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熊女導演茲巴尼奇稱性別國籍佔優勢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2-20 1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60屆柏林電影節漸近尾聲,幾部獲獎呼聲較高的影片開始扎堆登場,放片后的反響可以用幾家歡喜幾家愁來形容。《基本粒子》導演奧斯卡·羅勒的新片 《猶太人蘇斯》在家門口首映,請來德國全明星陣容出演。可影片卻因為情節太過戲劇化、角色塑造太臉譜化,以及主題的模糊招致噓聲一片。2006年的金熊獎得主、波斯尼亞女導演亞斯米拉·茲巴尼奇此番帶新片《在路上》再戰柏林,影片關注當代薩拉熱窩女性的處境,對多民族國家因信仰不同而產生的隔閡進行思考,放映后,影廳內掌聲陣陣。

  《東方早報》報道,波斯尼亞女導演亞斯米拉·茲巴尼奇4年前用一部控訴波黑戰爭後遺症、關注當年薩拉熱窩遭大規模強姦的受害婦女命運的長片處女作《格巴維察》震驚世界。再戰柏林,茲巴尼奇在發布會上說:「都說第二部電影最難拍,我現在深有體會。」她的第二部影片《在路上》同樣以女性視角檢視波斯尼亞的社會問題,並提出質疑。「作為一名波斯尼亞的女導演,我覺得,通過我母性的視角,我能比我男性的同行做得更多。」 茲巴尼奇說,與其說是弱點,她覺得自己的性別和國籍其實是優勢。波斯尼亞提供給她太多的創作素材,「我們的社會一直在轉型,我的電影標題『在路上』指的就是變革進行中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該片的主人公是一名空姐,她的丈夫在接連遭受生活和事業上的挫折后心理漸漸發生變化,還求助於宗教幫助他改變命運。面對丈夫一連串的變化,空姐有些無所適從,她開始質疑丈夫的信仰,甚至還對想要個孩子的決心也產生了質疑。影片選擇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茲巴尼奇解釋說,她這樣設計,就是為了針對波斯尼亞當下的社會環境提出問題,「電影人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提出問題。」她說,故事靈感來自她本人的遭遇,「有一次我在電梯里遇到一位鄰居,他堅決不肯跟我握手,就是因為我是女人。我當時很好奇,想知道他是誰,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我就把我的疑問全部投入到這部電影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0: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