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球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2-20 0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13日 08:08  東方早報

  一個與世無爭者

  造就19世紀最大轟動

  全球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


  2月12日起,全世界將紀念一位科學家誕辰200周年,這位科學家理應享有與伽利略、哥白尼、牛頓和愛因斯坦並列的地位,他就是查爾斯·達爾文。今年,他的著作《物種起源》出版了整整150周年。

  《物種起源》的誕生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格蘭一個富裕的鄉村家庭,父親是一名醫生,他本想培養達爾文繼承父業。從小喜歡觀察自然的達爾文對醫學並無興趣,但仍然遵從父命前往劍橋大學讀神學。1831年,達爾文結束了學業,並接受恩師亨斯羅德建議,以博物學者身份搭上了「小獵犬號」進行環球旅行,這一年是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此後五年的環球旅行,正如達爾文在自傳中所寫:「是我一生中極其重要的事情,它決定了我的整個事業。」達爾文在環球旅行開始的時候,還信奉著帶有宗教色彩的特創論、物種不變論和目的論,在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中,他逐漸成了一名進化論者。

  達爾文後來回憶,這次航行中的三類生物學現象引起了他的思考:在南美大陸,他看到了密切相近的物種分佈在相鄰地區,物種間距離得越遠,他們的差別就越大;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每個島嶼的生物相似又相異;在南美洲地下挖掘出的一種哺乳類化石和現在生活在那裡的犰狳很相似,但又有區別,表明他們之間有血緣。根據特創論和物種不變論,這些現象是無法解釋的,那這些生物是如何變異的呢?生物對各自生存環境的適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當時的達爾文還無法解答。

  環球之旅,達爾文帶回了368頁動物學筆記、1383頁地質學筆記、770頁日記、1529個保存在酒精瓶里的物種標本、3907個風乾的物種標本,這還沒算上從加拉帕戈斯群島捕捉的活海龜。回國后,達爾文從1837年開始研究物種起源問題。達爾文不但打算將自己旅途中觀察到的不同生物物種加以分類,還希望找出一種能夠合理解釋那些困惑的原因。他也感覺到自己有必要公開發表詳盡的自然選擇學說,以打消普通人對生物進化觀念的抵制。1839年,《小獵犬號航海記》首先出版。他在書中寫道:「看見在這樣一小群有著親密關係的小鳥中,居然存在這種漸變特徵和結構上的多樣性,任何人都可能會想到,它們是由這座島嶼上最初的幾隻小鳥發展而來的——同一種群的小鳥經過不斷『改良』形成了不同的發展『終端』。」

  早在1838年,達爾文就已經基本形成了自然選擇理論,但他不敢貿然發表,一是當時教會的力量很強大,其次是當時反對進化論的學術界人士佔多數。直到1858年6月,當達爾文還埋頭於自己的宏偉巨著創作時,他收到了一位在馬來群島工作的年輕人來信,他就是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他當時只是匆匆寫完了一篇有關自然選擇的論文,然後寄給了達爾文,詢問自己的這篇論文是否有資格發表。當時的達爾文肯定很鬱悶,他可是花了20年時間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在信中,華萊士還請求達爾文將論文轉交給蘇格蘭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萊爾和胡克是當時少數了解達爾文在自然選擇學說方面研究的科學家。

  達爾文隨即給萊爾和胡克都寫了信,他倆則安排一次聯合論文發表大會。但無論是達爾文還是華萊士都沒有出席大會。華萊士還待在馬來群島等待來自歐洲的回應,達爾文則在家裡和妻子一起為他們三天前去世的12個月大的兒子悲痛不已。最後,倫敦林奈學會會長宣讀了這篇長達18頁的論文。

  達爾文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發表一拖再拖,而華萊士則迫不及待地想公布研究成果。但面對咄咄逼人的華萊士,達爾文在朋友的敦促之下,他才在1859年底發表了《物種起源》,隨即在歐洲知識文化界引起轟動——19世紀最大的轟動。

  教會與達爾文:

  從攻擊到和解

  針對達爾文和進化論的批評如潮水般襲來,一直持續了幾十年。氣急敗壞的牛津大學主教韋柏福斯親自率領信徒分赴英國各地詆毀進化論,「時機到了,教會應該堅決地和在英國威脅並企圖消滅基督教信仰的運動展開鬥爭。」當時的教會人士說。不少達爾文的好友也公開反對進化論,但支持達爾文的知名人士也不乏人。當時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赫胥黎驚呼:「想不到還有這麼回事,我們這些人真是愚蠢至極。」

  關於進化論的論戰,最出名的一出是1860年6月30日在牛津博物館圖書室發生的「牛津論戰」,韋柏福斯主教先是惡毒攻擊了進化論和達爾文,然後話題一轉開始對赫胥黎進行人身攻擊,因為達爾文本人沒有出席。韋柏福斯還得意地問赫胥黎:「我願意問問在我身旁的、當我坐下時要把我撕碎的赫胥黎教授,關於他相信人類是從無尾猿傳下來的問題,無尾猿究竟是他祖父一方,還是祖母一方?」當時才35歲的赫胥黎駁斥了主教,發表了一段後來廣為傳頌的一段話:「我曾斷言,現在我再重複一遍,一個人沒有任何理由因為他的祖先是無尾猿而感到羞恥。」論戰結果以進化論大獲全勝結束。

  事實上,達爾文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並沒有因為發表進化論而失去信仰。他和朋友討論宗教問題並掙扎於自己的研究結果——這個美麗的世界難道來源於殘酷的優勝劣汰?在給胡克的一封信中,達爾文痛苦地說到:「我在神學方面是一個頭腦簡單的糊塗蛋;我不能把這個宇宙視為一個盲目的意外結果,同時,我也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是一個上帝仁慈的設計。」

  近年來,對於進化論的攻擊主要來自創世論者和激進無神論者。創世論者厭惡達爾文,是因為進化論削弱了他們的宗教信仰;激進的無神論者瘋狂地臣服於達爾文,並宣稱進化論確實削弱了宗教信仰。對進化論始終持有敵意的梵蒂岡這些年開始接納達爾文,不過他們接受的可能是他們理解的進化論。因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和《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梵蒂岡的大主教吉安弗朗科表示:「我們眼中的『進化論』是指這個世界由上帝創造。」教會人士甚至還希望把「進化」的首先發表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羅馬宗座聖十字大學神學教授朱塞佩·坦澤拉-尼蒂說,早在達爾文之前,奧古斯丁就曾提出過相似理論。「這位生活在4世紀的神學家從未聽說過『進化』這個詞,但他卻懂得大魚吃小魚的道理以及生命形態隨時間慢慢變化的自然法則」。目前,英國教會正力爭通過其網站將達爾文重新「請回」英國,其中一個網頁旨在追憶和歌頌達爾文在當地教區所做的「被遺忘的工作」,並指出科學和宗教並不需要站在彼此的對立面。

  進化論與現代生物學

  不過達爾文和華萊士都承認,他們不知道生物是通過什麼途徑將自己的性狀傳遞給下一代。由此,現代生物學的序幕被拉開,而一場改變人類對自身和世界看法的革命也開始了。

  達爾文和華萊士雖然幾乎獨立完成了對自然選擇課題的研究,但達爾文和華萊士都將自己主要靈感歸功於馬爾薩斯於1798年發表的《人口論》。達爾文1838年閱讀到了馬爾薩斯的作品,立刻就意識到將其應用於自己的研究中。華萊士在1846年前後才接觸到他的作品,幾年後,他率先意識到了《人口論》對解釋進化論的重要意義。馬爾薩斯觀察到人口數量總是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因為並非每個個體都有機會繁衍後代。華萊士寫道,「每一代的物種中,劣等的個體必將被淘汰,而只有優等的個體才會保存下來——這就是適者生存。」

  事實上,當時的科學家已經承認了生物是在進化的這一事實,但問題在於生物是如何進行的?這個任務交給了孟德爾。早在達爾文和華萊士的論文發表前兩年,一位名為格雷戈爾·孟德爾的奧地利修道士已經開始研究豌豆雜交實驗了。1865年,孟德爾宣布了他的論文《植物雜交實驗》, 但孟德爾的研究並沒有引起關注。直到1900年,3位歐洲植物學家幾乎同時宣布了和孟德爾相同的研究成果。在科學史上,馬爾薩斯和孟德爾的成果就像過早播撒在土壤里的種子一樣,它們會在土壤中休眠很長時間。

  20世紀初遺傳學建立之後,一些科學家將基因遺傳規律和進化論相結合,綜合群體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多領域的知識,發展了達爾文學說,建立了更為合理的現代綜合進化論。還有科學家針對考古發現的古生物進化中明顯的不連續性和跳躍性,提出了「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以彌補達爾文理論「漸進」進化模式的缺點。

  達爾文的晚年是在倫敦以南約26公里的唐恩村度過的,達爾文與世無爭,從不為自己的理論作任何辯解。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家中病逝。此後,他被安葬在英國著名的西敏寺教堂墓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這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但凡受過教育的人都很容易接受達爾文的理論,普通人在閑暇時都可以閱讀《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

  講了什麼?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系統闡述了進化論的思想:第一,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物種是由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物種,這是已經被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第二,共同祖先說。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發現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第三,自然選擇說。第四,漸變論,即物種是通過微小的優勢變異逐漸改進的。

  達爾文與中國

  在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之後,斯賓塞提出了「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社會可以和生物有機體相比擬,社會與其成員的關係有如生物個體與其細胞的關係。社會達爾文主義本身並不是一種政治傾向,而是一種社會基模,根據自然界「食物鏈」現象提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以此解釋社會現象。

  社會達爾文主義與中國近代史發展又極其微妙的聯繫在一起。當達爾文的進化論隨西方的堅船利炮進入中國時似乎一切都變了,人們還來不及思考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學說,並引發了一場浩大的西學東漸之風。儘管達爾文從未來過中國,但他竟成了中國近代思想運動的啟蒙者。正如《中國與達爾文》一書所說的那樣:「達爾文在中國所處的災難性世界困境里創造出某種意義,哪怕是一種了勝於無的可怕意義。」達爾文使革命合法化,援助了自辛亥革命以來的數次政治革命,直到最後幫助馬克思主義者成為適者。

  達爾文200周年誕辰系列活動

  「達爾文200」的網站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自然》雜誌、劍橋大學、BBC等多家機構聯合發起了一個名為「達爾文200」的網站,在網站上列出了300多項在英國各地舉行的紀念活動。這些活動將以2月12日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為高潮,一直持續到今年11月24日。今年11月24日也即《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紀念日,「達爾文200」網站專門設置了一個欄目,邀請訪問者寫下對達爾文誕辰日的感言。

  進化論討論

  本月底,歐洲各國科學家及學術界代表將齊聚德國的多特蒙德市,就進化論與創世論問題進行討論,這將是歐洲首次專門針對進化論的不同態度及學識等領域進行討論的學術會議,與會者將就各國在推廣進化論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展開專門討論。今年7月5日到10日,英國劍橋大學以「達爾文節」為名,組織多場物種起源的相關辯論與學術討論。美國是對進化論持異議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美國的進化論支持者及科學界也紛紛舉辦達爾文紀念活動,美國一些大學及公共圖書館將舉辦達爾文進化論閱讀日。

  達爾文生日

  在達爾文的出生地英國什魯斯伯里,那裡的居民準備了一個高級蛋糕,上面插了200根生日蠟燭為達爾文慶生,所有參加活動的人都可以分享其中一小塊。今天,肯特郡的達爾文故居也將重新開放,重現200多年前達爾文生活的場景。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則將從即日起舉辦系列紀念講座和大規模展覽。當地時間12日達爾文生日當天,英國皇家郵政公司發行了10枚達爾文紀念郵票。

  中國

  在中國,從昨天起,「你了解達爾文嗎?」特展在中國古動物館拉開了帷幕,展出了80餘張反映達爾文生平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圖片,也包括對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具有重要影響的「貝格爾號」環球航行的大幅路線圖。到了今年8月,上海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等單位也將在上海聯合舉行「紀念《物種起源》150周年、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學術研討會」。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2-22 11:11 | 只看該作者
宗教界還不斷的講解他們的創造論. 上帝創造了男人. 又拿了根男人的肋骨做了個女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