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博會震蕩晚清王朝 放棄對西方文明的排斥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23 2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0-1-23 21:42 編輯

  2010年01月19日11:20   中國青年報 



中國官方在世博會的首張照片,攝於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

1910年,辛亥革命在即,清政府風雨飄搖。這當口,出版商人張元濟從國外寄回了幾封信,發表在報紙上。

這些信談論的是許多人已經熟知的話題。它們的作者,一名曾參與百日維新的前翰林,剛拜訪了正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世博會。

張元濟原本是去考察西學的。他和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知識分子一樣,相信去西方的旅行可以得到救國的啟示。但7次踏進世博會會場后,他首先感到了羞愧。

他的國家人口世界第一,卻只在偏頗之處有個小小展館,和越南、寮國比鄰,氣象不但無法與法、德等大國相比,甚至還比不上袖珍小國摩洛哥。

他那地大物博的祖國,展館里商品匱乏,數來數去,仍舊只有漆器、刺繡等等老花樣,尚不如蘇杭一家雜貨店裡種類繁多。而相比之下,鄰國日本的展品則「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最讓張元濟感到羞愧的,也許是外國遊客的反應:展場冷冷清清,西方人絕少光顧、駐足,即便偶然經過,也是「指指點點、搖頭蹙額、不屑一顧,旋即轉身離去」。

寄自海外的這些信件,深深刺痛了許多國人。

這種刺痛已經不再陌生,自1840年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炮艦、條約,早已把這個國家的美夢砸碎了。為改變國勢,上至官員、下至知識分子,在這個國家已經進行了幾乎所有可能的嘗試,興洋務、搞變法,就在前幾年,朝廷還下令施行了憲政。

但這一切,都不如一場世博會讓人看得更清楚:這個天朝上國,在世界上已經如此羸弱。這已經不是世博會第一次給他們帶來震蕩了。

1

若干史料表明,1851年英國興辦世博會,是為了開拓市場、展示國威。忙於修建水晶宮的英國人未必料到,他們給遠在東方的中國,帶來一個打量世界的契機。

10年前,正是英國打開這個國家封閉的大門,讓士大夫們對未知的西方世界充滿好奇。先前,他們只能通過零星的見聞來進行想象,號稱「攬盡萬國奇珍」的世博會,則一下子將這個世界最先進之處收集在一起。

已很難想象,1876年李圭初次進入世博會是何心情。在位於美國費城的會場里,這個中國海關文員面對叫不上名字的機械和發明,在書里記下絮絮叨叨的驚訝和感慨。

此時,電話機已經被擺在了世博會的會場供人觀瞻。而地球另一面,當李圭準備乘船出行時,他甚至還不相信地球是圓的。直到他自上海起航一直往東,最後又回到上海,才「無或疑矣」。

作為第一個代表官方參加世博會的中國人,李圭在他的《環遊地球新錄》里,詳細描繪了巨大的蒸汽機和精密的打字機,並忍不住在描繪的末尾加上「是可異也」的感嘆。他四處考察美國人的機械、水利,有不懂之處便「就詢洋人」。此外,他還在書里對西方「政治之善」進行探討,介紹當地婦女地位的平等,並對國內鄙夷現代機器的心態進行反駁,強調「凡機器之可以利民者」,不應廢而不用。

2

在世博會上,李圭還看到了中國幼童在美國學習的英文作業。這些幼童於1872年由「留洋事務局」選派,並資助前往美國留學。費城世博會期間,117名中國幼童在中國官員和美國教師的陪同下,來到會場參觀,並成為當時費城的重頭新聞。報紙每天跟蹤採訪,連孩子們每天吃飯的餐館,也特地掛起中國龍旗炫耀。


[
留美幼童美術作品 資料圖

李圭在會場上見到了這些孩童,他們有的已在美國學習了5年,精通英文,談吐和禮儀完全西化,但腦後依然垂著長辮子,而且特地在一身西式裝扮外面,套上一件代表中國傳統的短褂。

在短短的交流中,李圭問了幼童們幾個問題。對於世博會的益處,有的幼童稱「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聯各國交誼,益處甚大」。這些回答「簡捷有理」,讓李圭印象深刻,在書里盛讚西方教育的優越。

事實上,參觀世博會的這些幼童,早已在美國經歷了最早的啟蒙。幼童李恩富在初到美國的日記里,記載了自己見到電梯、火車等事物的驚訝。研究中國幼童留洋史的錢鋼曾在書里寫道,他們是「在那樣一個充滿變化的時刻,來到了引領這場變化的中心」。此後的歲月里,這些幼童中,許多將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包括政治文化以及鐵路、電報等技術在內的一整套西方知識。

不過,讓李圭欣喜的事物,在國內則引起許多驚恐。守舊者攻擊稱,幼童們傳統文化基礎薄弱,恐怕西學未精,而傳統已先丟掉,即使學成回國,也「無益於國家社稷」,力主儘早將他們撤回。而奉命在美國監督幼童的官員,甚至因為幼童跟自己對話時目光直視,而感到不滿。在種種非議聲中,1881年,清政府裁撤了「留洋事務局」,將幼童全部撤回國內。這次培養人才的努力草草夭折。

留洋美國、參觀世博會的經歷,到底給這些中國少年留下什麼,已經無從考證。回國后,他們有的成了清華學院最早的校長,有的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自主鐵路,也有的成了中華民國的總理,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留下印記。

而伴隨著李圭《環遊地球新錄》傳回國內的世博會景況,則循另一條路徑影響著這段進程。他的書在知識分子中引發了一股世博會熱潮。據維新變法的領導者康有為後來回憶稱,他曾深受這本書的鼓舞。

3

在李圭之前後,關於世博會的見聞錄,不斷傳回國內。隨著眼界開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遊西方,包括王韜、郭嵩燾、黎庶昌、張蔭桓等知識分子和官員關於世博會的日記和雜錄,不斷在國內引發新的話題。

儘管每次都收到邀請,中國政府直到1873年才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在維也納舉辦的世博會。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奉命組織此次參展。他積極徵集民間商人參加展覽,並利用自己的關係,與西方國家進行溝通。

這一次在霍亂陰影下舉辦的世博會,給中國人帶來了甜蜜的回憶。中國的展品,儘管仍集中於茶葉、絲綢等特色展品,但參觀者對此交口稱讚。中國人在維也納拜會社會各界,所到之處,引起巨大關注。最後,奧地利皇帝因為中國代表團的貢獻,特地為每一個參展者頒發了勳章。

中國第一次像一個大國一樣受到尊重,這也許激發了清廷此後對世博會的興趣。而作為此次世博會參展的功臣,赫德也從此牢牢把握著世博會代表團的組織者身份。

赫德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組織者。時人回憶,他精心策劃每一次參展,甚至連代表團要帶的廚師、油漆工、泥瓦工和木工,也親自挑選。他這樣解釋:「他們都是些苦力。他們往返的路費要花一大筆錢,但我希望他們帶回好的報道,他們向在中國的朋友和熟人對外國特別是對英國的描繪,將來都會產生一種有益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他的組織下,從1867年至1905年,中國先後參加了29屆世界博覽會,這些參展經歷,拓展了中國人的視野。赫德曾在一份通告中表示:博覽會一個緊接著一個,「引起了中國對其他國家現狀的好奇。由於中國赴會展品很受青睞,中國人不願參加世博會的觀念逐步改變了」。

世博會對外貿的刺激,確實讓當時的實業界印象深刻。以張騫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家,甚至開始在報上公開呼籲舉辦中國自己的博覽會。中國的小說家也開始在小說中想象中國舉辦世博會的輝煌場景。不過,世博會為中國帶來的,絕不只這些。

4

最早參加世博會的中國人就已經發現,在電燈、電話、先進機器等展品中,清帝國的展館所能提供給世界的,永遠都是綢緞、茶葉、瓷器乃至純銀打制的27套件挖耳勺等等帶有「濃郁的中華民族文化」。在《環遊地球新錄》里,李圭曾不無苦惱地描述,本國展館「佔地很小,甚至不及日本」。

在幾屆世博會期間,因為中國的展品中包括繡花鞋、刑具等物品,曾引起華僑和留學生的激烈憤慨,認為這樣的展示扭曲了中國形象。

對中國人最大的刺激,也許發生在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上。不但美國工黨援引禁止華工條例,百般阻撓中國建造展館,在隨後的展覽中,中國展館展出了一組人物雕像,引起巨大爭議。

這組雕像,有苦工、乞丐、娼妓、囚犯、衙役、和尚、鴉片鬼、小腳女人等,被認為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種種醜惡。消息傳回國內,引起軒然大波。自尊而敏感的中國人感到屈辱,報紙上整日都在爭論「中國應向世界展示什麼」這樣的問題。但是,令國人尷尬的是,除了這些代表傳統文化的展品,他們甚至很難拿出什麼趕得上世界潮流的東西。

一方面是不斷傳來的西方文明資訊,另一方面則是本國落後的工業現狀,這都深深刺激了有抱負的官員和知識分子。許多人開始主動前往參加國外世博會以開闊眼界,並著書立說,介紹新知。其中一些人,如傅蘭雅等,此後在政府部門、重要工業局等擔任官職。

從世博會開始的啟蒙種子,逐漸成長為工業救國的實踐。鄭觀應在當時風行的《盛世危言》中表示,舉辦世博會不但可以「興商」,更能夠「立國」。而此時,工業在許多人眼中,已經成為「救國」的方式,他們希望通過發展經濟、科技,進而帶動教育和政治的進步。

此時,知識分子們希望的,已經不只是先進的技術。有人注意到,在1904年的聖路易斯博覽會上曾出現過孫中山的身影。這個讚歎「此為全球開闢以來的一大會」的人,正探求一種完全不同的救國道路。

戊戌變法已經失敗了近10年,內外交困之下的清朝政府開始醞釀最後一次變革。這些變化反映在它對世博會的態度上。

在聖路易斯博覽會上,清政府頒布了《出賽會通行簡章》,開始對中國商人參加世博會進行規範。第二年,受命出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被義大利的米蘭世博會深深震撼,回國后立即上奏摺建議學習。

這個帝國在它生命的最後階段,終於放棄了對於世博會、對於西方文明的驚懼和排斥。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沙發
amely7777 發表於 2010-1-23 22:18 | 只看該作者
狗日的日本人失禁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449

帖子

34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0
3
cangxiao 發表於 2010-1-24 22:30 | 只看該作者
思想的解放乃是一切解放之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