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專家:GPS急需升級,以應對北斗戰略衝擊(圖)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1-20 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斗二代衛星模型圖

  北京時間1月17日零時1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前兩顆分別發射於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這標誌著中國自行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針對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展,美國航天專家則建議美方儘快升級GPS(全球定位系統),以確保其在衛星導航領域的絕對優勢。

  《青年參考》報道,近年來中國在衛星導航應用領域發展迅速,車載GPS已走入了千家萬戶。不過,必須強調的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絕大多數應用是建立在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基礎上。美國一旦關閉對中國的GPS應用,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擁有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太空計劃透明

  在發射的前兩天(1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對外發布消息,稱於近日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就在同一天,為推動公眾更多了解「北斗」導航衛星在研製、發射、運行、應用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及相關信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方網站(www.beidou.gov.cn)正式開通。據該網站介紹,按預定計劃,在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在軌衛星向用戶發布標準時間信息)等能力;到2020年,將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中國政府就提前公布了大量信息,國內媒體也進行了充分報道,當時連許多美國人都對中國政府在載人航天政策上的透明度感到驚訝。今年1月11日,新華社報道在中國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隨後國內許多媒體和專家也對該試驗進行了充分解讀。

  聯繫到近些年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這些新進展,無論在載人航天領域還是反導試驗領域,人們都會看到中國的太空計劃有著很高的透明度,這就從事實上推翻了不少國外研究機構和個人指責中國「太空計劃不透明」等言論。

  美智庫說「北斗」與GPS抗衡

  香港《亞洲時報》1月6日報道,美國智庫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國項目部主任孔哲文(Eric Hagt)說:「2010年是『北斗」系統至關重要的一年,該系統將為中國提供獨立的定位/導航能力,這不僅會衝擊商用導航領域,還會因為中國減少了對美國GPS的依賴,而產生更大的戰略衝擊。」

  馬來西亞新聞網15日載文稱:「『北斗』導航系統有望與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分庭抗禮。」


第三代GPS導航衛星模擬圖(資料圖)


  美國「防務技術」網發文說,儘管中國之前通過「伽利略聯合執行體」向「伽利略」導航系統注資,但從長遠看,「北斗」可能會從一個地區導航系統的升級版,轉變成為GPS和「伽利略」的全面競爭對手。

  美國太空評論網刊發了航天專家泰勒·迪納曼題為《中國的壓力推進美國GPS系統升級》的文章,稱中國正試圖借鑒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的某些做法:「伽利略」計劃通過使用與美國GPS的M編碼頻率非常接近的信號,這麼做可謂利用了美國人「投鼠忌器」的心理,一方面美國人自己不會貿然關閉該頻率的信號,另一方面,如果他人干擾該頻率,也會影響GPS衛星導航系統而遭致美國人報復。文章說,很明顯,中國已經利用自己在「伽利略」計劃中的角色,從歐洲同行那裡獲得了類似的寶貴經驗。迪納曼在文章末尾建議,對美國人而言,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研製一套更高品質信號的GPS系統,即由現在的GPS-3系統升級到GPS-4,從而讓美國繼續穩坐衛星導航技術的頭把交椅,還能阻止歐洲和中國取得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導航、授時和定位能力。

  「北斗」有三大競爭對手

  從國際範圍看,目前與「北斗」導航系統功能相類似的系統有三家: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導航系統,以及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

  美國的GPS是一個中距離圓型軌道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時間標準。系統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和維護,1994年全面建成。該系統包括:太空中的24顆GPS衛星;地面上的1個主控站、3個數據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以及作為用戶端的GPS接收機。只需其中3顆衛星,就能迅速確定用戶端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及海拔高度。GPS系統的一大優點是使用過程中,接收機不需要發出任何信號,從而增加了隱蔽性,提高其軍事應用效能。

  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建設始於2003年,該系統主要是供民用,與設計作軍事用途的GPS系統不同。因為美國保留可限制GPS的信號強度、準確度,甚至把整組系統關閉的權力,所以當美國介入某場重大戰爭時,歐洲的民間就會無法使用GPS。因此「伽利略」系統常被看做歐盟在衛星導航領域向美國叫板的工具,政治色彩比較濃郁。「伽利略」系統的建設幾經波折,預計在今年開始運作。

  俄羅斯研發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由衛星、地面測控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系統由21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組成。格洛納斯系統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2年發射首顆衛星入軌。在技術上格洛納斯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比GPS要好,但定位精度不及GPS系統。

來源:星島環球網 2010-01-20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