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美女張琴秋:令敵聞風喪膽的紅軍女將

[複製鏈接]

1290

主題

1504

帖子

102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絢麗多彩 發表於 2010-1-13 2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威震川陝蘇區的紅軍女將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二大根據地——川陝蘇區,有一位威風凜凜,足智多謀,令敵聞風喪膽的紅軍女將——張琴秋。張琴秋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婦女武裝——婦女獨立團的團長兼政委、紅73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

1904年,張琴秋出生在浙江桐鄉縣一個殷實的商戶人家。她的父親知書識禮,屬於開明士紳,完全沒有重男輕女思想。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把她送到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1923年,張琴秋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上海愛國女校文科班。在這所學校,張琴秋與沈雁冰(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孔德沚成為同學。翌年,張琴秋考入上海大學,又與社會學系主任瞿秋白的妻子楊之華成為同學。張琴秋經常參加楊之華她們的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琴秋漸漸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隨後,由楊之華介紹先入團,不久自動轉為黨員。


  1925年11月,黨組織決定派人到蘇聯學習革命的經驗。張琴秋向組織申請,經過慎重考慮,黨組織安排新婚不久的張琴秋、沈澤民夫婦與張聞天、王稼祥等一百多人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張琴秋如饑似渴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她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圖書館,每次都要丈夫來找,或者管理員來請,她才戀戀不捨地離開。1930年,學得滿身本領的張琴秋與丈夫沈澤民秘密回到上海,積極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次年,黨組織安排夫妻二人進入鄂豫皖蘇區。


  到了解放區的張琴秋被蘇區軍民的革命激情所感動,渾身充滿無窮的力量,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初來乍到的她很快被任命為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的政治部主任。每天晨曦初露,踏著軍號的節奏,張琴秋準會第一個來到操場。她頭戴八角帽,腰系武裝帶,打著綁腿,斜掛盒子槍,雄姿勃勃,英氣逼人。紅軍里女戰士不多,女指揮員就更少。張琴秋站在隊伍最前面,雖然個子不算太高,但在男子漢的世界里依然引人注目。剛開始時,有些男兵瞧不起她這個「娘們」,覺得漂亮又不能代替打勝仗,大老爺們讓一個女的指揮,感覺有點不得勁。張琴秋看在眼裡,心知肚明。她明白,只有拿得出男人們信服的「硬貨」,他們才會真正服你。很快,她就以標準的軍人姿態、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雄辯的口才折服了大家。張琴秋是一個有心人,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她便預見回國后可能帶兵,所以在軍事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不僅校內的隊列訓練非常認真,而且還同男人一樣野外駐訓演練,從摸爬滾打一直學到連、營、團的戰術指揮。真可謂「學好文武藝,隨時獻國家」。


  1932年秋,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四方面軍主力突圍西進。已擔任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師長是後來成為共和國大將的王樹聲)的張琴秋隨大部隊轉移。11月,部隊翻越了巍巍秦嶺,即將進入關中平原,此時,張琴秋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她出色的指揮能力得到大家認可。這也是土地革命時期乃至整個戰爭年代,婦女在軍隊中所擔任的最高職務。年僅27歲的女政治部主任張琴秋做事雷厲風行,風風火火。她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以報答組織的信任。


  張琴秋對宣傳工作非常重視,認為一條有力的標語,一個鼓勁的口號,勝似百萬雄兵,具有無窮的殺傷力,可以瓦解敵人軍心,摧毀敵人心理防線。她組織戰地宣傳隊,組建了紅四方面軍劇團,給大都是童養媳出身的演員們上文化課,編寫劇本。在帶劇團慰問部隊和傷病員時,張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還教姑娘們跳蘇聯海軍舞、烏克蘭舞。在她的領導下,宣傳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條不紊。


  如何把宣傳工作做深做實,真正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張琴秋可費了一番工夫。上任不久,當發現通(江)、南(江)、巴(中)地區屬於喀斯特地形,山高、林密、石多時,她在這些天然的石頭上做起了文章,拓展獨具特色的宣傳形式——發動各地黨組織,組織書寫隊、鏨字隊,在群山之巔、道路兩旁、關隘渡口、村民院落等處的石崖、石牆、石碑、石柱、石坊上鏨刻言簡意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鄉土味濃的石刻標語。如「列寧萬歲!」「爭取蘇維埃中國」、「軍民合作!」 「平分土地」、「實行共產黨主義」,用來宣傳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石刻標語在動員群眾,發動群眾,打擊敵人,戰勝敵人,保衛蘇區的偉大鬥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赤化全川」這幅標語是影響最大的,紅軍鏨字隊披星戴月,精心刻鏨,歷時兩月方才完工。單字高5.9米,寬4.9米,筆畫道里能卧下一個人,整個字幅面積為300平方米,離地面15米,石刻雄踞山崖之巔,遠隔數十里字跡一目了然。從此,「赤化全川」便聞名遐邇,婦孺皆知,深入民心。

在廣大指戰員的浴血奮戰下,紅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挺進川北,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革命形勢有了很大的好轉。正當形勢朝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張國燾野心膨脹,開始清除異己,進行大規模的「肅反」運動,陸續將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曾中生、余篤三、曠繼勛等人殺害。一天,張國燾難得一副笑臉地找到張琴秋。無事獻殷勤,非奸即壞,張琴秋提高了警惕。果不其然,張國燾軟硬兼施,要她揭發曾中生等人的「右派」活動。張琴秋實事求是、態度強硬。張國燾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撤了張琴秋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派她到紅江縣(今通江的涪陽壩)擔任縣委書記。她也成為川陝蘇區第一位女縣委書記。上任后,她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紅江縣在張琴秋的領導下,各項工作都名列蘇區前茅,被省蘇區評為模範縣。她親自創辦了川陝蘇區第一張報紙《川北窮人》,後來該報改為省委機關報。


  1933年夏,張琴秋從紅江縣委調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當部隊離開通江、巴中、南江一帶北上時,張琴秋帶領500名女戰士,擔任護送300 名紅軍傷員的任務。在走到苦草壩附近時,她們遭到了軍閥田頌堯一個團的襲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她指揮戰士們沉著應戰,打得敵軍暈頭轉向,敵人還誤認為是遇上了紅軍主力。張琴秋抓緊時機,向敵人展開強有力的政治攻勢,組織大家向川軍士兵喊話。川軍士兵們紛紛調轉槍口,產生嘩變,將川軍營以上軍官們捆了起來,投降了紅軍。捷報很快傳遍了紅四方面軍和根據地。從此,「五百農婦繳一團白軍的槍」,及「女將軍張琴秋指揮如神」的故事在根據地廣為傳頌。


  張琴秋多才多藝是出了名的。在通江縣縣城東北50公里處的王坪村,有一座最大的紅軍烈士墓群——王坪烈士陵園。這個陵園掩埋了7800多位紅軍傷病員的忠骨。那是1934年7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緬懷那些為創建和保衛川陝革命根據地而犧牲的廣大紅軍烈士,決定在王坪總醫院修建紅軍烈士墓,並樹碑紀念。紀念碑由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親自設計、繪製圖案並書寫碑文。碑身正面鐫刻鐮刀鎚頭圖案,正中刻碑文:「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之墓」,兩旁刻有聯句,上聯「為工農而犧牲」,下聯「是革命的先驅」,橫批「萬世光榮」。碑身四周浮雕手槍、步槍、紅星、麥穗、葵花等圖案。墓碑兩側各豎石雕迫擊炮一門。該碑字體剛勁、工秀,從文言陳述到圖案設計再到整體布局,無不透露出強烈的戰鬥色彩和革命特徵,堪稱融思想性與藝術性、歷史性與時代性於一體的完美傑作。


  1935年春天,張琴秋與部隊一道離開了戰鬥生活近3年的川陝蘇區,踏上了悲壯的漫漫長征路。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10-1-15 00: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10-1-14 11:37 編輯
後來呢?
chenperu 發表於 2010-1-13 19:17


「後來」? 「後來」是憤憤們最無法接受的史實之一:文革中這位當年的女將軍受盡迫害,不堪屈辱,1968年自殺身亡。

多年後「偉光正」皇恩浩蕩,發了一紙詔書,予以「平反昭雪」。

「萬歲!」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3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5 05:34 | 只看該作者
3# shanren
見到革命勝利也夠了,我還以為她被肅反了吶,人不總是要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4
shanren 發表於 2010-1-15 13:23 | 只看該作者
3# shanren
見到革命勝利也夠了,我還以為她被肅反了吶,人不總是要死的。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4 16:34


K!老大,這話太不地道吧?如果這個罈子上的左憤憤們如願、再來一次文革,我能否期待閣下自投羅網、去嘗嘗這位女將軍文革中經歷的滋味、然後用與她相似的方式「人終有一死」?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0

主題

2601

帖子

435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351
5
kumar 發表於 2010-1-15 20:30 | 只看該作者
什麼他娘的「海歸美女」,這部胡扯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330

帖子

55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4
6
lanchang 發表於 2010-1-15 20:54 | 只看該作者
你喜歡這類的內容,可以看看這個網頁
http://lakshmibaicn.spaces.live.co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1020

帖子

107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1
7
jmw2000 發表於 2010-1-16 00:51 | 只看該作者
「後來」? 「後來」是憤憤們最無法接受的史實之一:文革中這位當年的女將軍受盡迫害,不堪屈辱,1968年自殺身亡。

多年後「偉光正」皇恩浩蕩,發了一紙詔書,予以「平反昭雪」。

「萬歲!」
shanren 發表於 2010-1-15 00:35


D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