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模式重開價值較量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29 2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1-29)

  ● 偉達

  最近中美兩國政府就「谷歌」事件展開的新一輪爭執較量,在檯面上主要圍繞著對網際網路開放態度與程度問題,深層則似乎代表著中美雙方的競爭搏弈又回升到價值層面。

  「回升」在這裡意味著中美之間曾在1949-1972年,和1989-1994年之間,出現過兩次價值與體制對立爭執的高峰。第一個高峰由於1970年代起中美聯手制衡前蘇聯的戰略需要,及中國自1970年代後期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路線,而逐步趨於平緩和邊緣化;而1989年起的第二個高峰,則由於東西冷戰大背景的隨後消失,及中國經濟與社會自1992年後的新一輪開放發展,而被雙方默契擱置甚至超越。

  那麼目前這一輪價值之爭回升又是基於何種歷史的大背景呢?隨著中國重新崛起的大趨勢在本世紀初時端倪顯現,當時篤信「新保守主義」的美國小布希政府的一個主要戰略目標,就意在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

  但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對既定戰略重點與出擊方向作出關鍵調整,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開始催生所謂「中國模式」,並在貿易金融等方面與美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捆綁態勢。中美之間的傳統意識形態之爭,正逐步被中國應如何做負責任的大國、台灣問題、平衡貿易逆差、產品質量、匯率升值等熱點話題所取代。

中美實力消長

  與此同時,美國自己的實力也由冷戰結束后的如日中天而漸漸滑向低谷,其兩大惡性成因就是誤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潭,及經濟上引爆2008年秋天開始的金融海嘯及經濟大衰退。雖然中國目前整體綜合國力尚不及美國,其發展勢頭已接近美國甚至開始與之並駕齊驅。

  美國模式目前毫無疑問地面臨中國模式的嚴峻挑戰。但美國始終認為自身的模式雖不完美,但具備更多的合理性與優點,其儘管承認中國模式不無可取之處,但很難會向中國模式的主要原則和價值取向認同靠攏,而是要繼續加強和維護美國自己模式的威信和號召力。

  於是中美模式之間的更多摩擦就在所難免了。

  本來,美國入侵佔領伊拉克及中國的和平發展策略,已經讓美國模式在國際政治上輸了一輪。奧巴馬入主白宮后,很快制訂了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希望為美國爭回國際聲譽和優勢。

  經濟上2009年奧巴馬政府初步穩住了急劇衰退的局面,而中國政府也通過刺激和注資,使得經濟繼續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但雙方也都還面臨著深層的嚴峻經濟問題。美國集中在債務、金融和失業方面;中國集中在土地、環境、產權、低端產業鏈和貧富懸殊等方面。

  總體來看,兩個不同模式在經濟方面的競爭目前基本處於平手局面。

  既然如此,因美國又必須繼續與中國模式競爭,於是目前通過「谷歌」等事件又重新「回升」到價值層面,也就不是什麼太意外的選擇了。

  這乃表明美國認為信息流通及言論自由是中國模式的一大「軟肋」,從此個方向為美國模式尋求得分是有機可乘。國務卿希拉莉甚至還從歷史中找來靈感,參照冷戰時西方要突破前蘇聯集團的「鐵幕」、「竹幕」之說,發明了一個「信息幕」的新詞。

  那麼美國選擇的較量方向是否是中國的真正「軟肋」呢?筆者以為,這要從兩方面來看:比起美國這種既出兵入侵伊拉克, 又能產生電影《阿凡達》這樣的高調反戰作品的社會輿論環境,中國可能還確有差距;但與自身的歷史背景及沿革相比較,目前中國的言論和思想環境確實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於是面對目前的「谷歌」爭執,中國的態度其實可以很簡單:如果自認為無所謂,也就不必再意別人瞎叨叨;但如果發現在此方面確實還可以更多改進,那就應該抓緊努力提高,待自己優勢真上去了,對手也就自討沒趣了。


作者在美國從事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諮詢


《聯合早報》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