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詳細說說最近中美國的絕妙雙簧

[複製鏈接]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10-2-6 1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燈火闌珊處
http://blog.sina.com.cn/unclejuan
詳細說說最近中美國的絕妙雙簧。
  
  中國的經濟學常識普及工作太差了,當然了,作為騙子來說,傻子當然越多越好,所以這方面都無知的話,更容易被人騙得傾家蕩產,作為中國最大的莊家政府來說,怎麼能讓小散們們覺悟了?否則我們用心良苦的政府,又如何能讓小散們甘心掏出銀子,來支援中國偉大而艱巨的富官運動呢?從天涯國觀的回帖來看,每一個騙子或者想當騙子的人都會十分激動,原來傻子還有這麼多?多好的機會呀。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的主旋律,莫過於中美對抗,港元被人大量拋售,港股大跌,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值減少,也顯示熱錢可能在快速流出中國,而同時,中美之間的外交關係,隨著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而變得自1999年以來最為緊張。經濟方面,美國更是要壓迫人民幣升值,似乎,要讓中國自己減少出口。
  中美真的是在對抗嗎?還是合夥唱了一出大戲,來忽悠全世界呢?如果真的是合夥,同謀是誰,算計的又是誰呢?
  很簡單,現在是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在合夥算計世界其他地方,海灣的酋長到拉美的獨裁者,都是這次陰謀的犧牲品,而四家合夥的,都有各自的收穫。這個局其實並不是很複雜,如果多看看中國的史書,就會發現,搞陰謀這種事情,我們老祖宗們乾的太多,這個局,小Case啦。但要看破,首先需要有基本的財務知識。
  由於中國的財商教育基本上反面的,所以這裡必須費些筆墨,普及一下基礎的貨幣銀行學知識,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可以參見《富爸爸投資指南》(全套的第三本)。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債券價格和利息的關係,債券的利息越高,債券的價格越低這個基本的知識。
  舉例說明,如果債券到期,都要支付100塊錢,那麼,利息更高,時間更長的債券,價格就會越低。網上找個貸款計算器,自己設定幾個數字,算一下就知道了。
  這個關係也可以反過來,就是債券的價格越低,決定了利率越高。
  這是一個最基礎的財務概念,弄明白了這個,就可以知道為啥美元升值,反而美國可以賴賬了。美元的利息升高,那麼美國之前賣掉的美國國債,就會變得價格更低,之前賣了100塊的債券,自己回頭80塊買回來,買債券的人,可是憑空損失了20塊,而要是美元貶值,美國利息更低的話,那麼美國要還的債就更多了,他們哪裡會這麼傻?
  至於中國,在美國利率基本為0的情況下買了大量美國債券,等到美國利息上升,等待中國的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作為中國的角度,美元那是越貶值,中國越開心的,而遠遠不是腦殘們想的,美元貶值了就是賴賬了這麼一回事。
  為啥這麼簡單的道理這麼多人不明白,系統化洗腦工程的傑出成果罷了,這一點,中國所有的大學校長都應該拿個一噸重的勳章,製造腦殘的本領超一流呀!
  
  第二點,就是美國的國債交易,主要是二級市場完成的,二級市場的交易額,幾十倍的高於一級市場,所以中國要買賣美國國債,都是在二級市場完成的。既然是二級市場,就不免存在著槓桿,而另一方面,債券的供求關係,決定了債券的價格。
  換句話說,中國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話,就會因為賣多於買的,而造成債券的價格下降,這麼一來,中國能夠賣出債券的所得,就容易低於自己購買時的價格,也就是虧本賣出。另外一方面,由於存在著槓桿,等到價錢一定低的時候,金融機構可以利用槓桿,大量吸納,拋售多少,最後都能被人買走,而價格會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也就是說,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的結果,就是自己賠了很多錢,而能否把美國國債和美元打到地板價,一文不值呢?根本沒可能。讓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給美國施壓,純粹是華爾街送錢,人家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腦殘憤憤們的行為呢。
  
  第三點,就是要科普一下什麼叫布雷迪體系,不知道這個名詞沒關係,這個東西極其複雜的,基本上有我爸那種算量子力學,研究超弦理論的數學基礎,才能最終弄明白,但也沒有必要啦,知道本質是怎麼回事就行了。
  布雷迪體系可不是早就完蛋的金本位布雷頓森林體系,而是一種發展中國家債務擔保體系,目的是讓發展中國家繼續借債。
  簡單的說,布雷迪體系很象銀行業中常見的票據貸款業務,企業把錢存在銀行,銀行給企業開出承兌匯票,相當於貸款了。這個常識性的業務,基本上有財務經驗的人都能理解。
  布雷迪體系,就是發展中國家要把自己的外匯,主要是美元,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然後,美國根據他們所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的高低,給予他們一定的授信擔保,而他們有了這個授信擔保之後,就可以去借錢了。
  作為企業,在銀行裡面存的錢越多,那麼得道銀行的授信額度就越高,就能接來越多的錢,同理,發展中國家,比如巴西,購買的美國國債越多,就能得到美國更多的擔保,從而借來更多的錢。
  但是,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就如同企業在銀行中存款大大減少之後,銀行就要減少企業的授信額度,這樣,企業開出的支票,就可能被銀行拒付,成為空頭支票,而大大的降低企業的信譽一樣。一旦美國國債的價格大大下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就是自己借外債的抵押品價值不足,從而美國和歐洲,就要對他們減少擔保,從而讓他們可以借債的金額減少。而一旦發現他們已經借的外債超過了這個擔保額的話,對不起,這個國家的債務評級就要大大降低了。
  如果一個企業,碰到銀行突然停止這種授信,甚至於追債,那麼,就會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困境,無法使用承兌匯票支付貨款,就只能從銀行中提現,用現金支付貨款,而從銀行中提現,更加減少了自己的存款額,結果銀行的授信就會更少,甚至追債,從而造成企業的困難。
  這是不久以後的通縮時期,中國企業面臨的巨大風險,這個時候掏出橄欖枝的熱錢,其實才是企業危機的罪魁禍首,不過這是個跑題的問題,這裡不繼續說了。
  對於巴西這樣的國家,如果美國國債的價格暴跌,那麼就面臨著美國的授信減少,主權貸款的評級降低,他們就不得不用美元現金來支付進口的費用,而支付美元現金,就意味著需要賣掉美國國債求現,而賣掉美國國債,就進一步減少了自己的授信額度,從而導致了更大的債務評級下跌,而賣出本幣購買美元的行為,會降低本幣的匯率,從而美元債務與本國資產的比值加大,債務變得更加嚴重,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直到暴發債務和貨幣雙重危機,最後無法支付債務而且貨幣徹底毛掉,整個國民經濟癱瘓為止。
  對於企業來說,就像現金流緊張不得不得不便宜處理庫存產品,結果造成產品降價,總庫存的價值降低,從而造成評估上的資不抵債一樣。如果有企業財務基本知識的人,對以上這些的理解,應該都沒有問題。
  銀根收緊后的企業拋庫存行為,會造成物價的下跌,從而更加加劇通縮,這個現象,不久中國就會出現。
  
  
  整篇到這裡都看明白了,而且會思考的人,就會知道,如果美國加息的話,債券利息價格越高,債券的價格也就越低,所以美國只要加息,就會大大減少巴西這樣發展中國家的擔保額,從而引發他們的債務和貨幣雙危機。這是對的,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也不會發生。
  美國加息,對美國自身有很大不利影響,首先美國的經濟還在復甦過程中,如果加息,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從而抑制投資和經濟復甦。另外最終要的一點,如果美國加息,回頭華爾街要趁火打劫,收購發展中國家資產的時候,所要支付的融資成本就會大大增加,銀行家不會用自己的錢,而只會用借來的錢去作槓桿收購,如果借款的利息太高,這樣的收購,就明顯的無利可圖了。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美國如果加息的話,會造成美元的吸引力更高,從而導致資金迴流美國的速度過快,而造成美國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增加美國底層人民的負擔,降低他們的生活水平,從而一樣影響社會穩定,而選票決定誰在台上的美國,也就意味著政府要下台了。
  所以,現在,美國是無法加息的。
  美元無法加息,在發展中國家眼裡,就是他們現在手中的美國國債,不會因為加息而貶值,而這一兩年美國的低利率,造成他們早先買的美國國債大幅度升值,從而讓他們有了更高的授信額度,可以借來更多的資金。
  而大量資金的湧入,推高了巴西或者類似國家的資產和貨幣的價格,而他們出產的初級原料的價格,也因為貨幣的堅挺而更加高漲,現在日子過得十分舒服。
  
  美國無法加息,國債的價格,也是可以降低的,就是有人出來拋售,但是這就有一個問題,拋售美國國債,是要有很大的浮虧的,明擺著虧本的事情,誰又願意干呢?
  從最近發生的一些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冤大頭就是中國,但看上去似乎是冤大頭的中國,在這出雙簧之中,其實撈到的好處更多。
  在我說出幕後之前,還是先說說一般人眼中出現的情況。
  
  在一般人眼中,感覺是美國快要撐不住了,所以要求人民幣升值,來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而支持美元的匯率。
  而另一方面,美國的熱錢,正在從中國和香港撤離,導致中國十二月份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少於貿易順差,而港元也在被不斷賣出,說明熱錢正在香港收攤子,打算回美國去,資金正在從香港大幅度撤退,作為對中國施加的壓力。
  但是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中央,在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堅定地和美帝國主義作著艱苦卓絕的鬥爭,意志堅定,毫不退縮。
  對於熱錢從香港的撤出,中央果斷出手,在香港大量拋售美元,從而將港幣的匯率,來回到了正常的水平,成功地阻擊了國際炒家攻擊港元匯率的行動,並且給國際炒家們造成不到1%的匯率損失,讓他們灰溜溜的收起了賣空香港的念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當然,這個勝利也是有代價的,為了提供足夠的美元彈藥,以供在香港阻擊國際炒家,中國和香港不得賣出手中的部分美國國債,從而導致了美國國債的價格大跌。
  美國國債的大跌,大大的影響了美國的國債發行,對於已經快要窮途末路,只能靠借錢度日苟延殘喘的美帝國主義,這時候發現,在中國的攻擊下,他們發行國債所能借來的錢大大減少了,借的錢少了,就要揭不開鍋了,為了避免自己的滅亡,美國不得不狗急跳牆,打起了政治牌,不惜向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省份當中的一小撮叛亂分子出售武器,並且接見達賴老蛤蟆,妄圖通過政治上的壓迫,達到經濟上的目的,達到讓人民幣升值,美元賴賬的根本目的。
  在這一次艱巨的鬥爭中,我們偉大的黨,領導全國人民又一次取得了偉大的勝利!bla,bla……(中宣部的同志繼續吧……)
  那麼,事實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中國又是如何:「I FIGHT FOR CHINA !DO SOMETHING BIG WITH US!」,這一次,中國到底能撈到多少好處,美國又有多少好處呢?對未來幾年中國的影響又是如何的?普通人能夠從中如何得到機會,大撈一票至少獨善其身呢?
  
土鱉扛鐵牛……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沙發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10-2-6 19:24 | 只看該作者
雙簧之二(2010-02-06 08:09:01)
  

回答一兩點質疑:

1,巴西當然可以加息,但是這樣自己的股市和房地產首先完蛋,資本外流的結果,貨幣不會因為加息堅挺,反而更糟。
  2,巴西當然可以再買美國國債,但是這樣手頭就沒有美元現金了,回頭被捏得更慘。你作為老闆會把最後一毛錢存銀行換取授信嗎?
  3,你見過南美人可以借錢而不借錢花的情況嗎?我認識的基本沒有例外。
  





在某些整日唱空中國,有自我虐待傾向,比如自帶盒飯當五毛的凱迪眾眼中,這個事情,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中國賣空美國國債,造成美國國債的價格下跌,第一個後果,就是中國自己擁有的上萬億美國國債的價格下跌,如果跌了5%,也就是總值跌了500億美元以上。恐怖吧,中國去年全年進口鐵礦石這麼大宗的原料,花的美元也不過如此……分給全國人民,一個人200塊錢,夠吃一個月的盒飯了。

有人會出來說,中國人民有志氣,拼著一個月不吃中飯,豁出去了,能夠把美帝拉下水,怎麼都值了!你願意餓,也問問別人吧。

國際炒家的損失是多少,按照港幣從7.775升到7.765的比例,一塊美元兌港幣跌了一分錢,如果國際炒家拿了一百億美元的港幣來賣,損失了一億港幣,合一千多萬美元吧,算一算這個損失比,一千多萬對五百億呀!1比三千的損失比,這可真是世界超牛的大勝仗呀!牛,實在是牛!什麼殺敵八百自損三千,明明是殺敵一人自損三千嘛。

中國的金融管理部門的水平,在此,應該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證,華爾街很高興,很滿意。



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中國是在被動出招,疲於應付,還是主動媾和唱雙簧呢?或者換句話說,這到底是通姦呢,還是被強姦呢?個人認為,是通姦,畢竟,美國給的甜頭如此之大,如果強姦的話,根本不必的,誰見過強姦完了,扔下一摞票子的?(也不是沒有,也許開始是強的,看到票子就變成順奸了。)



美國人放出人民幣升值的風聲,就是對全世界熱錢一個最大的胡蘿蔔,投資中國好呀,人民幣升值以後,可以兌換更多的美元,那可是世界少有的投資寶地呀,趕快去,不去真的升值了,就晚了,錯過了機會了。

中國搖搖欲墜的房地產市場,是多麼需要廣大第三世界的熱錢來托市呀!中國當然不能自己說,敲鑼打鼓說自己要升值,最後不升就是自己打臉了,美國跑出來說,咱們不升值是應該的,這叫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替廣大第三世界人民掙了臉,人家鬱悶的話,還可以跟著叫苦,說美國國債貶值的損失,誰又有中國這個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者損失大呢?看到這裡,第三世界人民滿意了,還有比咱們更慘的……

中國拋出美國國債當然會有損失,但是,因為中國拋售而造成的美國國債貶值,以及隨之而來的布雷迪體系國家的債務和貨幣雙危機,如此一來,造成的原材料價格下降,對於原料進口大國中國來說,那可是撈大方了,比如中國一年進口超過6億桶原油,一桶便宜20美元,就一百多億了。然後什麼銅呀,木材呀,有色金屬等等,最終撈回來的,或者節省下來的錢,肯定大大超過五百億美元啦,一年,原來的損失都回來了,而且美國國債不賣的部分,其實也不是真的損失,家裡放著,過幾天又漲回來了,沒啥的。

如果中國拋售了兩百億美國國債,損失了5%,那也就損失了10億美元,用10億美元換500億的收益,1:50啦,如此大的收益,咱們可是賺大方了。

俄羅斯在一邊哭泣,那都是我們的血汗錢呀,你和美國打架,為啥最後倒霉的是我呢?這種倒霉程度,相當於西門慶強姦潘金蓮,結果武大郎被壓塌了的床壓到了。

如果算上後面熱錢湧入中國帶來的更大收益,這個交易,這個雙簧,實在是太合算了。日本在後面笑了,撈得多嗎?我撈得更多,要不是熱錢回頭去中國,(包括很多日本自己的熱錢,之前投資巴西的。)一下都回日本了,那麼日本馬上暴血管,通貨膨脹,物價飆升,然後自己再次成為88年一樣,被國際熱炒的對象。20年前的事情,毀掉了日本一代人,當然不能重演了,還要,由中國這個大個兒頂著,小日本就幸福了,其實,後面真正升值壓力大的是日本,說必定人家就「打槍的不要,悄悄地幹活。」鬼子進村般的讓自己的貨幣升值,從而更加享受世界初級原料市場下降帶來的好處。(若論進口原料的比例,哪個國家比的上日本呢?)日元升值,股票猛漲而不吸引來熱錢,多麼完美呀!

歐洲也不錯,自己享受著原料下跌的好處,然後對大家說,和我沒關係,是中美國的事情,我就打醬油路過……

德國的單身光棍最高興了,東歐MM大甩賣了,原本一次的錢,現在可以包夜三天了。法國人也舒服了,原來覺得給的救濟金太少的那些阿拉伯混混,現在吃喝便宜了,都消停了。英國也很高興,自己搖搖欲墜的房產泡沫,終於有印度阿三和迪拜酋長組成的觀光團接盤了,總之,皆大歡喜……。

當然,這裡面最大的贏家還是美國,首先之前放出去的大量美元流動性,終於帶著萃取來的真金白銀返回美國了,而美國資本,可以在國內低利率的支持下,流出美國,低價收購各個危機國家的優質資產。

對內,由於原料下跌,尤其是油價下跌帶來的好處,讓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更強,強勁的拉動美國的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大量企業也能得到迴流美國的資產的幫助,獲得融資,從而擴大生產。從此國內出現購銷兩旺的經濟繁榮局面,而大量流入的國際資產,更為美國的新經濟探索提供了資本,使得美國能夠建立起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產能。

當日子過得不好,窮國就愛打仗,專制的領導需要通過打仗,用所謂愛國主義的遮羞布來轉移人民的視線,這樣,美國軍火工業的春天就來了。

總之,現在的情況,就是美國強姦中國,踢倒了茶水棚子,結果把一眾第三世界的喝茶客都砸的鼻青臉腫,如果說這是一場真實的強姦,為啥,我們會看到中國的荷包里塞著美國給的銀票,而臉上也不是那麼的難受呢,她到底是在享受,還是在受苦呢,到底是為了助性,還是真的反抗呢,到底是在叫春還是在呼救呢?

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媾和已經成了事實,對中國的後續影響才是要討論的。大家如何趁機揀點兒洋落兒呢?





土鱉繼續扛鐵牛……







生活在北美,最大的收穫,是一種種族智商上的優越感,舉例而言,基本上華人進超市,出來推的車上,有多少錢東西,都算得七七八八了,物價是不是漲了,很明白的,對於老外而言,想要什麼,拿了一車,然後信用卡付錢,花了多少,完全沒有概念。所以我的室友特喜歡跟我去買東西,基本上我買的,都是相對便宜的。但是,他們對物價是不是漲了,也有另外一種概念,就是油價,加油是需要等的,然後就是看著那個大標價牌子,而且,基本上一周要來一次,如此多次複習下,油價漲了沒有,他們很清楚,(基本上是唯一清楚的了),所以油價對美國人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影響,絕對大大超過油價本身的影響。



中美國的現狀,關係類似於主人和狗,現在狗把別的肥豬們都趕來,然後讓主人下刀宰了,自己還能撈些下水,abatte(穆斯林不吃的肉,比如豬蹄豬頭加上下水,豬血),或者說,跟著強盜頭子大家劫社的小賊。

作為走狗,吃多了,長胖了,自己也就變成了另一頭肥豬,當然,這是四五年後的事情,變數太多了。

這一次的中美絕妙配合,其實也決定了中國通縮命運。

綿羊資本,被華爾街連哄帶嚇趕進了中國,但是卻也帶來了其他貨幣相對美元貶值,人民幣綁定美元,而帶來的中國外匯儲備中,非美貨幣的貶值問題,另外,其他國家也不得不拋售美國國債求現,從而壓低美國債券的價格,而造成中國所持有美元債券的縮水,(當然,這個是自己先弄得。)兩項合計,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摺合成美元的下降,雖然這個下降,會因為大量綿羊資本湧入而不明顯,但綿羊資本的湧入,同時伴隨著華爾街資產的套現和迴流,(這個問題現在不嚴重,但會越來越嚴重。)如此一來,外匯儲備,一旦停止增長,就會出現外儲摺合成人民幣大幅度縮水的問題。

也就是央行原來為了購買外匯,發行了三十萬億人民幣,而現在這些外幣,(現金或資產)只值二十萬億了。如果全國人民都找央行換美元,那完蛋了,二十萬億就買光了所有的外匯資產,剩下十萬億,央行拿什麼支付呀?僅僅是比喻,具體數字不詳。

因為外儲對人民幣的損失,央行必然要緊縮貨幣的供應,只有如此,推高人民幣,讓人民幣堅挺,才能不讓這個窟窿露出來。外匯占款減少導致基礎貨幣投放降低,從而進入比較嚴重的通縮,而不是現在剛剛開始的對流動性的回收。

美國收割發展中國家的速度也沒有這麼快,第一波收割,至少持續一年多,所以這段時間,中國只要保持貨幣投放,就可以依靠流入的綿羊資本,以及因為股市走高而從銀行流出的居民儲蓄,就可以基本上托住遙遙欲墜的房價,甚至重新吹起股市的泡泡,基本上保持經濟的增長,同時在原料成本降低,整體CPI走低的情況下,基本保持底層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會惡化。

在這種通縮的情況下,企業首先要保持手頭有足夠的現金,應付各種開支,並且盡量少欠銀行的錢,多欠供應商的錢。同時,保持合理的原料和成品庫存,過多的庫存,會大大增加企業的成本,而最終影響企業效益。

作為小民,首先要有穩定的現金流,不要作過激的投資,尤其不要投資黃金和房產,應當絕對禁止負債投資。槓桿反過來了,死的是最慘的。有點錢,買個糖炒栗子的推車,恐怕要比投資買樓好。(失業壓力大增的時候,政府會對小販讓利的,這點讓利換來的穩定,比城管的工資成本低多了。)

關於如何在通縮期間投資,其實《富爸爸投資指南》裡面有專門講到,值得看看,他的版權,我不重複了。

至於說明年如何,還要看決策層能不能頂住,不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否則,這個通縮就更厲害了,但無論如何,中國未來四五年的通縮趨勢,是沒有辦法扭轉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幾種情況都預案準備著,就不會驚慌了。



中美國的實質,就是美國需要中國貧富分化,這樣才能一方面提供最便宜的工業製成品,提高美國最底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一方面還能提供大量可供流出的官僚資本,流入美國,為美國的資本市場托市。

很不幸,這正是我們的政府努力完成的目標,選擇了全球化,就選擇了自己的定位,而無法改變。

這種狀況,的確像是被強姦,但是既然無法反抗,那就閉上眼睛享受吧,能夠討價還價給自己買個好價錢,那就更好了。有的時候,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往往才是最優的選擇。



希望刀口舔血,火中取栗的同志們,期貨市場上,做空的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讓你輸光了跳樓,去做之前,想想後果吧。投機市場是殺戮場,不參與才是真正的贏家。



歷史就是這樣,每個講述者的角度和觀點不同,同樣的事件,完全有不同的描述和解讀,我也僅僅是個大家提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正在發生的歷史,真像並不難尋覓,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希望所有讀者,黑色的眼睛,是來尋找光明的。



祝大家虎年發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3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10-2-6 19:25 | 只看該作者
關於債券和匯率的一些常識,感謝西西和忙總提供(2010-02-06 11:45:12)
標籤:債券 匯率 財經   

一、債券常識
1、債券分兩類,附息債券和貼現債券。
       附息債券,指債券券面上附有息票,按照債券票面載明的利率及支付方式支付利息的債券。附息債券的利息支付方式包括在償還期內按期付息,如每半年或一年付息一次,或者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我國發行的附息國債也分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國債和按年付息國債,l993年第二期國債是我國第一隻附息國債。
     貼現債券,指債券券面上不附有息票,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率,以低於債券面值的價格發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債券。貼現債券的發行價格與其面值的差額即為債券的利息。如投資者以70元的發行價格認購了面值為l00元的5年期債券,那麼,在5年到期后,投資者可兌付到l00元的現金,其中30元的差價即為債券的利息,年息平均為8.57%[(100—70)÷70÷5×100%]。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和日本的貼現國債,都是較為典型的貼現債券。我國1996年開始發行貼現國債,期限分別為3個月、6個月和1年。
2、貼現債券的價格討論
         貼現債券價格P=M(1+rN)/(1+Rn)
       其中M是債券的面值,r為債券的票面利率,N為債券的期限,n為待償期,R為買方的獲利預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數。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待償期: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M(1+rN)(兌換價格),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
        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
        投資者的獲利預期: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當通貨膨脹率較高時,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
二、匯率與利率的關係
1、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1)、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
         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
        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2)、通過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間接地對匯率產生影響
      當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而且一旦利率提高,促進國際資本流入增加,而資本流出減少,使國際收支逆差減少,支持本幣匯率升高。
      當利率下降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2、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1)、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對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
(2)、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人們產生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的預期,在本幣貶值預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將推動本幣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幣匯率下降之後,人們存在匯率將會反彈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則可能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變化,即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金供應將隨之增加,造成本幣利率下降。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能夠改善該國的貿易條件,隨著貿易條件的改善將促使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國內資金供應的增加,資金供應的增加將導致利率的降低。相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將造成該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則有可能導致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而資金供應的減少將影響利率使之上升。
3、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傳導機制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是通過國內經濟間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應,這種傳導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利率,通過國內經濟間接的影響匯率,再由匯率變化反過來影響國內金融運行和經濟活動,從而影響國內貨幣政策的效應。然而,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在改革進程中,國內大的經濟環境還不完善,所以在我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發生作用的條件還很不成熟。儘管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是我國目前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仍然受到嚴格的管制,外匯市場仍大體屬於封閉型的外匯頭寸市場僅限於銀行間的外匯交易,而且國內貨幣市場不發達,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直接聯繫並未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利率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卻無法通過貿易和境內外資金流動影響匯率,只能通過影響國內經濟的間接方式來影響匯率。反過來,匯率的變化又會引起國際收支和國內生產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又會作用於金融領域,從而對貨幣政策的效應產生影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45

帖子

19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1
4
伊笑大方 發表於 2010-2-8 22:50 | 只看該作者
高深莫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1035

帖子

674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41
5
borninheaven 發表於 2010-2-9 01: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rninheaven 於 2010-2-9 02:03 編輯

說書一般!作者誤解了債券,債券利率和利息的關係。債券利率和Fed的利息無關! 「就是債券的價格越低,決定了利率越高「指得是,如果100塊美債的利息是10塊, 那利率是10%, 假設100塊美債掉價一半為50塊, 但那利息是不變的, 還是10塊, 當然美債的利率就成了20%, 因為10/50=20%。作者誤解了那債券價格和債券利率本末關係, 混淆了利率和利息的關係,誤解債券利息為Fed利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6
gpan1975 發表於 2010-2-9 11:28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到底是想把問題說清楚,還是想把讀者繞糊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1035

帖子

674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41
7
borninheaven 發表於 2010-2-9 12:34 | 只看該作者
三行就繞糊塗了! 難怪「絕妙雙簧「的繆誤無人反駁, 實在是太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