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媒體熱議中美鬧僵 路透社稱今年有14道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2-5 0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崔有植    文章發於:朝鮮日報    2010-2-4           

    繼美國售台武器風波以後,中美兩國圍繞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問題再次發生矛盾,兩國關係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月3日就此表示:「去年11月奧巴馬總統訪華期間,兩國領導人談到涉藏問題時,中國領導人闡明了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領導人和政府官員會見達賴的嚴正立場,明確要求美方不允許『藏獨』分裂勢力利用美領土從事反華分裂活動,我們敦促美方充分認清涉藏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慎重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以免給中美關係造成進一步損害。」

    此前,主管西藏問題的中共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朱維群在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據說,美國領導人近期可能有會見達賴喇嘛的安排,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對此一如既往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如果美國領導人作出這樣的舉動,一是無禮,二是無利。我們非常不希望發生那樣的事情,但是如果發生,我們當然會採取相應措施,使有關國家認識到這一點。」

    儘管中國多次表示反對立場,但美國執意要在4月安排奧巴馬與達賴的會面。白宮副發言人比爾-伯頓(Bill Burton)2日明確了奧巴馬會見達賴的立場,他表示:「奧巴馬總統去年11月訪華時,向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將會見達賴喇嘛。」

    中美兩國從年初開始圍繞一系列問題針鋒相對,如美國對中國產鋼管徵收報復性關稅、中國政府是否介入對谷歌網站的黑客攻擊、美國售台武器、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等。因此中國國內有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巧戰爭」(smart war)已全面打響。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去年就任時提出了「巧實力」(smart power)的概念,其意思為把軍事力量、經濟制裁等硬實力和外交、文化、價值等軟實力相結合,實現美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巧戰爭」就是源自這一概念。

    中國認為,美國對中國已全面發起以文化和價值為中心的「巧戰爭」。美國通過谷歌事件,向國際社會提出中國的網路審查問題,並試圖通過會見達賴喇嘛來分裂中國。

    中國也決定製裁參與售台武器的美國企業,刺痛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直努力打開中國內需市場的美國的軟肋。中國國有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2日表示:「將增購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生產的客機,以加強中國航空產業的國際競爭力。」COMAC計劃從2014開始批量生產168人座C919大型客機,投放中國市場。美國波音公司因售台武器而成為中國的制裁對象,該公司最近3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4%.


   《環球時報》報道,2月2日和3日,華盛頓和北京相互回敬了強硬的表態。鑒於這是兩個當今世界最有力量的國家,分析人士認為不要指望其中的任何一方退卻。

     2日,白宮副發言人伯頓公開稱,「奧巴馬總統在去年訪華期間告訴中國領導人,他將與達賴會晤,而且他也想這樣做」。伯頓的講話被視為對同一天早些時候中國統戰高官朱維群講話的回應。朱維群2日表示,中國反對美國領導人會見達賴。路透社對此評論說,「中國稱奧巴馬見達賴將進一步損害兩國關係。白宮對北京的警告不以為然」。法國《地鐵報》稱,台灣和西藏問題是中國政府不可觸摸的兩條底線,而美國政府卻偏偏在短短几天內接連觸摸這兩條底線,政治試探意味明顯。

    《印度斯坦時報》分析伯頓的話說,「援引戰略因素和強有力的經濟關係,奧巴馬政府試圖緩和其與中國最新的衝突回合」。美國《商業周刊》網站則引述夏威夷東西方文化中心專家麥克納利的觀點稱,奧巴馬決定見達賴將使美中關係接近「引爆點」。

    德國《漢堡晚報》3日稱,奧巴馬的堅持讓中美兩國關係嚴重受損。達賴出現在白宮是對中國主權的一個挑戰信號。美中之間正上演一場鷹和龍的挑戰,這是兩個上層建築不可融合的挑戰,加上台灣、氣候政策、經濟爭吵等,這將影響未來10年的世界政治。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的一篇文章則說,奧巴馬的對華政策比布希還激進,讓競選時做出的更和平的外交政策承諾成為笑柄。奧巴馬的手段在南美洲用過,他剛在那裡承諾「不干涉」,緊接著就在沿委內瑞拉邊界的哥倫比亞境內建軍事基地,同時給宏都拉斯政變開綠燈。上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就網際網路審查問題向中國發難,而奧巴馬有意通過同意與達賴會晤來挑釁中國。而不久前美中才剛剛爆發貿易糾紛。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跟達賴、網際網路審查或人權無關。這都是借口,是被用於更大的地緣政治角力的外交手段。中國公司在美國企業萎縮之際迅速擴張,奧巴馬使用種種手段阻遏這種勢頭。

    美國進步中心專家哈奇甘稱,美中關係正處於「百慕大三角地帶」。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3日報道援引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的話說,「進入2010年,中國增長率10%,而美國失業率10%。這兩個10加起來不是20。他們彼此會衝突」,「(在2008年),我們無論是投票奧巴馬或麥凱恩,都不會對他們的中國觀點感興趣。以後不會再這樣。這種關係會被政治化,將是決定我們如何看哪個候選人、如何看美國政策的關鍵因素。」

    路透社為中美2010年列出了14個衝突點,從順序上看現在剛進入第二個。

    路透社3日以「中美關係2010年的顛簸之途」為題列出了今年可能影響中美關係的14個事件,主要包括:1月美國對台軍售;2月達賴竄訪美國;3月中國人大會議召開前後將披露國防預算;4月,奧巴馬邀請各國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國際核峰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現在尚未宣布是否參加;可能於5-7月間舉行的中美戰略對話;6月G20峰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提供了中美領導人會見的機會;11月美國舉行國會中期選舉,測試奧巴馬人氣,美國同中國的貿易、貨幣緊張可能成為重要話題;以及11月-12月胡錦濤可能訪美等。

    德國《每日鏡報》3日評論認為,最近幾周中美上演更多的公開衝突,給人印象是中美關係正在短時間內進入「衝突多發期」。但這些年給人的印象是,兩個國家的搖擺不定卻讓它們走得更近。2006年和2007發生過「玩具戰」,最後中國緊緊把美國「握在手中」,中國握有巨額的美國國債。同樣,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美中也難分離。因此兩國關係是否惡化仍將是一個疑問。日本《每日新聞》說,奧巴馬這次見達賴可能標誌著其對華路線的改變。《費加羅報》的文章則稱,對於這種肌肉比賽會否讓中美關係徹底破裂,許多專家認為不必過慮,因為這一切都不過是「新的世界秩序形成過程中正常的強權摩擦」。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4: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