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民盛讚溫家寶是個「實誠人」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10-2-3 0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新京報  2010-02-03
   
     時間:1月30日 人物:68歲村民蘇洪喜
   
    地點: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巴克什營鎮偏橋村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巴克什營鎮偏橋村看望村民,並在村民蘇洪喜家中召開座談會,就《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和改進政府工作與農民們座談,聽取意見和建議。總理來到農戶家中召開座談會徵求意見這是第一次。
   
    地處燕山山區的偏橋村有300多戶人家,位於金山嶺長城附近,京承高速公路從村旁通過。2000年、2005年,溫家寶曾先後二次到這個小山村看望過群眾。
   
    「老蘇,你的信我收到了,我來看看大家。」10時許,溫家寶在偏橋村村口握住68歲的村民蘇洪喜的手高興地說。
   
    原來,5年前溫家寶第二次來這個小山村時,曾和蘇洪喜約定過5年後再來。不久前,一直惦記著溫總理的蘇洪喜以「農民老朋友」的身份致信溫家寶,告訴總理這幾年村子里的變化:修了水泥路,建起了飼料加工廠和種雞場,自己家裡也種了大棚,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在信中,他代表全村人邀請總理再來做客。
   
    在蘇洪喜家客廳里,面對村民們的問題和建議,溫家寶一一作了回答。兩個多小時里,12位村民先後踴躍發言,提出意見和建議。
   
    午飯時間到了,溫家寶和蘇老漢老兩口一起盤腿坐到炕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蘇老漢家人做的農家飯:燉蘿蔔、白菜粉條燉肉、煮南瓜、蔥花炒雞蛋、蒸饅頭。
   
    臨別時,總理囑咐工作人員給蘇老漢家留下飯錢,並高興地和蘇老漢全家合影。
   
    我要在全國人代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農業、農村、農民還是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如何做好『三農』工作,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溫家寶
   
    四世同堂,全家共有23口人,5個兒子,一個女兒,有一部分在家務農,做小生意,一部分在外打工。
   
    蘇洪喜和老伴共有兩畝地,種植玉米,一年的收入在500元左右。村裡覺得蘇洪喜年歲大,需要照顧,而且做事比較認真負責,於是讓他今年擔任村裡的護林員、養路員,8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同時還可以每個月領55元的養老保險金,以及任期達10年的村幹部的退休金,每年600元。
   
    偏橋村的人均年收入在3500元左右。蘇洪喜的收入在村子里應該是中等水平。
   
    新京報:總理來過你們村裡三回了。最早是2000年的時候,當時總理為什麼來你們村裡?
   
    蘇洪喜:1999年我們這裡發生了大旱災,總理在2000年的時候過來了解情況,我當時是村支書,所以陪同了總理視察。
     新京報:2005年,總理第二次來你們村視察,這次還專門去了你們家?
   
    蘇洪喜:2005年12月1日,我和村裡人都在坪郊曬太陽,一行車隊停住,下來一群人,大家都躲開了。我做過村支書,所以沒避開,迎上去仔細一看,那不是總理嗎?於是很激動地說:「這不是總理嗎?還認識我不?」總理說,這不是老支書嗎?後來就順便上我們家看了看。
   
    新京報:那次你們事先知道不知道總理要來?
   
    蘇洪喜:是啊,誰都不知道。後來我才明白,原來總理沒打算上我們村來,而是在去另一個地方的時候臨時停車,說上溝里看看,正好被我給撞上了。
   
    新京報:這次總理是第三次來了,你們覺得意外嗎?什麼時候知道總理要來的?
   
    蘇洪喜:其實一直不知道是溫總理要來,就是1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我不在家,我們縣的縣委書記突然給我打電話,說縣裡有人來看望我了,讓我趕緊回家,等我走到村頭坪郊外的時候,又接到書記的一個電話,說趕緊的,國家領導人要來,讓我把家裡的衛生打掃打掃。當時我猜想可能總理要來了,但又覺得不太可能,想著總理這麼忙,說不定沒有時間過來。而且事先什麼準備都沒有。
   
    新京報:為什麼想到是總理要來呢?
   
    蘇洪喜:因為2005年總理來我們村視察,走的時候我問他什麼時候再來,他拍著我的肩膀實心實意地說:你放心,5年之內一定再來。我就知道,總理早晚都會來的。
   
    新京報:總理2005年來過你們村之後,你和總理之間有聯繫嗎?
   
    蘇洪喜: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和村裡幹部還有縣裡的領導琢磨著把村裡這幾年的發展變化寫封信寄給總理,彙報一下情況,這封信是2009年12月4日寄出去的,信的末尾,我對總理說:「我們天天盼著您來。」
   
    新京報:29日接到通知,總理30日就來了。這中間你們做了哪些準備?有沒有覺得時間太緊張了?
   
    蘇洪喜:聽縣裡的領導說,他們從接到中央的通知到總理來,一共也只有33個小時。29日,我接到縣裡通知后,就開始拾掇家裡,縣裡還有鎮政府的人也來幫我打掃了。晚上8點左右的時候,我們村支書找我一起去了趟鎮政府,還有一些各行各業的代表都去了。縣委書記也來了,跟我們交代了一些事情。
   
    新京報:縣委書記說了些什麼呢?
   
    蘇洪喜:大意就是說,我們這些人是作為各行各業的代表來參加總理明天的座談會的,安排了一下第二天的程序。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有什麼情況要實話實說,但話也不能說得太偏。等我到家時,已經半夜1點來鍾了。
   
    新京報:30日總理到你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
   
    蘇洪喜:大概10點來鍾吧,總理的車從偏橋高速的出口下來,到了我們村頭,一下車就問我:「老蘇,你還好不?」我回答說很好,也問候了總理,然後我們就拉著手往裡走。
   
    新京報:接下來總理去了哪裡?直接去你家了嗎?
   
    蘇洪喜:沒有,我們按照頭一天的安排,先邀請總理去參觀了我兒子種植的大棚蔬菜,介紹了大棚的設施、蔬菜產量和銷售情況。看大棚的時候,總理說了讓我很感動的話,讓我覺得總理心裡真的是惦記著我們這些人的。
   
    新京報:是怎樣的話讓你感動了?
   
    蘇洪喜:總理說:「老蘇,我跟你打聽一個人。」總理打聽的是2000年來視察的時候見的一個老人家,因為總理當時跟老人家聊救災、自救聊得特別好。10年過去了,總理還記得他,我就覺得,我們總理真是實誠人,說的都是實誠話兒。
     新京報:接下來總理做了什麼?
   
    蘇洪喜:看完蔬菜大棚之後往裡走,我就邀請總理上我們家,但總理說:不行,我得里裡外外都看了,不然我心裡不踏實。於是總理就繼續往裡走,後來到了路上結冰不好走的地方,我就把總理攔住了。
   
    新京報:座談會上,大家主要跟總理聊了些什麼?
   
    蘇洪喜:總理一落座就說:老蘇,你的信我收到了,本來應該早點來的,但是工作太忙了。然後就介紹說這次主要是因為3月份要開兩會,他要作《政府工作報告》,想就「三農」工作,聽聽我們的意見。然後大家就開始彙報各自了解的情況了。
   
    新京報:座談會結束之後你邀請總理留下來吃午飯了?
   
    蘇洪喜:12點左右座談會就結束了,總理自個兒就說,今兒個我就在你們家吃飯吧。我當時就愣住了,覺得不可能吧,難以想象總理要跟我們家人一起吃飯。
   
    新京報:為什麼覺得不可能?
   
    蘇洪喜:我們吃的農家飯,不知道飯菜的衛生質量達不達標啊。於是我們家人開始愁到底做啥給總理吃。後來總理的秘書就點了菜,都是家常菜,噼里啪啦一下就做齊了。
   
    新京報:吃飯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蘇洪喜:就是上炕的時候,我跟總理都推來推去,讓對方先上。後來我就說,總理你來了就是客人,就得照我們農村的規矩來辦,客人先上炕。後來總理就跟大家一樣,把鞋一脫一撂上了炕,我和老伴就坐在他兩邊。
   
    新京報:大家聊了些什麼?
   
    蘇洪喜:我就代表村民們表達了一下對總理的謝意,總理就問我和老伴去過北京沒,讓我們養好身體,有機會一定要去,說北京的變化可大了。總理吃的時候也不住地誇獎我兒媳婦的飯菜做得香,一口接一口,吃得可帶勁兒了。
   
    新京報:後來合影是你主動要求的嗎?
   
    蘇洪喜:哪好意思主動要求?雖然心裡想著這個事兒,但覺得本來總理跟我們吃飯就很難得了。總理主動提出來合影,我們全家都高興壞了。
   
    新京報:總理走的時候,他說了什麼沒有?
   
    蘇洪喜:當時我們都去送總理,我兒子就大大咧咧地問:「總理你啥時候再來?」總理就說:「等著吧,就算等我退了休,自己也一定過來。」
   
    「總理,我提個意見。我們村二組的土地,三年前被征了200多畝,每畝補償1.8萬元,這有些低。我們反映三年了,希望政府能多給我們一些補償。」村民趙銀山發言。
   
    這時,灤平縣委書記畢建華解釋道:「這塊地是河灘地,政府徵用后讓北京的一家飼料企業在這裡落戶,帶動養殖業發展。當時是按國家標準足額給的補償。這家企業在縣城中心規劃區也征了地,每畝補償要比這裡多。征地類型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有些群眾心理不平衡。」
   
    「征地補償是個大問題。」溫家寶認真地說:「要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擺在第一位的是土地問題。工業用地、城市建設用地,第一要堅持農民自願,第二要給農民合理補償。土地是農業的主要生產要素,征地補償起碼要讓農民感到合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