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注海地,因為我們曾經「震痛」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17 2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1月15日 09:33:18  來源:新京報  

    之所以在海地的地震發生后,中國的反應速度如此之快,這恐怕得益於我們對地震的痛苦回憶。災難不常有,困難卻常有。或許我們只要搭把手,他就不會被掩埋;只要我們幫個忙,他就不會被淹沒。

    海地的地震絕不止震動了海地的人心。1月14日的《紐約時報》關於海地的
報道是這樣開頭的:「美聯社報道說,一架中國班機周四早些時候載著搜索隊伍、醫療人員和援助物資著陸了。」這恐怕是近些年來國際媒體在報道異國災害時,少有地把中國行動放進文中,而且不止一次。

    每一次大災就是一次大考。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在大考面前的表現是合格的,甚至是優異的。汶川地震期間,舉國上下戮力同心,抗災救難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此次海地發生地震后,中國的救災隊伍和救災物資第一時間登上航班,前往海地救援。

    之所以在海地的地震發生后,中國的反應速度如此之快,這恐怕得益於我們對地震的痛苦回憶。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大地震,都讓我們知道了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在地震后是在和時間爭奪倖存者的命運。我們也知道了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會如此沉痛地傷害一個社會、觸痛一個國家。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中留言說:「想起兩年前目睹四川災區的樣子,心裡扭曲得緊。」

    感同身受,恐怕是我們在大考中合格的最重要理由。災難不常有,困難卻常有。中國社會的發展是漸進式的,社會轉型中的人總會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各種保障和保險制度,只是制度層面提供給公民的生存手段。但是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在這個社會中要有所依靠有所寄託。中國自古就有扶危救難的傳統哲學,這種傳統哲學絕不僅僅體現在7級地震或者漫天風雷中。或許我們只要搭把手,他就不會被掩埋;只要我們幫個忙,他就不會被淹沒。這些與災難時的救援相比一樣重要。

    從汶川大災開始,中國社會正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如果一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對他人的困難感同身受,那麼至少這個社會是溫情的;如果我們也能夠像牽掛震中民眾那樣,牽掛處於不同困難中的公眾,那麼這個社會是無所畏懼的;如果在一個人遭遇困頓的時候,我們的援助來得像救災隊伍一樣快,那麼這個社會也會是強大的。

    在災難面前,國人的志願精神和無私意識自然而然地浮出心底,成就了汶川地震后的中國大愛;那麼在不同日子的嚴寒、酷暑或者雨雪風霜中,我們互相依靠就有了理由。此刻,我們在傾聽海地的聲音,我也希望每一刻,我們都能聽到他人心中的呼聲。 (石嘉)
格外小心

391

主題

91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沙發
大臉貓皮皮 發表於 2010-1-18 11:23 | 只看該作者
只要伸出一隻手互相依靠就有了理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