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聊音樂和歲月

[複製鏈接]

72

主題

155

帖子

7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alkingman 發表於 2010-3-3 2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父親曾向我轉述過一位音樂大師的話說:「音樂能洗去人們心
靈的塵埃!」 我當時就納悶,這心長在肚子里,要洗也是醫生的活,怎麼就讓音樂
給做了呢?不過看著我老爸那張深沉嚴肅的臉,我沒敢問。

我爸不知是要洗去我心靈的塵埃(其實我一個娃娃有什麼塵埃?),還是要防止我的
心靈落上塵埃?總之,他很早就讓我聽他所喜愛的古典音樂,從巴赫的宗教音樂到
貝多芬激奮抗爭的交響曲,從舒曼浪漫的夢幻旋律到柴科夫斯基悲涼的哀鳴,我可
沒少聽。可惜,聽了也白聽,我那時一個沒經人事的孩子,那聽的懂大師們集其一
生的喜怒哀樂和歲月滄桑所鑄就出的曠世之作呢?

直到上大學,我的內心都對古典音樂持排斥的態度。從小到大,我曾狂熱的追捧過
那些歌頌紅太陽的歌曲,也曾為海外漂來的靡靡之音和校園歌曲所痴迷,可就是與
古典音樂無緣。儘管有時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也附庸風雅裝模做樣的聽聽古典音
樂,但它從未真正打動過我。這可能就是人們所說的,沒有經歷過歲月的人,是無
法去理解蘊藏在音樂里的歲月。

後來, 當我經歷了一些歲月後, 一件小事在不經意間為我打開了通往古典音樂殿
堂的大門,這才使我與古典音樂開始結下了些緣分。

那是我來美國讀書以後,有一段時間我的情緒很低落,曾經非常熟悉的文化氛圍變
的遙不可及,久以習慣了的父母親友的關愛,已變成淡淡的回憶,唯一能給我一點
安慰的妻子,為了生計又在外邊打工。那時,每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那冷清孤
寂的小屋,總有一種很悲涼的心境,總感覺到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想發泄,可就是不
知怎麼才能發泄。

有一個晚上,我一個人百無聊奈的將一盒,擁有很久的古典名曲集錦的磁帶,放到
了錄音機里,然後,照例一個人坐在那發獃,不知什麼時候,錄音機里流出了一陣
低婉哀涼的音樂,在靜靜的夜晚,它那如泣如訴的旋律竟與我當時的心境是如此的
吻合,我的心竟被它深深的牽動著,我的思緒隨著它慢慢的舒展著,胸中那股蓄積
多日的鬱悶竟如此流暢的渲泄了出來。從那一刻起,我才真正開始領略到音樂的魔
力,才開始知道音樂是怎樣洗去人們心靈塵埃的。

後來,我知道了那天我聽到的曲子是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這首樂曲的主
旋律,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莊園旅居時,從一個
當地的泥水匠處聽來的,這是一首小亞細亞的民謠,當柴科夫斯基聽到這娓婉低沉
的民謠時,他聯想到俄羅斯人民正經受的苦難生活,突然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所
以他創作出了這首傳世之作,曲中低婉哀涼的主旋律,尤如俄羅斯勞苦大眾在痛苦
的啜泣。據說本曲曾使俄國大文豪 --- 列夫,托爾斯泰老淚縱橫。為什麼托爾斯泰
會流淚?這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同樣的歲月,所以在音樂中找到了共鳴。

我以前也聽過這首樂曲,但只是覺著它的曲調好聽,也沒有太深的感受。而在經歷
了一些艱難歲月後,我才開始領悟到曲中深邃的生活底蘊和厚重的歲月積累。所以,
據有不同歲月積累的人,對於同一首樂曲的解讀是不同的,音樂實際上就是音樂家
用流淌的文字寫出的他們生活的感悟。不過,與文學家的作品不同,音樂是無字化
的,你必須要用你的心去讀它。所以,讀起來就難的多,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歲月
生活積累所給予的悟性,是很難真正「讀」懂那些音樂大師們飽含歲月滄桑的曠世
之作的。
假如你要認識我,請到天涯海角來。

83

主題

321

帖子

25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3
沙發
作者明日 發表於 2010-3-4 08:56 | 只看該作者
能欣賞音樂的人是有內涵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