊,中國央行與銀監會窗口指導緊信貸;美國上調貼現率,中國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美聯儲計劃終止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中國國家銀監會宣布實施《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流動資金貸款不得用於固定資產及股權投資,防止貸款被挪用;個人貸款則需嚴格執行貸款面談制度,防範騙貸風險。

     這兩個國家的貨幣決策者一邊互相指責,一邊同步跳探戈,缺乏大改革家的氣魄。指望人民幣脫離美元迅速升值是不現實的,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是為了尋找轉型的空間。同樣,美元也無法指望,所有指望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人,都會發現美國外緊內松的實質。這導致全球貨幣仍處於水浸銀根的寬鬆境地,連越南胡志明市的地價都與上海持平,而香港各銀行為爭取房屋按揭客戶大打價格戰。

     貨幣戰爭是激烈的,而市場是猥瑣的,雙方都不可能作出太大的調整。只有中國經濟轉型成功,人民幣才有國際化的可能,中美兩國真正的貨幣戰爭才能打響。現在,只是嘴皮子上的預演而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