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將月球讓與雄心勃勃的中國
作者 林蘭
發表日期 19/02/2010 更新日期 19/02/2010 23:13 TU
列印轉寄朋友發表評論
美國最近宣布放棄「重返月球」計劃使得在航空航天的國際競技場上,下一個實現登上月球的國家很可能會是中國。而在美中關係最近一段時期因一系列糾紛而持續緊張之際,放棄或發展登月似乎不僅僅體現了雙方航天計劃是否經濟實效、孰優孰劣,同樣也成為體現此消彼長、顯示兩國實力較量的一個話題。無怪乎一時間,國際社會紛紛就此展開熱議。在今天的當今世界節目時間裡,我們也來談談這個話題。
美國奧巴馬總統在2月1日向國會遞交2011財政年度政府預算案,宣布前總統小布希時期提出的太空探索計劃---「星座計劃」因代價過高而有意取消。美國為該計劃目前已投資了大約100億美元,幾乎是中國官方公布的太空計劃費用的10倍左右。
如果奧巴馬總統的這一預算案最終獲得通過,那也就意味著該計劃所包括的美國在2020年重返月球的計劃被取消,而相應的有關在月球上建立「前進基地」、為下一步把人類送上火星甚至更遠星球的前景也要相應被延後。
雖然美國在1969年到1972年之間已經先後實現過6次登月,但取消此次返月還是令不少美國人失望,而有關的討論更多的集中在美國停止計劃后,將登月之路留給了其他具有載人航天實力的國家,其中最被看好的就是中國。英國《衛報》甚至預測,相信中國可能在10年內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將開啟一個月球探索的新時代。
我們知道,目前世界上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3個國家,而中國發展載人航天正式起步於1992年,最初的技術來自於俄羅斯。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裡中國在該領域取得了快速有效的發展,2003年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目前中國有名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測計劃,但卻沒有為宇航員登上月球排定具體日期,專家提出了一個在2020年前後實現載人飛船登月的前景預計。
在美國提出取消重新登月計劃后,雖然各方立刻將關注的目光對準了中國及其他有意發展登月的國家,但中國卻似乎秉持對外一貫韜光養晦的傳統,有意保持低調,法新社的報道說,中國官方負責人始終未就此做公開表示,有關專家也都相當有分寸地保持將欣喜之情不溢於言表。
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教師付松向媒體表示,「我們不能說美國中止返月計劃就會有利於中國,或者能減少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他強調,「我們將繼續潛心於實現我們既定的開發航天計劃」。
而美國專家認為,不管中國是否表示,中國不會失去這一表現國力提升的時機。美國CAN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 皮特 古格里表示,即使中國目前沒有提出具體的登月日期,但對於中共來說,獲取最為先進的航空技術和增加提升國家的威望無疑是最為重要的。
專家同時表示,被稱為是冷戰時代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與前蘇聯在太空領域的激烈較量,是一場搶奪世界主導權的技術和意識形態的同時較量,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現在,美國不可能僅僅為了政治的需求不不計花銷地投資太空,況且,奧巴馬政府停止登月計劃的原因還包含認為計劃的創新性不夠,對其他重要的航天項目造成衝擊,正如一位法國網民在費加羅報上所評論的,他以自己三十多年航天從業經歷認為,中止這項勞民傷財、花費巨大、而作用除了增加政治砝碼、此外毫無益處的返月計劃是一個明智之舉。
在當今各國開發太空的行列中,中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太空的出現率上都落後於美國,中國只有聊聊數個衛星,而美國卻擁有幾十個,差距相當明顯。但這些差距在專家眼裡卻不能說明問題。在華盛頓的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教授詹姆斯里維爾斯說,「真正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發展趨勢,中國的能力在日益增強,而美國雖然有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投入,但卻似乎是被卡住困入泥潭。」他將美國停止登月計劃視作是美國衰落的一個佐證,表示,也許這個衰落是暫時的,它只是布希時期遺留眾多錯誤的產物之一。
專家表示,人類下一次踏上月球,對於極少能在1969年目睹美國宇航員登月電視畫面的中國觀眾來說,就應該算是對人類首個登月的印象了,而40多年前,從「阿波羅「飛船傳回的月球畫面也將絕對無法與中國月球車傳回的畫面相比,,宇航員將真正地探索月球,而不只是在其表面跳幾下。
當今世界[法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