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葉劍英為何總能力挽狂瀾

[複製鏈接]

1497

主題

1859

帖子

118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霹靂舞者 發表於 2010-1-6 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歲。在這89年當中,中國歷史上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湧現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世紀偉人。葉劍英跟隨孫中山、擁戴毛澤東、匡助鄧小平,是一位緊跟時代前進的巨人。

孫中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年輕有為」;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長征路上,是葉劍英「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葉劍英是「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周恩來評價葉劍英的一生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粉碎「四人幫」后,葉劍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終推舉鄧小平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總是習慣地稱葉劍英為「老兄」、「老帥」,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在中國歷史重要轉折關頭為人民建立功勛」。


  江澤民多次評價葉劍英,他說葉劍英「在重大和緊要的歷史關頭,總是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為黨的事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1897年4月28日,葉劍英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下虎形村一個小商人家庭,小商人家庭鑄造了葉劍英做事細心的品行,俗話說得好「世界是屬於細心人的」,在中國共產黨內葉劍英向來以細心著稱,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他的選擇總是正確的。


  葉劍英的祖上是宋代南遷的「客家人」,「客家人」原是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擁有財富的漢人,當北方少數民族掀起民族紛爭,燃起戰火時,擁有財富的部分漢人就舉家遷往南方以躲避戰亂,他們算是古代北方漢人中的優秀者。「客家人」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男孩以讀書求取功名為追求目標,葉劍英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在他7歲時就把他送進村私塾讀書,11歲時葉劍英在離家10多里的丙村三堡學堂讀書,后又在梅縣東山中學讀書。葉劍英傳承了「客家人」愛讀書的品行,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以「儒將」、「詩帥」著稱,他的詩詞常常受到毛澤東的稱讚。


  葉劍英的父親名叫葉鑽祥,考中過武秀才,母親叫陳秀雲,葉劍英的父母共生了8個孩子,但只存活了4個。葉劍英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他是家裡的長子,長子的身份使葉劍英養成了極富有責任心的品行。而他武秀才出身的父親也熏陶了他性格中剛毅的一面。1917年,葉劍英考入雲南講武堂學習,當時講武學堂聘請了不少日本教官,其中一個日本教官,有一手高超的劈刀術,學校的師生個個對他的刀術甘拜下風,面對趾高氣揚的日本教官,從小受父親習武影響的葉劍英決定與那個日本教官比個高低。苦練了幾個月後,葉劍英就向日本教官提出比武的要求,他要為中國人爭口氣。最終,葉劍英戰勝了那個日本教官,事後,那個日本教官還把自己的劈刀送給了葉劍英,戰爭年代,葉劍英一直把這把劈刀帶在身邊。


  幼年讀私塾時的葉劍英最愛在村頭的大榕樹下聽人講故事,聽過後他又經過消化講給別人聽,這練就了葉劍英極好的口才。抗日戰爭時,他以八路軍參謀長的身份出席在國民黨陪都重慶召開的軍事會議,面對國民黨各軍隊參謀長們集體指責八路軍消極抗戰的場面,葉劍英一人「舌戰群儒」成為美談。


  讀書時,葉劍英是一個極有個性的學生,在東山中學讀書臨近畢業時,成績優秀並擔任學生自治會會長的葉劍英與校長發生了衝撞,校長以扣發畢業證相威脅,要求葉劍英承認錯誤,葉劍英憤然離校,並說「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憑」!
 一、抗擊陳炯明,護衛孫中山


  從講武學堂畢業后,葉劍英追隨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民主革命。1920年10月,孫中山組建的粵軍打敗佔據廣州城的桂系軍閥,粵軍佔據廣州城。當時,葉劍英在粵軍副官處任職,而粵軍的總司令是孫中山提拔起來的陳炯明,陳炯明對外揚言要送孫中山出國考察,還提出在廣東推行「地方自治」,由他自己當「粵中王」,雖然葉劍英與陳炯明都是雲南講武學堂畢業的,但他反對陳炯明的做法,支持孫中山的北伐策略。葉劍英還聯合許多人,給孫中山上書,「請纓北伐」,孫中山看了葉劍英的書信后,在信上批複道:「請纓北伐,壯志可嘉,著陸軍部校辦。」


  兩廣統一后,孫中山決定北伐,1921年10月15日,孫中山率領隨從從廣州出發巡視廣西,葉劍英被選為孫中山的隨行人員,途中孫中山接見隨行人員時,當知道葉劍英曾經為北伐大業上書給他時,高興地握著葉劍英的手連連說道:「年輕有為,年輕有為。」還問葉劍英是不是國民黨黨員,葉劍英回答道: 「是!」返回廣州后,葉劍英被提拔為海軍陸戰隊營長。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孫中山,炮轟總統府,陰謀加害孫中山。在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年僅25歲的海軍陸戰隊營長葉劍英護衛孫中山登上 「寶壁」艦,后改乘「永豐」艦前往黃埔。面對陳炯明的叛逆行為,孫中山即令北伐軍回師勘亂。6月17日,葉劍英乘「寶壁」艦緊跟孫中山所乘的「永豐」艦,由黃埔港出發向廣州挺進,當艦隊前進至白鵝潭附近時,遭到陳炯明叛軍密集炮火伏擊。葉劍英沉著指揮作戰,他手握機槍,同士兵一起,向敵軍猛烈還擊。為了保衛孫中山的安全,葉劍英親率士兵巡邏,嚴密監視敵人的行動。孫中山在廣州蒙難50天,葉劍英始終率部捍衛孫中山。由於葉劍英等英勇鬥爭,使陳炯明篡奪革命政權的陰謀沒能得逞。


  1924年初,葉劍英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后受廖仲愷先生邀請,參加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學校當時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從這時開始,葉劍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二、策應南昌起義,領導廣州起義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當時的葉劍英在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一軍任擴編第二師師長,很受蔣介石的器重,但在此革命緊急關頭,他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親自起草發出「通電全國反蔣」電文,離開蔣系部隊奔赴武漢,到當時的國民軍第四軍工作,張發奎是笫四軍軍長,後來第四軍擴編為第二方面軍,張發奎升任總指揮,黃琪翔任四軍軍長,葉劍英被任命為第四軍參謀長。


  當時的笫四軍里有許多共產黨人,政治思想比較活躍,這對葉劍英有較大影響,他看到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譚延 等人越來越走向反動,只有共產黨人大公無私,真心為廣大民眾謀福利,便決定加入共產黨。他多次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向周恩來作了彙報,周恩來當即就肯定地說:他的底子我知道,是好的,我們應當表示歡迎。1927年7月上旬,在中共面臨嚴峻形勢下,經周恩來同意,中共中央批准葉劍英為中共黨員,不過,為了保密,黨組織讓葉劍英暫時不要和其他黨員發生聯繫。葉劍英堅定地投人了黨的懷抱,並秘密地潛伏在敵人的營壘中,機智勇敢地同敵人進行周旋。


  當葉劍英得知汪精衛、孫科、朱培德等要誘騙葉挺、賀龍上廬山「開會」以期解除葉、賀兵權的消息后,不顧個人安危,於7月24日約葉挺、賀龍在九江甘棠湖以游湖觀景為名,把這個消息秘密告訴了葉、賀。他們在一起還共商對策,商議后他們決定:1:賀、葉不上廬山;2:不能接受張發奎調賀、葉部隊到德安集中的命令,賀、葉部隊要立即開往牛行車站,乘火車到南昌去;3:葉挺的部隊先行,賀龍的部隊隨後行動。7月25日、26日,葉、賀所屬部隊拉向南昌,葉劍英組織的這次史稱「小划子」的會議,保障了南昌起義得以順利實現,在客觀上為南昌起義創造了重要條件。


  南昌起義爆發后,張發奎原準備遵照汪精衛的命令,火速追趕葉、賀部隊,加以殲滅,在第二方面軍高級幹部會議上,葉劍英以第四軍參謀長的身份,提出不要追趕葉、賀,而直接回師廣東的建議。他勸說張發奎儘早打回廣東,實現總理遺訓,以圖重新北伐,這也是張發奎早有的計劃,只因李濟深坐鎮廣東,不讓張發奎回廣東。葉劍英機智地分析了戰局:葉挺、賀龍已撤離南昌,正在南下廣東,廣東的李濟深必不相容並派兵出擊,廣州城也就因派兵出擊而造成空虛,這正是我們南下廣東的最好時機。葉劍英還分析了跟著葉挺、賀龍部隊追擊,將造成兩敗俱傷,會大傷部隊的實力。葉劍英的一番「宏談」,正合張發奎做「廣東王」的願望,他改變了追擊葉、賀部隊的計劃,派部隊佯裝追趕一段后,即命黃琪翔代理總指揮,直接把部隊拉到了廣東,張發奎自己到香港去了。國民黨出版的《國民革命軍戰史初稿》中記載:「葉、賀等遂東去撫州,張發奎率師追之。嗣忽分途,葉、賀等由閩粵邊境趨潮汕,張發奎部則改由南雄入粵。」葉劍英使南昌起義的部隊減少了追擊的壓力,將第四軍拉回廣東,為廣州起義創造了條件。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時半廣州起義開始,葉劍英創建的教導團打響了廣州起義的第一槍,起義中展示了葉劍英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上午6時左右,廣州蘇維埃政府和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在市公安局內成立,由蘇兆征擔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但蘇兆征當時在外省,並沒有到任;張太雷任政府代主席兼人民軍事委員;惲代英任政府秘書長;葉挺任工農紅軍總指揮;葉劍英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12月11日,廣州蘇維埃政府第一次會議決定:組織工農紅軍三個軍,第一軍由工人赤衛隊擴大組織而成,第二軍由海陸豐的農民赤衛軍組成,第三軍以葉劍英指揮的教導團為中心組織成立。


  起義的第二天,即12月12日,敵人組織軍隊反撲廣州城,當日夜裡起義軍被迫退出廣州城,向農村轉移。13日,敵人重新佔領廣州,起義宣告失敗,但葉劍英仍然留在廣州堅持鬥爭,起義失敗后的第三天拂曉,即12月15日,葉劍英在黨的地下交通員李運全的掩護下,才化裝成鐵路工人離開廣州前往香港。 1928年秋,葉劍英被黨組織派往蘇聯學習。

三、反對張國燾,擁護毛澤東


  從蘇聯留學回國后,葉劍英先在上海周恩來的領導下工作了一段時間,后經周恩來同意,1931年4月,葉劍英到達江西瑞金,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並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黨中央、中央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1935年6月下旬,黨中央、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根據華北事變后,全國抗日民主運動已走向新的高潮,華北已成為抗日鬥爭前線的形勢,中央主張紅軍繼續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線陣地,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日民主運動。但張國燾依仗他指揮的紅四方面軍人多槍多,向黨中央鬧獨立,他反對紅軍北上的主張,提出向川、康地區退卻或南下的意見。為了解決這一重大戰略方針問題,黨中央於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一、四方面軍會合后戰略方針的決定》,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利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廣大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國的勝利」。紅軍北上時,「在戰役上必須首先集中主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軍,奪取松潘與控制松潘以北地區,使主力能夠勝利地向甘南前進」,「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必須堅決反對避免戰爭退卻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動的傾向。這是右傾機會主義的動搖,是目前創造新蘇區鬥爭的主要危險」。這個決定是十分符合當時形勢的,是完全正確的。會後,張國燾一回到駐地,就立即致電黨中央,仍堅持南下,並在部隊散布不信任黨中央的言論,策動他的支持者向中央提出改組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名單,竟然提出要張國燾任「軍委主席」,並給予「獨斷決行」的大權。中央堅決拒絕了張國燾等人的無理要求,但為了照顧紅軍的團結,6月29日任命張國燾為中央軍委副主席,還把周恩來擔任的紅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讓給張國燾。這樣,張國燾才勉強同意紅四方面軍向松潘西部的毛兒蓋前進。為了動員張國燾北上,黨中央還派葉劍英到紅四方面軍里工作,7月,葉劍英又被中央任命為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


  作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的葉劍英,對張國燾的所作所為堅決反對,他按照中央北上的精神,抓緊做好部隊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工作,同時積極準備攻打松潘。然而,由於張國燾的阻撓破壞,使紅軍在毛兒蓋地區耽誤了一個多月,喪失了佔領松潘的機會。8月3日,中央被迫放棄松潘戰役計劃,決定經草地北上。據此,紅軍總部制定了《夏洮戰役計劃》,將一、四方面軍編為左、右兩路軍,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從卓克基出發,經阿壩北進;右路軍由徐向前、陳昌浩、葉劍英率領,從毛兒蓋出發,經班佑北上阿西。黨中央、中央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在黨中央一再催促下,張國燾才於8月初來到毛兒蓋。他一到,就又向黨中央發難,反對北上。為此中央於8月4日至6日,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政治局會議,重申兩河口決定北上方針的正確性,要求紅軍必須加強黨的絕對領導,加強一、四方面軍的兄弟團結,反對分裂。可是,張國燾的個人野心繼續膨脹。率領左路軍到達阿壩之後,就按兵不動,拒不執行中央左路軍迅速出班佑向右路軍靠攏,全力向洮河以東發展的指示。相反,他繼續堅持要左、右兩路軍全力出洮河以西,越黃河深入到青海、新疆等邊遠地區的主張。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催促他率部出墨窪、班佑,同巴西地區的右路軍會合。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才勉強率部向東挪動,但又借口「噶曲河水漲大,上下三十里均無涉點」,停止東進,拒絕向右路軍靠攏。


  9月9日,張國燾給前敵總指揮部政委陳昌浩發去密電,要他們「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黨中央。密電到達時,恰逢陳昌浩正在向部隊講話,發報員就把密電交給了在會場外的葉劍英。葉劍英看完密電后,認為情況萬分危急,立即冒著生命危險迅速而巧妙地將密電送給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后就把密電記在了捲煙紙上,隨後葉劍英又把密電帶回會場,當時陳昌浩還在講話,會議結束后,葉劍英才把密電交給陳昌浩。黨中央據此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迅速率領紅一、三軍團主力北上,當天夜裡就離開了巴西,脫離危險境地。葉劍英也回到駐地,以「打糧準備南下」的名義,率領軍委縱隊脫離險境趕上北上的紅一、三軍團。


  在危急關頭,若不是葉劍英機智地將密電及時報告給毛澤東,紅軍內部將可能發生武裝衝突,後果不堪設想。事後,毛澤東曾多次提到這件事,稱讚葉劍英: 「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1967年夏天,毛澤東視察大江南北時,曾對楊成武談起此事,還摸著自己的腦袋,風趣地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

三、反對張國燾,擁護毛澤東


  從蘇聯留學回國后,葉劍英先在上海周恩來的領導下工作了一段時間,后經周恩來同意,1931年4月,葉劍英到達江西瑞金,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並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黨中央、中央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1935年6月下旬,黨中央、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根據華北事變后,全國抗日民主運動已走向新的高潮,華北已成為抗日鬥爭前線的形勢,中央主張紅軍繼續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線陣地,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日民主運動。但張國燾依仗他指揮的紅四方面軍人多槍多,向黨中央鬧獨立,他反對紅軍北上的主張,提出向川、康地區退卻或南下的意見。為了解決這一重大戰略方針問題,黨中央於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一、四方面軍會合后戰略方針的決定》,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利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廣大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國的勝利」。紅軍北上時,「在戰役上必須首先集中主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軍,奪取松潘與控制松潘以北地區,使主力能夠勝利地向甘南前進」,「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必須堅決反對避免戰爭退卻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動的傾向。這是右傾機會主義的動搖,是目前創造新蘇區鬥爭的主要危險」。這個決定是十分符合當時形勢的,是完全正確的。會後,張國燾一回到駐地,就立即致電黨中央,仍堅持南下,並在部隊散布不信任黨中央的言論,策動他的支持者向中央提出改組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名單,竟然提出要張國燾任「軍委主席」,並給予「獨斷決行」的大權。中央堅決拒絕了張國燾等人的無理要求,但為了照顧紅軍的團結,6月29日任命張國燾為中央軍委副主席,還把周恩來擔任的紅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讓給張國燾。這樣,張國燾才勉強同意紅四方面軍向松潘西部的毛兒蓋前進。為了動員張國燾北上,黨中央還派葉劍英到紅四方面軍里工作,7月,葉劍英又被中央任命為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


  作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的葉劍英,對張國燾的所作所為堅決反對,他按照中央北上的精神,抓緊做好部隊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工作,同時積極準備攻打松潘。然而,由於張國燾的阻撓破壞,使紅軍在毛兒蓋地區耽誤了一個多月,喪失了佔領松潘的機會。8月3日,中央被迫放棄松潘戰役計劃,決定經草地北上。據此,紅軍總部制定了《夏洮戰役計劃》,將一、四方面軍編為左、右兩路軍,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從卓克基出發,經阿壩北進;右路軍由徐向前、陳昌浩、葉劍英率領,從毛兒蓋出發,經班佑北上阿西。黨中央、中央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在黨中央一再催促下,張國燾才於8月初來到毛兒蓋。他一到,就又向黨中央發難,反對北上。為此中央於8月4日至6日,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政治局會議,重申兩河口決定北上方針的正確性,要求紅軍必須加強黨的絕對領導,加強一、四方面軍的兄弟團結,反對分裂。可是,張國燾的個人野心繼續膨脹。率領左路軍到達阿壩之後,就按兵不動,拒不執行中央左路軍迅速出班佑向右路軍靠攏,全力向洮河以東發展的指示。相反,他繼續堅持要左、右兩路軍全力出洮河以西,越黃河深入到青海、新疆等邊遠地區的主張。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催促他率部出墨窪、班佑,同巴西地區的右路軍會合。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才勉強率部向東挪動,但又借口「噶曲河水漲大,上下三十里均無涉點」,停止東進,拒絕向右路軍靠攏。


  9月9日,張國燾給前敵總指揮部政委陳昌浩發去密電,要他們「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黨中央。密電到達時,恰逢陳昌浩正在向部隊講話,發報員就把密電交給了在會場外的葉劍英。葉劍英看完密電后,認為情況萬分危急,立即冒著生命危險迅速而巧妙地將密電送給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后就把密電記在了捲煙紙上,隨後葉劍英又把密電帶回會場,當時陳昌浩還在講話,會議結束后,葉劍英才把密電交給陳昌浩。黨中央據此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迅速率領紅一、三軍團主力北上,當天夜裡就離開了巴西,脫離危險境地。葉劍英也回到駐地,以「打糧準備南下」的名義,率領軍委縱隊脫離險境趕上北上的紅一、三軍團。


  在危急關頭,若不是葉劍英機智地將密電及時報告給毛澤東,紅軍內部將可能發生武裝衝突,後果不堪設想。事後,毛澤東曾多次提到這件事,稱讚葉劍英: 「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1967年夏天,毛澤東視察大江南北時,曾對楊成武談起此事,還摸著自己的腦袋,風趣地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7 12:29 | 只看該作者
屢端大事不糊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3
鐵螳螂 發表於 2010-1-8 05:41 | 只看該作者
三次告密寫春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4
湖濱 發表於 2010-1-11 01:50 | 只看該作者
葉劍英似乎是楊振寧的老師,總能在人生的轉折關頭及時出手,抓住機遇,站對隊。如果毛蔣的爭鬥中蔣佔優,相信葉仍會及時正確地作出選擇。葉的確是個聰明人,一輩子不吃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5
zhousx18 發表於 2010-1-11 11:59 | 只看該作者
要想當不倒翁就得學葉劍英,別人都在干正事,他只管在家搞女人,號稱「花帥」;誰當權就跟誰,不要猶豫和遲疑,反正他的老本有得吃,另一個不倒翁是叫李先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