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公布首份污染源普查報告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2-10 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BC: 2010年 2月 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1:26

中國有關部門星期二(2月9日)公布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凸顯農業源污染排放對中國水環境的影響增大。
這次普查於2008年初展開,歷時兩年多,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07年度,普查對象超過592萬個,其結果將成為中國制定「十二五」環保規劃的基礎。
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國務院新聞辦主持的發布會上說,此次普查首次將農業源、城鎮生活源以及垃圾處理廠的滲濾液納入調查範圍,「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各類污染源的排放情況」。
普查結果顯示,2007年全國廢水中化學需氧量(衡量水污染的指標之一)接近3030萬噸,其中農業源1324萬噸,約佔總量的44%。
中國農業部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水污染問題, 必須把農業源污染納入環保的重要議程。
美國生態工程公司主任生態學家伍業鋼對BBC中文網說:「中國江河的富營養化污染當中60%至70%都是農業源污染,這是中國農業發展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
不過伍業鋼說,中國水污染的主因仍是工業污染,尤其是造紙業、紡織業和化工業產生的污染,這與中國是世界製造工廠有很大關係。
污染峰值
張力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根據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子看,人均8000美元的時候,污染達到峰值,之後開始下降。」
「由於中國走的是不同於發達國家走過的經濟發展的路子,所以中國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時候出現峰值,之後開始下降。」
對此觀點,伍業鋼分析說:「中國的污染在人均3000美元的時候就已經不堪忍受了,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力度過大、時間短、人口多造成的,讓環境危機的出現比西方快了很多。」
不過,伍業鋼並不贊同此後污染狀況會開始好轉。「這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需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中國在2005年的「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
2009年9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降低單位GDP能耗三年完成了兩年半的任務,還有一半的任務需要完成,十分艱巨。
在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舉行前夕,中國政府又提出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的目標。

報告:長江岸邊污染達600公里
BBC  2007年04月1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24北京時間 17:24發表

中國發布《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顯示,長江幹流岸邊污染達600公里,岷江、沱江、湘江、黃浦江等支流污染嚴重 。
周六(14日)公布的這項報告是由中科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編製。
官方新華社報道引述該報告說,三峽工程建成后的長江防洪形勢依然嚴峻。
由於長江中下遊河道安全泄量與長江洪水峰高量大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峽工程的防洪庫容相對仍顯不足,三峽工程建成又將引起中下遊河道沖淤變動、蓄泄關係、江湖關係及河勢發生新的變化,長江防洪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此外,長江幹流水質總體良好,但局部污染嚴重,整體呈惡化趨勢。
長江幹流存在岸邊污染帶累計達600多公里,岷江、沱江、湘江、黃浦江等支流污染嚴重,超過40%的省界斷面水體劣於Ⅲ類水標準,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狀態。
長江生態系統也在不斷退化,長江物種減少、保護工作緊迫而艱巨。
國寶白鱀豚難覓蹤跡,長江鰣魚不見多年,中華鱘、白鱘數量急劇減少。
長江流域天然捕撈產量從1954年42.7萬噸下降到90年代的10萬噸左右。
報告還指出,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目前呈減少的趨勢。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年土壤侵蝕量14.1億噸。長江幹流的泥沙也造成中下游主要湖泊的淤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