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等被統一,倒不如迎合統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4 2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1-04)

  
  這幾天看到媒體和網路上,多有報道關於馬英九的「一中恐懼症」。報道稱:台灣從原本天經地義的「一個中國」說法,自馬英九上台後,竟變成企圖淡化「一個中國」乃至迴避「一個中國」,致使馬英九的民調節節下落。因此,說這是馬英九懼於被民進黨抹紅,而罹患的「一中恐懼症」。

  有舉證如連戰等本來民調甚低,卻因為訪問大陸,返台後民調竟顯著上升為例,認為「一個中國」說法,尤其對國民黨而言,更是天經地義的事。淡化「一中」、迴避「一中」等同於民進黨。倘再如此繼續下去,中間選民恐都轉到綠陣營去了。

  其實,筆者在「三合一選舉:顏色的磁吸效應」一文中早已提到。並加以圖解顯示其「顏色的磁吸效應」。

  文中稱:馬英九國民黨藍陣營三合一選舉的敗因,其實無它,根本即在於「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中最大的「不統」之錯。

  蓋所謂「不統」,按照馬英九國民黨藍陣營的說法,無異於「台獨」形式的藍營選舉策略。既如此,中間選民又何必為馬的「既不獨又不統」的「不綠不藍」只為贏得選舉的選舉機器政黨投下一票?

  其實,馬英九藍陣營的「認為」台灣民眾多數是贊成維持現狀的「不統」之說,從一開始就是自欺欺人的錯誤。

  儘速恢復「國統會」、「國統綱領」的運作,在「一個中國」原則的立足點上,建立兩岸的政治互信,邁向統一的光明大道,是馬英九國民黨藍陣營搶攻2010、鞏固2012唯一的選擇。否則,沒有高瞻遠矚的西進統一大目標,勇為台灣民眾的響導,區別於民進黨的一隅之見,倘再持續企圖與民進黨相互利用於「藍綠營形式台獨」的競合成長,而妄自尊大的奢望「中華民國復辟」,終歸要沒於本土草根性強的民進黨常綠灌木叢中。屆時將悔之晚矣!畢竟已然呈現47比45的態勢,當在一對一比賽時,誰也沒有絕對勝算把握。

  以上該文內容文字不長,卻已舉出緣由,且其重點是在於該文附圖圖示的一目了然。

  今日,筆者又在《毛澤東選集》中,為國民黨和馬英九找到了其「媚美、反共」情結的必然走向徹底滅亡之證的症兆。俗有所謂「對症下藥」之說,倘國民黨和馬英九不儘速勇於自我反省和檢討,放不下其數十年來終已嘗到陷入歷史困境苦果的「媚美、反共」情結,不趕緊趨向為國家民族大義復興的一個中國原則的光明大道,而積極地勇於為台灣民眾正確的響導;否則,馬英九的找來清朝後裔,而之前馬英九又已被喻為亡於清朝的明朝崇禎一事的插曲,恐怕就將成為冥冥之中註定逃不過的歷史宿命的預示。

  1945年8月13日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議上講演的「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123頁-1125頁)中曰:「國民黨怎麼樣?看它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看它的過去和現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將來。這個黨過去打過整整十年的反革命內戰。在抗日戰爭中間,在1940年、1941年和1943年,它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每一次都準備發展成為全國範圍的內戰,僅僅由於我黨的正確政策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才沒有實現。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蔣介石,大家知道,是一個極端殘忍和極端陰險的傢伙。他的政策是袖手旁觀,等待勝利,保存實力,準備內戰。果然勝利被等來了,這位『委員長』現在要『下山』了。八年來我們和蔣介石調了一個位置;以前我們在山上,他在水邊;抗日時期,我們在敵後,他上了山。現在他要下山了,要下山來搶奪抗戰勝利的果實了。」

  「我們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八年來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由於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鬥,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沒有被日本侵略者佔領。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面有給他守衛的,這就是解放區,就是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我們保衛了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同時也就保衛了這位『委員長』,給了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時間和地方。時間──八年零一個月,地方──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這些條件是我們給他的。沒有我們,他是旁觀不成的。那末,『委員長』是不是感謝我們呢?他不!此人歷來是不知感恩的。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這段歷史同志們都知道的。這一次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又保衛了他。現在抗日戰爭勝利了,日本要投降了,他絕不感謝人民,相反地,翻一翻1927年的老賬,還想照樣來干。蔣介石說中國過去沒有過『內戰』,只有過『剿匪』;不管叫做什麼吧,總之是要發動反人民的內戰,要屠殺人民。」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132頁曰:「1936年,我們住在保安。離保安四五十里的地方有個地主豪紳的土圍子。那時候黨中央的所在地就在保安,政治影響可謂大矣,可是那個土圍子里的反革命就是死不投降。我們在南面掃,北面掃,都不行,後來把掃帚搞到裡面去掃,他才說:『啊喲!我不幹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這樣。鐘不敲是不響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蘇聯紅軍不進入東北,日本就不投降。我們的軍隊不去打,敵偽就不繳槍。掃帚到了,政治影響才能充分發生效力。我們的掃帚就是共產黨、八路軍和新四軍。手裡拿著掃帚就要研究掃的辦法,不要躺在床上,以為會來一陣什麼大風,把灰塵統統刮掉。」

  1949年8月14日毛主席為《新華社》寫的對於美國國務院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的評論中的「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184頁)一文中曰:「自從1840年英國人侵略中國以來,接著就是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法國進攻中國的戰爭,日本進攻中國的戰爭,英國、法國、日本、沙皇俄國、德國、美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日本和沙皇俄國在中國領土內進行的戰爭,1931年開始的日本進攻中國東北的戰爭,1937年開始繼續了八年之久的日本進攻中國全境的戰爭,最後是最近三年來表面上是蔣介石實際上是美國進攻中國人民的戰爭。這最後一次戰爭,艾奇遜的信上說,美國對國民黨政府的物資幫助占國民黨政府的『貨幣支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美國供給了中國軍隊(指國民黨軍隊)的軍需品』。這就是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的戰爭。所有這一切侵略戰爭,加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壓迫,造成了中國人對於帝國主義的仇恨,使中國人想一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迫使中國人的革命精神發揚起來,從鬥爭中團結起來。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積一百零九年的經驗,積幾百次大小鬥爭的經驗,軍事的和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經驗,方才獲得今天這樣的基本上的成功。這就是精神條件,沒有這個精神條件,革命是不能勝利的。」

  (1488頁)「『準備鬥爭』的口號,是對於在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關係的問題上,特別是在中國和美國的關係的問題上,還抱有某些幻想的人們說的。」

  1949年8月18日毛主席為《新華社》寫的對於美國國務院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的評論中的「別了,司徒雷登」(《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191頁)一文中曰:「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藉以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的戰爭,組成了美國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個重大的部分。美國侵略政策的對象有好幾個部分。歐洲部分,亞洲部分,美洲部分,這三個是主要的部分。中國是亞洲的重心,是一個具有四億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它的了。」(1492頁)「美國的海陸空軍已經在中國參加了戰爭,青島、上海和台灣,有美國的海軍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青島、上海、南京都駐過美國的軍隊。美國的空軍控制了全中國,並從空中拍攝了全中國戰略要地的軍用地圖。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鎮,在長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膠東半島,美國的軍隊或軍事人員曾經和人民解放軍接觸過,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過多次。陳納德航空隊曾經廣泛地參戰。美國的空軍除替蔣介石運兵外,又炸沉了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所有這些,都是直接參戰的行動,只是還沒有公開宣布作戰,並且規模還不算大,而以大規模地出錢出槍出顧問人員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為主要的侵略方式。」(1496頁)「聞一多等人之外,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麼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麼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為《新華社》寫的對於美國國務院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的評論中的「為什麼要討白皮書?」(《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500頁)一文中曰:「帝國主義政府的反革命事業儘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書上,卻總是滿篇的仁義道德,或者多少帶一些仁義道德,從來不說實話。」……(1502頁-1503頁)「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是『極權政府』的話,也有一半是說得對的。這個政府是對於內外反動派實行專政或獨裁的政府,不給任何內外反動派有任何反革命的自由活動的權利。反動派生氣了,罵一句『極權政府』。其實,就人民政府關於鎮壓反動派的權力來說,千真萬確地是這樣的。這個權力,現在寫在我們的綱領上,將來還要寫在我們的憲法上。對於勝利了的人民,這是如同布帛菽栗一樣地不可以須臾離開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是一個護身的法寶,是一個傳家的法寶,直到國外的帝國主義和國內的階級被徹底地乾淨地消滅之日,這個法寶是萬萬不可以棄置不用的。越是反動派罵『極權政府』,就越顯得是一個法寶。但是艾奇遜的話有一半是說錯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府,對於人民內部來說,不是專政或獨裁的,而是民主的。這個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這個政府的工作人員對於人民必須是恭恭敬敬地聽話的。同時,他們又是人民的先生,用自我教育或自我批評的方法,教育人民。」

  1949年8月30日毛主席為《新華社》寫的對於美國國務院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的評論中的「『友誼』,還是侵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505頁-1507頁)一文中曰:「艾奇遜當面撒謊,將侵略寫成了『友誼』。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自從1840年幫助英國人進行鴉片戰爭起,直到被中國人民轟出中國止,應當寫一本簡明扼要的教科書,教育中國的青年人。美國是最早強迫中國給予治外法權的國家之一,這即是白皮書上提到的中美兩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簽訂的1844年的望廈條約。就是在這個條約里,美國除了強迫中國接受五口通商等事而外,強迫中國接受美國人傳教也是一條。美帝國主義比較其它帝國主義,在很長的時期內,更加註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動,由宗教事業而推廣到『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從1844年訂約時算起,美國在這些事業上處心積慮地經營了一百零五年,據說都是為了『加深友誼』。」「參加八國聯軍打敗中國,迫出庚子賠款,又用之於『教育中國學生』,從事精神侵略,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戰時和戰後的對華援助』,據白皮書說是四十五億餘美元,據我們統計是五十九億一千四百餘萬美元,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所有一百零九年(從1840年英美合作的鴉片戰爭算起)美帝國主義給予中國的『友誼』,特別是最近數年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這一項偉大的『友誼』,都是為著一個目的,就是始終『維持並且現在依然維持對華外交政策的各項基本原則,包括門戶開放主義,尊重中國行政和領土的完整,以及反對任何外國控制中國等等』。」「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不為別的,第一為了門戶開放,第二為了尊重中國行政和領土的完整,第三為了反對任何外國控制中國。」

  1949年9月16日毛主席為《新華社》寫的對於美國國務院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的評論中的「唯心歷史觀的破產」(《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509頁)一文中曰:「中國人之所以應當感謝美國資產階級發言人艾奇遜,不但是因為艾奇遜明確地供認了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這樣一種事實,使得中國的先進分子有證據地說服落後分子。不是嗎?你們看,艾奇遜自己招認了,最近數年的這一場使得幾百萬中國人喪失生命的大血戰,是美國帝國主義有計劃地組織成功的。中國人之所以應當感謝艾奇遜,又不但因為艾奇遜公開地宣稱,他們要招收中國的所謂『民主個人主義』分子,組織美國的第五縱隊,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因此引起了中國人特別是那些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中國人的注意,大家相約不要上美國人的當,到處警戒美帝國主義在暗地裡進行的陰謀活動。中國人之所以應當感謝艾奇遜,還因為艾奇遜胡謅了一大篇中國近代史,而艾奇遜的歷史觀點正是中國知識分子中有一部分人所同具的觀點,就是說資產階級的唯心的歷史觀。駁斥了艾奇遜,就有可能使得廣大的中國人獲得打開眼界的益處。對於那些抱著和艾奇遜相同或者有某些相同的觀點的人們,則可能是更加有益的。」

  以上摘錄,旨在於證明國民黨「媚美、反共」情結,源於大陸時期的蔣介石時代,不僅已經開始,且做法更為直接,手段又非常狠毒,結果呢?蔣介石和國民黨「媚美、反共」反到遁逃台灣一隅之地。終陷於歷史困境,棺木還回葬不了老家。儘管共產黨是歡迎蔣介石橫著也可回去安息。

  試想:老一輩厲害角色如蔣介石者的「喊水A僵凍」的人的「媚美、反共」的下場場景既是如此,由此可想而知,台灣的國民黨和馬英九,能再重蹈覆轍的自戀於「媚美、反共」情結的「春蠶到死絲方盡」么?

  現在,台灣要求大陸給「ECFA」,竟還妄想有不存在的「主權獨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為前提條件的空間。如今已「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建成今日「強盛獨立之中國」,享有國際世界崇高政治、經濟地位的共產黨,不計前嫌的要給妳台灣一隅之地的地方政權,比起距今73年前國民黨執全中國之政的中華民國時期,終遲不容許共產黨的「中華民國特區政府」合法地位,而竟成為「剿共、滅共」的屠殺千千萬萬同胞的悲慘歷史,較之更為千萬倍仁慈寬厚,合情合理合法的「一國兩制」特區政府地位,何理能拒之有?

  請問:國民黨和馬英九,即使是一個推翻中國幾千年歷史的帝制王朝有功,但其後卻也是一個有負中國歷史和中國廣大人民的政黨,不趕緊掌握此一歷史契機,正確響導台灣民眾奔向光明正道,竟日復一日找理由的企圖「扁規馬隨」的持續上演「中國,台灣,一邊一國」的「媚美、反共」的獨化教育醜劇,國民黨和馬英九可曾想過,原創的國民黨一旦失去「一個中國」的舞台,不僅再也不是國民黨,一味地迴避「一中」、淡化「一中」,更妄圖藉民進黨的「台獨」掩護國民黨一廂情願的「主權獨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獨台論」,最後,不僅實現不了,國民黨恐終歸要沒於本土草根性強的民進黨的常綠灌木叢中,而永無再起的機會。

  與其彼時的被統一,倒不如此時的迎合統一,至少不還有個國民黨的香火位么?因此,有利於兩岸人民的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點的政治協商,國民黨和馬英九,夫復何理可拒之有?

  洪志良

《聯合早報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沙發
cenote 發表於 2010-1-5 02:06 | 只看該作者
言之有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8: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