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鞏固網路霸權 中國成網路攻擊的最大受害國(圖)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10-2-1 07: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新華網  2010-02-01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伊拉克頂級域名的申請和解析工作被終止,伊拉克被美國在虛擬世界里「抹去」。

2009年4月,摩爾多瓦發生未遂「顏色革命」,因有「推特」網(Twitter)的參與鼓動,被稱為「Twitter」革命。

2009年5月,根據美國政府的授意,微軟公司切斷了古巴、伊朗、敘利亞、蘇丹和朝鮮五國的MSN即時通訊服務埠。

2009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后局勢一度動蕩不穩。美國政府下令「推特」網站推遲網路維護時間,幫助伊朗反對派傳送信息,為伊朗局勢煽風點火。

2009年6月23 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令組建一個負責網路戰的網路司令部。

2010年1月12日,谷歌公司威脅退出中國市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隨即發表聲明,宣稱要「維護網路信息自由流動」。

2010年1月,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將三家中東電視台列入黑名單,表示將「抵制所有助長反美情緒的中東地區電視台」。

以「網路自由」的名義

1 月12日,百度網路遭遇「史無前例」的黑客襲擊,大量百度用戶長時間無法登錄;同一天,谷歌公司威脅退出中國市場。隨即,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公開為谷歌撐腰,宣稱要「維護網路信息的自由流動」。然而,希拉里以及美國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所謂「網路信息的自由流動」,而是「符合美國需要的自由流動。」

美國政府經常宣稱遭遇黑客襲擊,面臨網路戰的威脅,但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卻是,在網路戰場中,美國顯然是絕對的霸主。它不僅掌控著網路世界的管理權,也是黑客的大本營;它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引入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應用於實戰的國家。

如果說美國是冷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那麼,在網路世界它就是「超超級大國」。為鞏固和擴大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正在將觸角伸向網路世界的各個角落,只不過,它經常打著「維護網路信息自由」等等好聽的旗號。

主宰者

「在網際網路王國,美國是絕對霸主」


全球10多億網民很少有人知道,從他們打開電腦的那一刻起,從電腦的英特爾晶元到微軟操作系統,從思科的路由器到ICANN(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的域名管理系統,網際網路產業鏈上每個關鍵環節,基本上都由美國公司主宰。

在中國信息安全專家李飛看來,「在網際網路王國里,美國是絕對的霸主」。

控制根伺服器 掌握網路世界生殺大權

網路系統的核心是它的根伺服器,儘管現在網路很發達,但實際上支撐這個網際網路運轉的根伺服器的數量仍相當有限。

現在全世界一共有13個根伺服器,其中一個是主根伺服器,12台副根伺服器。主根伺服器設在美國,12台副根伺服器當中9個設在美國,一台在英國,一台在瑞典,一台在日本。

這些根伺服器的管理者都是由美國政府授權的網際網路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該機構負責全球網際網路各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的管理。

雖然ICANN自稱是非贏利性的私營公司,卻是由美國商務部授權的,這就意味著美國商務部有權隨時否決ICANN的管理權。從技術上講,一旦某個國家的後綴從根伺服器中被封住或刪除,這個國家便在網際網路世界中消失。因此,可以說,美國手裡握著網際網路的生殺大權。

伊拉克戰爭期間,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iq」(伊拉克頂級域名,相當於中文網址後綴的.cn)的申請和解析工作被終止,所有網址以「.iq」為後綴的網站全部從網際網路蒸發,伊拉克這個活生生的國家竟然被美國在虛擬世界里「消滅」了。

2004年4月,由於在頂級域名管理權問題上發生分歧。「.ly」(利比亞頂級域名)癱瘓,利比亞在網際網路上消失了三天。

「『臉譜』、『推特』都是外交工具」

谷歌這樣的網路業巨頭,本身在行業內就具有壟斷性,與美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美國矽谷一位從業多年的人員曾在《華盛頓郵報》上公開稱,矽谷的真正老闆就是「白宮、五角大樓和國會山裡面的人」,每次美國政治選舉,這些企業都是大撒金錢,在謀求政府幫助的同時,「也成為美國政府一個特殊的部門」。

美國一家網路公司的總裁傑生·利伯曼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和YouTube都是外交工具」。

由於掌握核心技術,在信息技術研發和信息產品製造過程中,美國有關企業就根據政府意圖事先做好了日後對全球進行信息控制和制裁的準備。

早在2002年,英國媒體披露了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路間諜計劃。報道稱,中情局尋求進入全世界各大公司、銀行以及政府機構電腦系統搜集信息的能力。為掩人耳目,中情局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民間身份為幌子與矽谷高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能夠從網際網路上獲取任何內容的間諜軟體。間諜軟體和其他軟體捆綁在一起,當用戶安裝實用軟體時,也會無意中自動安裝間諜軟體。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社交網站這種21世紀的「新寵」在喬治亞、埃及、冰島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09年4月,摩爾多瓦發生的一場未遂「顏色革命」因有「推特」網(Twitter)的參與鼓動,而被稱為「Twitter」革命。

2009 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后局勢一度動蕩不穩。伊朗反對派利用「推特」等社交網站傳送不實信息、發泄不滿、串聯示威,而美國政府也認為找到了對付伊朗的有效工具。當年6月15日,當「推特」打算按計劃進行系統維護時,白宮竟下令要其推遲維護時間:「伊朗正處於決定時刻,『推特』顯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你們可以讓它繼續工作嗎?」看到網站成為美國政府的「政治工具」,「推特」老闆興奮不已。

1月21日,希拉里發表演講稱,要讓網際網路信息自由地流動。就在希拉里大講網際網路信息自由流動之際,美國駐各國大使館紛紛舉行「座談會」討論。

一邊鼓吹信息自由 一邊封殺中東電視台

但在黎巴嫩,美國使館官員遭到了與會記者的炮轟。因為,美國眾議院剛剛通過一個法案,將黎巴嫩「阿·馬納爾」電視台、巴勒斯坦「阿·阿克薩」電視台、敘利亞「阿·扎瓦拉」電視台列入恐怖主義支持名單,表示將「抵制所有助長反美情緒的中東地區電視台」。

「阿·馬納爾」電視台說,美國向阿拉伯世界的輿論攻勢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民主和言論自由這兩個口號。現在看來,這不過是美國又一個用來騙人的幌子而已。

很顯然,美國所謂的「網路信息自由流動」,實質上就是讓網際網路信息按照美國的需要「自由流動」。

此外,憑藉在信息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和英語「網路第一語言」身份,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信息宗主國」。據統計,在國際網際網路的信息流量中,超過2/3來自美國,位居第二名的日本只有7%,排在第三的德國有5%。而中國在整個網際網路的信息輸入流量中僅佔0.1%,輸出流量更只佔0.05%。

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上,暢銷書《日語滅亡之時》的排名近年來一直靠前。日本《讀賣新聞》評論稱,在這個美國人用英語構造的網路世界中,上了網際網路信息便蜂擁而入,這也使許多人對網際網路時代的日語是否會滅亡非常擔憂。

好戰者

對網路戰興趣如「宗教狂熱」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美國問題專家余萬里認為,美國決策者目前意識到,網際網路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件上可以成為達到美國政治目的、塑造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有效工具。

而在美國國防大學軍事史專家丹尼爾·庫爾看來,美國對網路戰的興趣已經達到了「宗教狂熱」的程度。

關閉古巴等5國的微軟聊天軟體

2009 年5月30日,古巴、伊朗、敘利亞、蘇丹和朝鮮5國用戶在登陸MSN時出現了這樣的提示:「810003c1:我們無法為你提供 NET Messenger服務」。原來,微軟公司遵從美國官方的意志把這5個國家的微軟聊天軟體關閉了。美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擔心這5個所謂的「敵對國家」會以某種方式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利益。

其實,當別的國家還在傳統戰法上為飛機大炮而發愁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開始利用網路為國家利益開天闢地。

曾任職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托馬斯·雷德2004年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曾誘使蘇聯盜取一個改寫過的軟體。正是這個軟體在1982年引發前蘇聯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大爆炸,其破壞力相當於3000噸當量核武器爆炸。

2009年5月29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懷特曼在接受採訪時說:「對美軍來說,網路空間就是一個作戰領域。」對美國來說,組建「網路部隊」乃是情理當中的事情。

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布希發布第16號「國家安全總統令」命令組建美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支網路黑客部隊。

2004年夏天,布希簽署秘密文件,同意國防部對敵方電腦發動「黑客式毀滅性」襲擊。

2008年初,布希又就賦予國防部更大的網路戰反制權表態,允許美軍主動發起網路攻擊,破壞對方指揮控制,甚至控制對方的商務、政務等民用網路。

2008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立網路司令部,稱其任務是保衛自己的網路安全和進攻他國網路。

組建全球第一個網路司令部
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期間也一再強調網際網路對美國的重要性,被稱為「網路總統」。

就職不久,他要求有關部門對美國網路安全做出評估,並要為更大方位地實行信息霸權做準備,繼續完成控制新一代網際網路根伺服器的工作。

為佔據網路戰中的優勢地位,2009年6月23 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正式下令組建一個負責網路戰的網路司令部,並推薦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陸軍中將基斯·亞歷山大出任該司令部首任司令。

2009年10月,美軍網路司令部正式掛牌,下屬軍種司令部也相繼組建,這—美軍歷史上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個三軍統一的網路司令部一時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人才問題是美軍網路司令部所面臨的首要挑戰。為此,他們盯上了昔日被政府追捕的黑客們。

美軍網戰部隊人數近9萬人

美軍招募網路戰士的基本途徑主要有3種:一是刊登廣告招募「網路真人」。因為經濟衰退,眾多一度只去矽谷求職的青年才俊,開始加盟「政府網路黑客」這一隊伍。

二是每年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全球黑客大賽和不同級別的黑客競賽中選拔人才。每年8月,黑客大賽都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攻陷市面上最強的殺毒軟體,誰就能贏得高額獎金和「超級黑客」的稱號,同時還可能在美軍軍方謀得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

三是對於其他國家舉辦的黑客大賽,美國軍方也積極參與。比如2009年4月12日,韓國搭台請來全球頂級黑客同台競技,美軍就有人在現場等著挖人。

雖然美軍從未公布過網路部隊人數,但根據對美軍黑客項目跟蹤了13年的防務專家喬爾·哈丁的評估,目前美軍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戰專家,5萬~7萬名士兵涉足網路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軍的網戰部隊人數應該在8.87萬人左右。這意味著美軍網戰部隊人數已經相當於7個美軍精銳101空降師。

各國掀起網路軍備競賽


中國網際網路中心的劉志江表示,美國的強硬態度打破了其他國家對全球網際網路安全問題的幻想,在接下來的時間中,發展各自國家的安全體系會成為主流。事實上,各國早已掀起了一場網路軍備競賽。

日本:建5000人網路部隊

2005 年3月18日,韓國外交通商部網站遭到日本黑客攻擊,網站首頁被迫關閉了數小時,致使該部隨後向韓國的駐外使領館發出了網路恐怖襲擊的警告。儘管這是民間的行為,但從中或許可以推測出日本網路戰的可能作戰形式。在日本2005年~2009年的《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中,就已明確提出了新的作戰理論—— 「癱瘓戰」。

日本防衛廳今年已經組建了一支由陸海空自衛隊計算機專家構成的5000人左右的網路戰部隊,專門從事網路系統的攻防。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的攻擊,同時研製開發可破壞其他國家網路系統的跨國性「網路武器」,它還負責自衛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防護、清除病毒、修復程序以及研究網路戰的有關戰術等等。

韓國:今年建網路司令部

2009年7月7日晚,韓國總統府、國防部、外交通商部等政府部門和主要銀行、媒體網站同時遭黑客攻擊,癱瘓時間長達4小時。事件發生之後,韓國國防部加緊準備組建網路司令部。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防部決定在2010年設立「網路(信息保障)司令部」。韓國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準備集合分散在各個軍隊的網路戰專家,組成400~500人規模的司令部,預計將於2012年創建完畢。」

報道稱,韓國國防部網路司令部的創建計劃是為了應對朝鮮的網路軍隊。據韓國軍機務司令部掌握的資料顯示,黑客對韓國軍隊網路的攻擊平均每天達9.5萬多次。其中還有發給韓軍事指揮官和國防部主要負責人的企圖盜用個人電腦中軍事情報的黑客郵件。

俄羅斯:打贏「第六代戰爭」

自200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了《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以來,俄報刊上出現了一大批關於網路信息戰的文章。在俄軍看來,網路戰「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變相的突擊樣式,起到了與火力突擊效果相同的作用」,而網路電子戰器材,也已成為直接毀傷敵人的強大手段。如今,網路信息戰已經被俄軍賦予了極高的地位——「第六代戰爭」。他們認為,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必須要奪取並掌握制信息權和制電磁權。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黑客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的「聲譽」。俄羅斯數學基礎教育紮實,具有優良的「黑客」成長土壤。他們可以用相當有限的設備干出令人吃驚的事情,而且,俄羅斯的黑客們都有很強的編程技巧。

印度:徵召「黑客」入伍

相對於其他軍事強國,印度不但在信息戰硬體上加大了投入,而且還充分發揮了自己軟體開發水平高的優勢來積極準備網路戰。

目前,印軍組建了陸海空三軍聯合計算機應急分隊,並計劃徵召「黑客」入伍。同時,印軍也在陸軍總部建立了專門負責網路中心戰的網路安全部門,還將在所有軍區和重要軍事部門的總部建立網路安全分部。這些部門將負責審查印軍現有網路的安全狀況。

為了彌補軍方信息技術的不足,充分使用民間資源,印度軍方希望私營部門能夠積極參與網路安全先進技術的開發,減少軍隊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以色列:早已大打出手

以色列軍隊可能是除了美軍之外網路戰實踐經驗最為豐富的軍隊,因為在持續不斷的中東衝突中,以色列的網路戰部隊早已同他們的網上對手交了火。

為防止阿拉伯黑客入侵,以色列軍方為其功率強大的計算機配備防禦系統,能夠有效地防止陌生郵件和病毒入侵。

與此同時,以色列也重視從民間收集科技人才,招募黑客,以組建自己的網路戰部隊。1998年2月成功侵入美國國防部及海軍和空軍系統的跨國「黑客邦」領袖 ——以色列青年埃胡德·特南鮑姆,就被以色列軍隊徵召入伍,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從民間被公開應徵入伍的「黑客」。

中國現狀

中國:最大「受害國」


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網際網路網民數量達到3.84億,手機上網用戶達2.33億。但由於我國網民缺乏網路安全防範意識,且各種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的漏洞不斷出現,使我國極易成為黑客攻擊利用的首選目標,網際網路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在谷歌事件發生后,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運行部副主任周勇林表示,我國已成為網路攻擊最大的受害國。

外資網際網路巨頭控制中國網際網路產業

以目前全球感染量最大的「飛客」蠕蟲為例,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2009年下半年監測數據表明,我國境內每月有1800餘萬個主機IP受感染,佔全球感染總量的30%,是全球「重災區」,占各國感染比例的第一位。「飛客」蠕蟲的大範圍傳播也已經形成一個包含上千萬被控主機的攻擊平台,不僅能夠被用於大範圍的網路欺詐和信息竊取,而且能夠被利用發動大規模拒絕服務攻擊。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十餘年裡,外資紛至沓來進入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在為中國普及了網際網路的同時,也逐步從資本層面控制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微軟、谷歌、雅虎、亞馬遜、eBay這些網際網路「產業巨頭」,還是諸如日本軟銀這樣的「資本巨頭」,這些境外網際網路巨頭長期以來在中國四處覓食,並進一步擴大地盤。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下轄的「中國B2B研究中心」一針見血地指出,網際網路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已是我國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網際網路產業的主流由外資控制,其影響力不亞於一個國家的軍隊由外國勢力操縱,引發的種種潛在後果將十分嚴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寶國認為,對於我國來說,當前加強信息安全工作,應該著重從有序管理、技術自主、系統可控、國際合作這幾個方面入手。但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研究員牛新春看來,要在短期內改變中國的弱勢地位還很難。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沙發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2-1 10:2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還需在科技方面努力並留住人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3
zhousx18 發表於 2010-2-1 11:27 | 只看該作者
不知中國在最近經濟衰退期間在北美大肆招聘又沒招到人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78

帖子

2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9
4
漢白玉 發表於 2010-2-1 16:35 | 只看該作者
網路戰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變相的突擊樣式,中國,還是土槍模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5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0-2-2 04:47 | 只看該作者
在網路戰中. 中國必需加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