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1-9 18:21 編輯
7-督造君士坦丁堡
公元326年, 康斯坦丁選擇拜占庭舊址作為帝國的新首都, 歷時6年建成並命名為君士坦丁堡(1930年易名伊斯坦布爾). 中世紀大部分年代曾為歐洲最大和最富有的城市, 330-1922為不同王朝的都城(羅馬帝國-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拉丁帝國-奧斯曼帝國). 君士坦丁堡橫跨歐亞大陸, 自古以來為戰略要地, 最著名的戰役為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這段歷史特別複雜, 網上關於十字軍東征的嚴肅歷史與文學作品不少, 不過錯綜複雜, 估計要下相當功夫才能弄明白. 看了幾個鐘頭-涉及天主教教廷結構, 主要分支的歷史與宗教淵源, 而十字軍人員地域組成又與法國和德國幾個主要部落的起源與遷移有關, 威尼斯在東征中的歷史作用亦不容忽視.
8- 下令搗毀異教偶像
公元324年, 康斯坦丁大帝宣布教基督為羅馬帝國的唯一的官方宗教, 在Dydima, 小亞細亞摧毀所有阿波羅神箴言並將眾異教祭司折磨致死. 他還從阿索斯山區(Mt. Athos)驅逐所有外邦人, 破壞所有希臘神廟.
326年-遵從母親海倫的意願, 破壞了耶路撒冷等地許多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廟宇.
330年-劫掠希臘異教神廟寶藏和雕像, 用以裝飾新羅馬-Nova Roma(君士坦丁堡), 帝國的新首都.
From Vlasis Rassias' book "DEMOLISH THEM..", published in Greek, Athens 1994, Diipetes Editions, ISBN 960-85311-3-6)
-考證了幾處, 出處都是1994年發表於雅典的一本書.
http://community-2.webtv.net/tales_of_the_western_world/TEMPLEDESTRUCTION/
9-君士坦丁-李錫尼大海戰
東羅馬帝國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歷史學家用拜占庭帝國來描述晚期的羅馬帝國. 雖然東羅馬帝國是奧古斯都開創的羅馬帝國的直接延續, 但是它開發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與體制. 事後看來, 羅馬帝國似乎是名存實亡.
公元324年, 君士坦丁以弱勝強, 當時雙方艦隊幾乎全部由新建的船舶組成. 君士坦丁以200艘中型艦船與對方的350艘大船對陣(liburnians 對 triremes-乘員300多; 查了一下羅馬帝國海軍史, 當時艦船主要分為四大類而戰術手段主要有兩種: 貫通對方船體薄弱部位(與鄧世昌的壯舉大同小異)和用擲彈機扔石頭).
羅馬帝國最初為以義大利半島為基礎的陸地大國, 羅馬軍團以陸軍為主. 由於海外衝突的激化(特別是西西里島), 海軍應運而生. 建制大多沿用陸軍的, 如百人隊等(centuria), 指揮官還是百夫長(centurion). 海軍的主要職能為巡邏, 海盜式奔襲與運輸. 文革中看過的"紅旗飄飄"裡邊有類似的故事, 兩位首任首腦各寫了一篇組建海軍的經歷-都是陸軍將領出身. 西點網上亦有"古寧頭大戰解析"-海陸空立體作戰中的協調指揮.
http://www.paralumun.com/romenavy.htm
http://www.mlahanas.de/Greeks/Medieval/war/ByzantineNavy.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