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恐綠症」拖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10-1-28 07: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大公報  2010-01-28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首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日前達成了多項共識,包括協議的正式名稱、雙方同意協議的基本內容涵蓋兩岸間主要的經濟活動以及遵循「先易后難」的協商原則等,可謂收穫頗豐。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於各界關注的下次會談時間,兩會卻未達成共識:國台辦表示「儘快舉行」,而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則以「相關統計資料必須要進一步計算」為由,認為難以確定時間。
   
    大陸方面對於兩岸簽署 ECFA一向持積極和支持的態度,因而國台辦的回應並不出人意料,倒是台灣方面立場轉向曖昧頗耐人尋味。馬英九早在二零零八年大選期間就提出要與大陸洽簽 ECFA,上台後還多次單方面提出簽署的進程,諸如「第三次陳江會展開協商」、「二零零九年底前簽署」等,其迫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東協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已於今年一月正式生效,中國大陸與東協成員的九成進出口產品將免關稅,但台灣還要繳較高的關稅,競爭力大減。
   
    然而,由於馬團隊在金融危機、「八八水災」、美牛風波、地方選舉等事件中,施政屢屢受挫,執政信心不如從前,並出現膽怯心理,即使是理直氣壯的事,一遇民進黨,便矮了半截,表現在推動ECFA上,則是為了安撫泛綠陣營,而作出一些調整,殊不知「矯枉過正」。從ECFA的兩次改名便可見端倪。馬英九在去年一月提出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但由於其英文名稱與香港和大陸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相像,民進黨即批馬「自我矮化」。馬遂把CECA改名為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然而,去年底有民調顯示,約半數民眾不知ECFA為何物,民進黨又宣揚「ECFA沒有民意基礎」,馬政府只好再改為「兩岸經濟協議」,讓民眾「易懂」。然而,ECFA名稱中的精髓正是「合作框架」,是指兩岸經貿交流進入制度化和常態化,如果只剩下「經濟協議」,那就把ECFA的意義大大降低了,似乎只是等同於「陳江會」所簽署的普通協議,也不符合二○○五年「胡連會」五項共識之一的「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精神。因此,為ECFA「正名」便成了日前兩會的任務之一。現今兩岸已同意名稱中須含有「框架協議」或「架構協議」的字眼。
   
    種種跡象表明,馬政府在推動ECFA時,一遇民進黨施壓,便步步後退。此次兩會未能就下次協商的時間達成共識,與此不無關係。下月二十七日島內將舉行四席立委補選。由於國民黨在一月初三席立委補選中吃了「大鴨蛋」,再
   
    加上民進黨在這幾次選舉中炒作ECFA得逞,因而對推動ECFA顯得更加謹慎。不知這對馬政府到底是禍?還是福?
   
    儘管島內對ECFA存有一些疑慮,但大部分民眾對於馬英九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上都給予了較好的評價。而當馬在「內政」方面乏善可陳時,「兩岸關係」便在其施政成績單上的「一枝獨秀」。因此,在推動ECFA上,馬不應放緩步伐,而應展現當初的雄心壯志,積極推動簽署,讓民眾早日得到實惠和好處;至於ECFA所引起的爭議,不應迴避民進黨的炒作,而應主動拋出議題,與之辯論,加深民眾對ECFA的了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