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中國為什麼重視參與國際維和行動?

[複製鏈接]

1290

主題

1504

帖子

102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絢麗多彩 發表於 2010-1-24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隆重國葬八位在地震中不幸犧牲的烈士后,中國軍方隨即宣布重新派出四名最優秀的維和警察接替犧牲同志的工作!可謂是前赴後繼、赴湯蹈火。



中國為什麼重視參與國際維和行動?

參考聯合國章程以及國際社會安全的需要,博主認為中國積極參與維和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國家利益永遠是首要考慮的。

1999年以前,中國幾乎拒絕參與任何的國際維和行動。事實上,中國並不是沒有參與國際維和的能力!而是時刻被國家政策所限制。總有一些人員、相關部門拿不干涉別國內政為借口反對出兵維和。

時過境遷,隨著國際問題的增多特別是中國軍方的自信空前高漲,適時參與國際維和被提上日程。1999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派遣維和警察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000年1月,首次向東帝汶派遣15名維和警察。

截止2009年8月,中國成為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人數第14位的國家。中國向維和行動提供軍人、警察和軍事觀察員。中國派遣的維和人員人數比其他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都更多。由於中國更深入的參與維和活動、提供工程人員、運輸部隊和野外醫院,中國向維和行動提供了關鍵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毫無疑問,中國不斷擴大參與維和努力的關鍵因素是中國在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如此相呼應的是,國際社會也期望中國向全球和平和安全做出更多的具體貢獻。很顯然,中國正在對這些期望作出回應。

第二、參與國際維和能促進國家雙贏。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維和,那不是作秀式的躲貓貓,而是真刀真槍的實戰考驗!中國已經超過20年沒仗可打了,這對一個大國來說並不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作為參考,美國、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很值得「相關部門」學習的。

走出去,也成了中國軍方唯一的實戰鍛煉方式。參與國際維和則是最好的方式!具有通用的法律認可。

一方面,中國軍隊從參與多國維和行動受益巨大。包括獲得在各種不同種類的行動的實踐經驗,也從海外的訓練和同其他國家軍隊的合作中學到不少東西。

事實上,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也增加了維和行動的合法性!這也是對國際維和行動的最好貢獻。

不過,參與海地維和行動還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兩岸因素。作為為數不多的與台灣「邦交國」海地,中國大陸有相當敏感的態度。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台灣與海地建交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而中國大陸只是在1998年才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設立了貿易辦事處。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候,兩岸都在海地展開外交攻防戰。

如今,中國大陸不僅擁有台灣在海地的一切本錢,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給海地很多實在的政治支持!畢竟中國大陸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

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正常,外交休兵已經達成口頭上的共識。遺憾的是,在此次的海地地震大救援中,台灣方面拒絕和大陸救援隊形成統一體。

回顧歷史,台灣的每次回歸都不是和平方式的事實。兩岸之間的有形無形中的較量還會繼續存在。

外界相信,中國繼續派出維和警察到海地就是繼續爭取海地的有效動作。

第三,加強被國際認可的力度。

中國維和部隊一直被評估為專業性最高、訓練最好、最有效和最守紀律的維和人員。據信,中國的所有維和隊員都被聯合國授予榮譽勳章。中國軍人越來越多的參與維和使命的領導層,並參加決策。中國增加參與維和,提高了聯合國維和使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非洲歷來都是中國重視的地方。曾經,軍委胡主席在非洲的某個國家檢閱維和部隊!反響巨大。

中國跟非洲國家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紐帶的加強需要更好的管理,以便完成中國在該地區的維和努力。據統計,中國的維和部隊的70%部署在非洲。

中國目前派遣的大約2000人的維和隊伍,相比中國整個軍隊的規模來說,還不夠大。相比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奈及利亞,不管是絕對維和部隊人數,還是跟本國軍隊人數相比較,這些國家派出的維和部隊都比中國多。

相比美國在作戰部隊的參與方面和陸地以及空中運輸能力方面的貢獻,中國軍方仍需做出有魄力的決策。

革命尚未成功,我等仍需努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