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納米材料可能對人體有害 能讓細胞產生病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ng2001 發表於 2004-8-7 1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然》雜誌稱,如果納米顆粒進入人體,能讓細胞產生病變。

  「納米」一詞我們已不陌生。但是,我們對「納米」真正了解多少?

  「納米」有哪些潛在的危險?納米時代即將來臨,我們已經做好了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了嗎?

  一些納米顆粒對生物體有害。納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是1米的10億分之一。當物質顆粒小到納米量級時,這種物質就被稱為納米材料。在一段時間裡,我們一直認為納米科技給社會帶來的都是益處,而近年來,不少研究者發現,一些納米顆粒和碳納米管對生物體有害。

  據《自然》雜誌介紹,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鼠身上完成的實驗顯示,直徑為35納米的碳納米粒子被老鼠吸進身體后,能夠迅速出現在大腦中處理嗅覺的區域內,並不斷堆積起來。他們認為碳納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大腦細胞一道進入大腦的。今年4月,美國化學學會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碳60會對魚的大腦產生大範圍的破壞,這是研究人員首次找到納米微粒可能給水生物種造成毒副作用的證據。這些都說明,納米材料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存在危害。

  納米材料可通過三種途徑進入人體。人們接觸納米材料污染一般通過下面途徑:一、通過呼吸系統;二、通過皮膚接觸;三、其他方式,如食用、注射之類。納米材料污染物通過上述途徑進入人體,與體內細胞起反應,會引起發炎、病變等;污染物在人體組織內停留也可能引起病變,如停留在肺部的石棉纖維會導致肺部纖維化。

  納米材料比普通的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納米材料體積非常小,同樣質量下納米顆粒將比微米顆粒的數量多得多,與細胞發生反應的機會更大,更易引起病變。納米材料很小,可以幾乎不受阻礙地進入細胞,從而有可能進入人的神經系統,影響人的大腦,導致一些更嚴重的疾病和後果。目前,研究人員還不知道如何將納米材料從人體中清除,也不知道它們會不會在人體中降解。

  納米材料還有一個潛在的危險――易爆炸。納米材料具有反常特性,原本物質不具有的性能,小顆粒會具有。原本不導電的物質,在顆粒變小後有可能導電,有些原來不易燃的物質在納米尺度下也可能導致爆炸。

  現有納米技術大多數是安全的――現在納米材料的工業化生產,主要集中在納米氧化物顆粒上,包括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鐵之類,另外還有一些較老的工業產品,例如碳黑、催化劑。

  這些材料主要在如下產品中應用:首先是化妝品和防晒劑。

  防晒霜之類的產品一般含有二氧化鈦或氧化鋅的納米顆粒;化妝品如口紅中含有納米氧化鐵顆粒。化妝品中的納米顆粒直接和人的皮膚接觸,我們需要特別謹慎。現在歐洲和美國的衛生部門已經把二氧化鈦當成無毒物質,允許其在防晒品中運用。同時,歐洲規定,口紅產品中的氧化鐵直徑必須大於100納米。現在已經有報告聲明,化妝品中的納米材料對人體基本沒有危害。

  其次是複合材料和塗層材料。比如汽車車胎加入了可被看作納米材料的碳黑、用納米材料表面處理過的防水抗污布料等。這些材料是否對人體有害,要看其中的納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來。如果納米材料被固定得很好,還是比較安全的。重要的是,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在大規模生產之前,必須進行充分的毒性和環境方面的分析。

  今年7月29日,英國公布了題為《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機會和不確定性》的報告。報告認為,現有的納米技術大多數是安全的,但同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以保證納米技術能夠健康安全地發展。納米技術的生物安全性評估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現在,各國已逐步重視納米材料潛在危險的研究。納米材料覆蓋的範圍如此之廣,每一種材料是否有害都需要具體分析,這顯然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特約記者 黃華)

   
  來源: 環球時報  2004-08-06 16:35 編輯: 郭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6 1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