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低血壓的注意事項

[複製鏈接]

1290

主題

1504

帖子

102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絢麗多彩 發表於 2010-1-25 16: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血壓給人們健康帶來的危害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但低血壓給健康造成的影響許多人尚未認識。在門診經常聽到病人向醫生說自己早晨起床時感覺精神疲憊、頭暈、眼前發黑,在床上躺一會兒好一些,尤其午飯後嗜睡,精神無法集中,到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幹部病房主任夏雲峰說,這可能是低血壓引起的。

  夏雲峰說,低血壓一般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俗稱高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低壓)低於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於100/70毫米汞柱,也稱為低血壓。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低血壓多見於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平時我們所說的低血壓多為慢性低血壓,即血壓長期偏低,多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癥狀。據統計,低血壓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達10%。

  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體質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和繼發性低血壓三類。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體位性低血壓是指患者體位變換時如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並伴有頭暈、眼前發黑、噁心、心悸、頸背部疼痛等明顯癥狀。體位性低血壓一般與某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等。繼發性低血壓是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藥、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也有的人本身有高血壓病,總希望血壓能降得快一點兒,降得低一點,因此用藥過量,導致血壓突然降低,並隨之帶來一系列的癥狀,醫學上稱為相對性低血壓。

  低血壓病人多數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少數可表現為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等。癥狀嚴重的可出現直立性眩暈、四肢冰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甚至昏厥。這些癥狀主要是因為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灌注不足,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尤其影響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如果低血壓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會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導致視力、聽力下降,精神疲憊,心情壓抑,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獃,嚴重的可因灌注不足而導致大面積腦梗死和心肌缺血、心絞痛等。

  夏雲峰說,癥狀不明顯的低血壓患者一般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治療,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適當注意營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即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功能。對於癥狀明顯或影響正常生活的低血壓患者要及時到醫院治療,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生活規律,注意休息。勞累、睡眠不足會使血壓更低,因而應保持作息規律,避免過勞、熬夜。每天睡覺前最好能洗個熱水澡,加強血液循環,但時間不要太長,入浴時要小心突然起立而暈倒。

  避免長久站立或突然改變體位姿勢。在撿取地上東西時,不宜直接低頭彎腰,應先蹲下。夜起或早晨起床之前要先在床上活動一下之後再慢慢起床,千萬不要起床過猛,以防短暫性大腦缺血。生活環境溫度不要過高,以免血管舒張、血壓下降。盡量少穿衣領太高、太緊的衣服,防止壓迫到頸動脈竇引起血壓驟降而昏倒。

  調整飲食,增加營養。中國傳統養生醫學認為生薑、桂圓、紅棗、核桃、人蔘、五味子、山藥等食物有助於健神補腦,改善低血壓現象。由失血及月經過多引起的低血壓可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及銅、鐵元素的食物——肝類、魚類、奶類、蛋類、豆類以及蔬菜水果等。與高壓病人相反,低血壓患者應選擇適量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忌食生冷及寒涼、破氣食物, 如菠菜、蘿蔔、芹菜及冷飲等,少吃玉米等降血壓食物。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運動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增強心血管功能,進而改善低血壓癥狀。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恆。有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要避免做久站或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項目;因患有某些疾病而引起低血壓的患者,在運動之前應先做一個健康檢查,在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以免發生運動性意外或損傷。

  聽從醫囑,緩慢降壓。高血壓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在醫生指導下平和緩慢地降壓,不可過於心急,一下子把血壓降得過快過低。重症低血壓並伴有明顯癥狀的患者,必須給予積極治療,防止因灌注不足引起的大面積腦梗或心肌缺血等嚴重後果。近年來推出α受體激動劑管通,具有血管張力調節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滯,並能收縮動脈血管,提高血壓,增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癥狀,適合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使用。中藥如生脈飲等對治療低血壓也有較好的效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