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解讀國務院拆遷新條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29 2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29


【大公網訊】暴力拆遷、極端對抗、因拆暴富……針對「拆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經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徵求意見,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擬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並於29日正式公開徵求民意。

直面「拆遷」矛盾新條例應運而生

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金華村村民唐福珍在前夫胡昌明房屋被強行拆遷時,點燃汽油自焚,後因搶救無效於11月29日不幸死亡。

隨後,12月7日,北大五名教授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修改《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這些事件經媒體報道後,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拆遷及拆遷條例修改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2009年12月16日,國務院法制辦召開專家研討會,聽取了包括北大五名教授在內的民法、行政法方面的專家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修改工作的意見。2010年1月20日,國務院法制辦再次組織專家座談,聽取專家的意見。

北大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參加了這兩次會議。他說:「在這兩次研討會上我感覺到,整個討論都是比較開放、充分的,也是比較深入的。對比兩次研討會所形成的稿件,我感覺專家參與座談不是走過場,而是各種意見得到了充分吸收消化。」

在多次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經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並於29日公開徵求民意。

北京才良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王才亮對記者說,毫無疑問,在拆遷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國務院法制辦公開這一徵求意見稿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房屋徵收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公開徵求意見體現了立法民主,能夠有力遏制閉門立法中利益集團所施加的負面影響,有利於制定出一部符合憲法和物權法規定,並能真正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人合法權益的法規。」王才亮說。

從「拆」到「搬」:折射出法治理念的進步

正式公佈的徵求意見稿無論從名稱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有很大的變化。根據徵求意見稿的規定,只有因七種「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徵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徵收人同意,方可進行危舊房改造……

「這次徵求意見稿名稱叫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雖然僅僅是一個名稱,但伴隨著名稱的改變,其內部的制度也有很大的變化。」王錫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徵求意見稿予以了較高評價。

王錫鋅認為,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強調的是「管理」,而新名稱體現了由單向的管理到對公民私有財產權的尊重和保護。而且徵求意見稿中摒棄了「拆遷」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搬遷」,從「拆」到「搬」也折射出一種法治理念的進步。

「拆遷這個概念從法律上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適當的概念,因為拆遷僅僅是一個行為。而且這個概念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帶來很多問題,造成一種不良的社會心理暗示。」王錫鋅說。

王錫鋅認為,徵求意見稿不僅在理念上而且在制度規定上也有很大進步。

「目前,由商業利益導致的拆遷佔大多數,但是都披上了公共利益的外衣。從徵求意見稿的規定可以看出,將來政府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只適用於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且什麼是公共利益,也做了相對現實可行、合理的界定。」王錫鋅說。

此外,在徵收程序上,徵求意見稿也注重程序公正,通過盡可能的公開,引入專家建議、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機制,以及內部的層級審查與司法監督,來使程序、決策更加民主、合理,並使當事人的權利得到更好保護和救濟。

徵收補償:盡可能做到公平合理

前不久,貴陽警方通報了一起性質惡劣的暴力野蠻拆遷引發違法堵路群體性事件的處理結果,其中受雇於開發商、參與野蠻暴力拆遷的20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故意損壞財物罪被刑事拘留。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因拆遷補償難以達成一致,暴力野蠻拆遷事件時有發生。個別開發商對拒絕拆遷的所謂「釘子戶」,採取恐嚇、威逼、停水、斷電甚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不顧一切先推倒房屋再說。

王錫鋅表示,拆遷過程中大量的野蠻、暴力、脅迫方式都是非法的,即便是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也沒有賦予拆遷人這樣的權力。

有關專家認為,其實多數老百姓並不反對拆遷,關鍵是補償不到位或標準太低。

針對補償、強制拆遷等矛盾突出的問題,徵求意見稿專門作出了規定:貨幣補償的金額,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生效之日類似房地產的市場交易價格;房屋徵收部門及其委託的單位不得採取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等方式實施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暴力、脅迫以及其他非法手段實施搬遷。

「房屋的徵收、補償是原來拆遷制度中比較核心的問題。一旦把拆遷的目的搞清楚了是不是為了公共利益,以及把補償盡可能做到公平合理,可以說房屋徵收補償中遇到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王錫鋅說。

新華社北京28日電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