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浩瀚宇宙壯觀照片:貧血星系不誕生新恆星(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2-4 0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2月04日 00:54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4日消息,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刊發了一組壯觀的太空照片,反映了浩瀚宇宙的美麗、神奇。

  1.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

  如圖所示,這是壯美的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是位於仙女星座的一個巨型旋渦星系。仙女座星系是根據其所在的仙女星座命名的,又名M31,因為它是著名的梅西耶星團星雲表中的第31號瀰漫天體。仙女座星系直徑為22萬光年,而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

  2. 貓爪星雲



貓爪星雲

  因為宛若巨大的貓爪,這一星雲被稱為貓爪星雲,其實是由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結合成的雲霧狀天體。貓爪星雲堪稱「宇宙託兒所」,在過去數百萬年間,這一區域誕生了大量質量可達太陽10倍的恆星。貓爪星雲之所以呈現圖中所示顏色,是由電離的氫氣所致。

  3. 相互碰撞的觸角星系



相互碰撞的觸角星系

  如圖所示,這兩個長有「觸角」的星系正在發生碰撞。這兩個星系分別為NGC 4038和NGC 4039星系,是目前已知的互相之間距離最近的星系。科學家通過研究后發現它們在數億年以前便開始合併,而且在宇宙中展現了無比壯觀的景象。科學家認為,這兩個長「觸角」的星系合併是研究星系合併最好的例子。而且科學家還認為,星系長「觸角」是兩個星系之間相互撞擊的結果。通過研究這兩個觸角星系相撞,可以更好地預測25億年後銀河系和我們的鄰居仙女座星系之間撞擊後會有什麼結果。

  4. 船底座星雲博克球狀體



船底座星雲博克球狀體

  如圖所示,這是船底座星雲中神奇懸浮的博克球狀體(Bok Globules)。所謂博克球狀體是由氫氣、氦氣和硅酸鹽塵埃形成的似岩漿的雲狀物,或許是恆星誕生的場所。在船底座星雲,類似的博克球狀體到處可見。在船底座星雲大恆星——船底座伊塔星(Eta Carina)輻射的雕刻下,博克球狀體更為凸顯。在圖中船底座伊塔星並不可見。

  5. 創造之柱



創造之柱

  如圖所示,「創造之柱」是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為著名的照片。所謂「創造之柱」實際上是指天鷹座星雲中形成恆星的區域,它非常壯觀絢麗。藉助更為精確的色彩數據,這是對其色調進行調整后得到的圖片。圖中可以看到,電離的氫氣分子在星雲中心藍巨星發出的紫外線作用下,從由氣體和塵埃形成的柱狀物邊緣「蒸發」。

  6. 女巫頭星雲



女巫頭星雲

  在亮星參宿七的照射下,女巫頭星雲(Witch Head Nebula)好像一縷煙霧貫穿波江星座。波江星座距離地球約700光年。

  7. 船底座星雲



船底座星雲

  如圖所示,這是在船底座星雲奇特的雲體。在由塵埃和氣體構成的突出的末端,能夠看到赫比格-哈羅天體(Herbig-Haro objects)。所謂赫比格-哈羅天體是高速氣體噴流,是新恆星誕生的副產品,而新誕生的恆星還隱藏在雲體中,無法看見。


  8. 錐體星雲



錐體星雲

  如圖所示,錐體星雲(Cone Nebula)絢麗的藍色和紅色交相輝映。錐體星雲又稱NGC 2264號星雲。NGC 2264區域有能量超強的藍色恆星,正是它們發出的藍光照亮了星際塵埃顆粒,使得該星雲部分呈現藍色,而紅色來自被電離的氫氣。

  9. 蟹狀星雲



蟹狀星雲

  像海綿般的蟹狀星雲是距地球6000光年的一顆恆星爆炸殘餘,有6光年寬。由於威力巨大,人們在公元1054年就發現了這場大爆炸。蟹狀星雲主要是由被電離的氫氣和氦氣構成,還有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和其他原子的存在,因而產生了圖中所顯示的奇特色彩。

  10. 馬頭星雲



馬頭星雲

  壯觀的馬頭星雲其實是從獵戶座分子云延伸而出的寒冷的氣體和塵埃噴射。「馬頭星雲」也稱為巴納德(Barnard)天體33,是一寒冷的暗塵埃雲。 暗色的馬頭高約1光年,主要來自濃密的塵埃遮掩了它後方的光,不過馬頸底部左方的陰影,是馬頸所造成的陰影。

  11.「貧血」星系



「貧血」星系

  旋渦星系NGC4921是一種罕見的旋渦星系,被科學家形象地描述為「貧血」星系。 由於該星系幾乎不誕生新恆星,因此呈現出可怕的半透明狀態。

  12. NGC 6559星雲



NGC 6559星雲

  NGC 6559星雲很好地展現了恆星生命循環的早期狀態。在這裡有恆星生產線,星際分子云崩塌形成新恆星,並漸漸將剩下的氣體和塵埃推回去。

  13. 鵜鶘星雲



鵜鶘星雲

  如圖所示,這是鵜鶘星雲。因為看起來像一隻鵜鶘,所以被命名為鵜鶘星雲。在該星雲上部區域,似乎被雕琢過的形狀其實是氣體和塵埃在年輕、活躍的恆星的侵蝕下而形成的。從年輕亮星所發出的高能量光線漸漸地將鵜鶘星雲的冷氣體加熱成熱氣體,使得冷熱氣體之間,形成一層向前移動的電離氣體鋒面。電離氣體鋒面不斷後退,由於較冷氣體和塵埃填充電離氣體鋒面後退留下的真空,所以形成了延伸幾光年的「卷鬚」。

  14. 蛇形星雲



蛇形星雲

  在蛇夫座可看到一條蜿蜒的暗帶,稱為「蛇形星雲」,又名為巴那德72號天體,是眾多由分子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的暗黑吸收星雲之一。主要由碳組成的星際塵埃顆粒吸收了大部分的可見星光並在紅外波段輻射出去。象蛇形星雲這樣的分子云是新生恆星可能誕生的地方。蛇形星雲距離我們650光年,在天空佔據了相當於滿月那麼大的地方。

  15. 玫瑰星雲



玫瑰星雲

  美麗的玫瑰星雲NGC 2237,是一個距離我們三千光年的大型發射星雲。星雲內豐富的氫氣,在年輕亮星的激發下,讓NGC 2237在大部份照片里呈現紅色的色澤。玫瑰星雲中心有大恆星星團提供燃料。在玫瑰星雲中心,3000立方光年的氣體被加熱到華氏1000萬度高溫,不過這裡只有太陽核心溫度的一半。(唐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