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感覺飽了仍不停進食 或是飢餓激素「作怪」

[複製鏈接]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1-6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少人逢年過節容易暴飲暴食,有時感覺飽了仍然不停地進食。美國研究人員指出,這些人之所以停不下嘴,可能是一種激素在「作怪」。
    這一結果刊載於《生物精神病學》雜誌網站。
    小鼠實驗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一種名為「飢餓激素」的胃肽令小鼠在不餓的情況下找食吃。
    研究人員為小鼠搭了兩間小屋,其中一間條紋牆面的小屋內放有高熱量美味食物,另一間灰色牆面的小屋裡則放有低熱量食物。經過多次訓練后,小鼠記住哪間小屋裡放的是什麼東西。
    接著,研究人員餵飽小鼠后讓它們選擇進一間小屋。結果發現,注射了「飢餓激素」的小鼠更傾向於進入條紋牆面的小屋,即便其中並沒有食物。但未注射「飢餓激素」的小鼠沒有表現出傾向性。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日援引這項研究負責人之一傑弗里·齊格曼副教授的話報道:「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激素會影響與進食有關的行為,進而導致過量飲食。」
    產生快感
    齊格曼認為,「飢餓激素」可能令人對食物產生格外的「好感」。
    他解釋說:「小鼠的行為與吃東西無關,只是為了獲得更多快感。」
    這項研究的另一名負責人、內科學博士后研究生馬里奧·佩雷洛說:「我們認為,『飢餓激素』令小鼠去尋覓高熱量食物,因為它們記得它有多美味。」
    「即使小屋內沒有食物也沒關係,小鼠仍認為它與某種能引起快感的事物存在關聯,」他說。
    人類和小鼠在腦細胞聯結、激素類型和大腦「快感中樞」方面有相同點。實驗中小鼠的行為與其他研究成癮性實驗中動物尋求快感的行為一樣。
    其他因素
    然而,「飢餓激素」並非令人不停吃東西的唯一原因。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導致人們過量飲食。
    首先是基因影響。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2003年發現,一種名為「GAD2」的基因容易導致肥胖。這種基因會加速大腦中一種神經遞質的合成,進而刺激人們進食。
    其次是多巴胺水平。《行為神經學》雜誌2007年刊登研究報告指出,體內多巴胺水平較低的人更有可能為尋求快感而暴飲暴食。
    還有心理原因。一個常見現象是不少失意的人會大吃特吃。
    最後是習慣問題。如果你喜歡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甜點,那麼在看大片《阿凡達》時,你也可能帶上一桶爆米花,雖然你並不餓。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