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溝通怎樣做到零距離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2-22 2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明從車上下來后直奔到街上的饅頭店,臉貼在玻璃窗上,看著裡面。突然間,媽媽敲他的後腦勺,說:「看什麼看! 才吃飽,又流口水了!」小明說: 「不是的,我是在看玻璃上的水珠子,我在想那水珠子是從哪來的,好漂亮!」

類似的情節常會在生活中上演。觀察親子互動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父母常會從自己的角度來判斷孩子行為的對錯,卻鮮少從孩子的立場設想,問問孩子為何會有此舉動?如果能常常停下來,問問孩子心中的想法,孩子所給的答案,反而會讓人驚訝於他那顆細緻的心靈,進而帶給父母另一種省思與感動。

親子溝通中,換個說法試試看,溝通會更有效哦:

* 避免把「你給我……」當口頭禪:

你給我去洗澡——>請你去洗澡

* 用正面訊息代替負面訊息:

你不會用走的嗎——>請你用走的

* 允許孩子可以適度宣洩情緒:

這麼小的事情有什麼好哭的——>看來你很傷心,想哭就好好哭一哭

* 避免以學習結果否定孩子的能力:

你考這麼爛,丟不丟臉啊——> 你考得很不好,你有什麼想法呢

* 運用同理心,溝通更有效:

你畫得真丑,這麼不用心——> 再用心一點,你一定可以畫得更好。

大人對孩子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孩子?其中一個簡單分辨的方法是檢測自己在對孩子說話時,是用「我訊息」還是用「你訊息」的方式去說。這兩種說話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你訊息」是一種「對人不對事」的說話方式,焦點在於責罵對方,隱藏自己內心對事件真正的感受。

反之,「我訊息」則是一種「對事不對人」的說話方式,說話者嘗試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感覺,坦誠地說出來,讓對方可以明確地了解說話者真正的想法。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2-27 22:32
回復 1# 藍藍的天

非常好, 謝謝1

391

主題

91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3
大臉貓皮皮 發表於 2010-3-3 11:15 | 只看該作者
理解孩子的心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1

主題

91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4
大臉貓皮皮 發表於 2010-3-3 11:15 | 只看該作者
理解孩子的心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